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是文化,是科學,是藝術。淮揚菜是其一大結晶,也是中國烹飪“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這一本質特征的一大體現。回溯中國烹飪的歷史長河,千古菜系,除了魯、川、粵外,就是惟一破例以省以下城市及區域稱謂的淮揚菜系,稱為八大菜系之首。
淮揚菜系是淮安(今楚州)、揚州、鎮江三地風味菜的總稱。淮揚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時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今淮安市楚州區)、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并糅合南北風味于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
口味清鮮平和,咸甜濃淡適中,南北皆宜。并且,淮揚菜的選料尤為注重鮮活、鮮嫩;制作精細,注意刀工,尤以瓜雕享譽四方;調味清淡味,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色彩鮮艷,清爽悅目;造型美觀,別致新穎,生動逼真。菜式繁多,體系龐大。來看看幾道具有代表性的淮揚菜吧。
軟兜長魚
![]() |
原料:小長魚、味精、香醋、白胡椒粉、姜片、紹酒、蒜瓣片、粗鹽、水淀粉、蔥結、醬油、熟豬油淮揚菜
做法:
1.鍋內放入清水2000克、粗鹽、香醋100克、蔥結、姜片,用旺火燒沸,速倒入長魚,蓋緊鍋蓋,待長魚停止竄動,嘴張開,水沸后再加入少量清水,并用手勺輕輕地將長魚推動翻身,燜約3分鐘,將長魚撈出,放入清水中洗凈,撈出,取脊背肉一掐兩斷,放入沸水鍋中燙一下,撈出瀝去水分。
2.炒鍋置旺火上燒熱,舀人熟豬油75克,燒至七成熱時,投入蒜片炸香,放入長魚脊背肉,加入紹酒、味精、醬油,用水淀粉勾芡,烹入香醋15克,淋入熟豬油25克,顛鍋裝盤,撒上白胡椒粉即成。
![]() |
配料:嫩豆腐300克、水發海參50克、蝦米25克、熟雞脯肉50克、蘑菇25克、干貝25克。雞湯200克、蔥15克、姜10克、紹酒20克、鹽10克、味精3克、淀粉25克、麻油15克、青蒜15克、高湯100克
做法:
1、將整塊豆腐放入冷水鍋中煮至微沸,以去除豆腥黃漿水,撈出后片成雀舌形,放入熱雞湯中。
2、反復套過兩次,雞脯肉、蘑菇、海參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蝦米洗凈,用溫水泡透。干貝洗凈,去除老筋,入碗內,加蔥姜、紹酒、水,上籠蒸透取出。
3、炒鍋上火燒熱,放油,投入配料、高湯、干貝汁、燒沸后將豆腐撈入鍋中,加精鹽、紹酒、味、精,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撤上青蒜末即成。
![]() |
原料:淮山藥,熟鴨肉,火腿末,蛋糕丁,蝦米,青蒜絲,蔥姜,雞湯,精鹽,味精,胡椒粉,濕淀粉,熟豬油,芝麻油
做法:
1、山藥蒸熟后,去皮,同熟鴨肉均切小??;
2、鍋內炸香蔥,姜,加山藥丁,鴨肉丁,蛋糕丁,蝦米,高湯,調料,燒開后,用濕淀粉勾芡;
3、淋熟豬油,裝碗,淋芝麻油,撒胡椒粉,青蒜絲即成。
![]() |
原料:豬肋條肉800克,青菜心12棵,蟹粉100克,紹酒10克,精鹽20克,味精1.5克,蔥姜汁15克,干淀粉50克
做法:
1、豬肉刮凈、出骨、去皮。將肥肉和瘦肉先分別細切粗斬成細粒,用酒、鹽、蔥姜汁、干淀粉、蟹粉75克拌勻,做成6個大肉圓,將剩余蟹粉分別粘在肉圓上,放在湯里,上籠蒸50分鐘,使肉圓中的油脂溢出。
2、將切好的青菜心用熱油鍋煸至呈翠綠色取出。取沙鍋一只,鍋底安放一塊熟肉皮(皮朝上),將煸好的青菜心倒入,再放入蒸好的獅子頭和蒸出的湯汁,上面用青菜葉子蓋好,蓋上鍋蓋,上火燒滾后,移小火上燉20分鐘即成。食用時將青菜葉去掉,放味精,連沙鍋上桌。
