瀝滘羅氏始遷祖從善公,原一世,諱子富,號里正翁,本江右名族,祖籍吉安府泰和縣六十二都灌溪鄉??陀螏X海間,值元季兵亂,弗克歸,因寓居五羊,買田附籍番禺,安居瀝滘,乃為肇基之祖。
一九九六年丙子歲十一月初八日,瀝滘羅氏寶庒、祖強二人曾親自去江西泰和浩溪老家,得知始祖從善公,于后至元六年庚辰(1340)。從母舅易俊甫商游粵海,后以江西紅巾賊亂,道梗不克歸,立室曾氏,寄寓羊城,迨擇番禹之瀝滘而居焉。公生于延右五年戊午(1318)十一月二十七日,明洪武十六年癸亥(1383)二月初二歿。貤贈朝議大夫,江西布政司左參政。后裔現住瀝滘約600余人。
該羅人才輩出,民國時有文庒、文賜、文干、文柏、明燏等明人。(詳情見《中華羅氏明人錄》)
外遷廣西貴港市南郊200余人,南寧邕江大橋邊羅泊灣270余人,香港100余人,美國數十人。
羅氏大宗祠位于瀝滘村晝錦里
佢嘅別名叫‘榮恩祠’
派行:榮恩祠統一乳名字派二十一字起:
祖傳宗功厚,家興澤蔭長,儉勤遵正道,廣大定名揚。
羅氏大宗祠位于瀝滘村的晝錦里,建于明朝景泰年間(1455年)。為什么不是叫‘家廟’呢?因為正式名稱“羅氏大宗祠”、別稱“奉直大夫羅公家廟”,只是誥封“羅氏家廟”。祠前牌坊書“榮恩祠”,因此又叫“榮恩祠”,因此它是屬于‘家廟類別’??上г缫巡饸?,沒有相片流傳。
羅氏大宗祠舊址
康乾年間,是沒有受到遷海影響的瀝滘村祠堂建造非?;钴S的另一時期:衛氏家族修建了大夫衛公祠、心和衛公祠、石崖衛公祠、志宇衛公祠,羅氏家族則分別在康熙二十二年、乾隆三十六年重修了“榮恩祠”牌坊!
羅
瀝滘羅氏的輝煌
“瀝滘水域,直達珠江人??凇?。無獨有偶,至今依然矗立在海珠區瀝洛村羅氏榮恩桐舊址內的一塊古碑,依然記載著明中期瀝洛羅氏宗族曾經擁有的輝煌。此碑刊刻于嘉靖九年。碑文中稱瀝春羅氏始祖羅從善在元末“商游來廣,買田附籍番禺,安居瀝潛”,到嘉靖初年,羅氏宗族不僅將已墾成田的瀝洛、烏涌康樂北海崗圓、橫沙口、烏涌魚頭沙、田令子沙等沙田列為蒸嘗,并將正統年間告墾尚處于大海之中的沙坦及今后補種墾殖而來沙坦、草坦均列為蒸嘗”。
瀝滘村中原有譚、嚴、曾、白等多個姓氏聚居 ,自明中期村內逐漸形成兩個具有重要影響的宗族——衛氏與羅氏,衛氏居于村南,羅氏居于東北側,他們通過興建宗祠、編修族譜,形成了兩大宗族勢力。兩個宗族主導了周邊洛溪、大沙、上滘、下滘、后滘等地沙田的開發墾殖,所控制的田地范圍大致與清末瀝滘鄉相當,面積為 44 方里5 ,且族中才俊輩出,均為一方望族。瀝滘獨特的枝狀水系引導了村落的形態格局。枝狀河涌劃分了不同的片區,衛氏主要居住于一約、二約、三約、四約、五約和中區坊、環秀坊等片區,羅家則選擇在稍北的晝錦里。南側的南安坊和連安坊臨近珠江,肌理更加致密規則,是較晚形成的低地片區。南安坊是維修海船的曹姓聚居地,大量船只包括遠洋船均在此修理;連安坊則為原瀝滘村耕戶聚居片區。在以水為路的時代,枝狀河涌的交匯處是承載地方信仰的廟壇和貿易活動集中的核心。
瀝滘新龍船翻村
2015
瀝滘白尾龍船亦好出名,左圖係新白尾
瀝滘羅氏大宗祠不單止是海珠區‘四大家廟’之列,瀝滘羅氏更係瑤頭羅的來源地。
瑤頭羅氏來源:珠璣巷——康樂——瀝滘——番禺上漖——瑤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