![]() |
主料:雞、豬肉、螃蟹、面粉
制作方法 :
1.將母雞宰殺,去凈毛、血、內臟后洗凈;把豬肉皮、豬骨頭洗凈,豬肉切成3毫米厚的大片。將上述原料一起下沸水鍋燙洗后撈起。鍋內換成清水,放入雞、豬肉皮、豬肉、豬骨等用大火煨煮,待豬肉六成熟時撈出,晾涼后切成0.3厘米大的丁;雞八成熟時撈出拆骨,也切成0.3厘米大的?。蝗馄€時撈出,趁熱剁碎,越細越好;豬骨撈出暫不用。
2.洗凈螃蟹,入籠蒸熟,去殼取肉,晾干后碾成粉。鍋內加熟豬油燒熱,放入蔥末、姜末各7.5克炸出香味,倒入蟹粉略炒,加料酒12.5克、精鹽7.5克和白胡椒粉炒勻后裝入碗中。
3.取肉湯2500克過濾一次,倒入鍋內加進肉皮茸燒沸,再過濾一次,如有較大顆粒狀的豬肉丁,復剁一遍下鍋燒沸,撇去浮沫(準備一小盆冷湯激沸鍋,以便撇沫),待湯稠濃時(用勺舀不斷絲),隨即放入雞肉丁、肉丁燒沸,再撇去浮沫,放入蔥姜末各5克、料酒37.5克、精鹽30克、白醬油、綿白糖和炒好的蟹粉。湯沸時用湯燙盆(湯仍倒入鍋中),再燒沸即可將湯餡均勻地裝入4只盆中(盆底墊空以利散熱),用筷子在盆內不斷攪動,使湯不沉淀、餡料不沾底。湯餡冷卻凝成固體后,用手在盆內將餡揉碎。
4.將面粉1125克倒入盆內(留125克作鋪面),用冷水400克溶化精鹽7.5克和食堿水一起,分數次倒入,將面粉拌成顆粒狀,再揉和成團,置案板上揉透,邊揉邊疊,每疊一次在面團接觸面蘸水少許,如此反復多次至面團由硬回軟,搓成粗條,盤成圓形,蓋上凈濕布靜餳。
5.餳好的面團搓成條,摘成50個面劑,每只面坯撒少許面粉,用兩只小搟面杖搟成直徑17厘米、中間厚四周薄的圓形面皮。左手拿皮,右手挑入餡料100克,對折面皮,左手托住,右手前推收口,摘去尖頭,即成圓腰形湯包生坯。
6.湯包生坯入小籠,每只間隔3.5厘米,置沸水鍋上旺火蒸7分鐘即熟。
![]() |
材料:豬肉餡500克,油菜50克,胡蘿卜25克,香蔥1棵,生姜1小塊,淀粉適量
調料:食用油500克(實耗60克),醬油2大匙,料酒1大匙,胡椒粉1小匙,
做法:
1.蔥、姜洗凈切末,油菜洗凈,胡蘿卜洗凈切絲;
2.豬肉餡和蔥、姜末、淀粉、胡椒粉、醬油充分拌勻,并摔打至有彈性,做成大小相同的肉丸;
3.燒熱半鍋油,將肉丸倒入油鍋炸至金黃;
![]() |
主料: 凈雞脯肉300克
輔料:豬肥膘50克、桂魚肉50克、紅櫻桃5克、菜心25克、冬菇10克、蛋黃25克、蛋清25克、豌豆粉30克,蔥姜汁15克,精鹽8克、紹酒25克、味精2克
制作:
1、將雞脯肉,肥膘、桂魚肉洗凈,分別斬成細茸,同放盆內,加豌豆粉、蛋清、蔥姜汁、精鹽、紹酒、味精攪拌成糊;
2、取凹瓷盆一個,內抹熟豬油,將4/5的糊倒入盆中抹平,然后再在剩汆的糊中加入蛋黃,攪勻后取一半輕輕覆蓋在盆內的雞糊上,入籠蒸15分鐘至熟取出,將雞糕從盆中倒出冷透,把另一半蛋黃雞糊下油鍋炸成小圓子待用;
3、將雞糕改刀成長方形薄片,擺在盆中成花盆狀;菜心做成萬年青的莖葉;
4、再鑲上油炸的黃圓子和櫻桃,放上海米及水發香菇,上籠蒸5分鐘取出;
![]() |
主料:蒲菜750克
輔料:蝦籽15克 木耳(水發)15克 玉蘭片25克
調料:鹽2克 味精2克 醬油10克 姜5克 淀粉(蠶豆)3克 黃酒5克 花椒3克 植物油30克 各適量
做法:
1. 嫩蒲菜去根去梢,剝去外皮洗凈,入沸水焯一下撈出,放冷水中淘涼,改切成4 厘米長的段;
2. 玉蘭片浸發,洗凈,切片;
3. 水發木耳去蒂,洗凈;
4. 炒鍋置旺火上,下植物油,三四成熱,放入姜末、花椒粒稍炸;
5. 再放入蒲菜、蝦籽、木耳、玉蘭片及精鹽、黃酒、醬油、清湯150毫升;
6. 待蒲菜燒透入味,放入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汁濃即可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