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我來義烏7年了,天天工作就是在商貿城里走來走去,但到現在也沒逛完過?!碑敗兜谝回斀浫請蟆酚浾弑谎矍耙患壹摇巴坏奖M頭”的商鋪所震撼時,來自山西、在“義烏購”工作的程先生淡定的向記者說道。
在這里,生意永遠不嫌小,錢賺的總也不算多。一根吸管、一個易拉環的利潤只有幾毫錢,100根牙簽才賺1分錢,但義務商人卻能把這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做到年收入幾百萬、上千萬的規模。義烏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僅國際商貿城就有7.5萬個商位,300多萬種商品,營業面積達400余萬平方米。
匯改十年,也是人民幣逐漸升值的十年,被貼上“小商品出口”標簽的義烏商人,對匯率變化有著最敏感的神經。當人民幣升值不斷擠壓利潤空間時,義烏商人多年來“利薄跑量”的經營模式能否持續下去?出口產業鏈上的外貿公司、國際物流公司為何紛紛“倒下”?強勢人民幣下,進口企業是否真的高枕無憂?帶著這些疑問,《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走訪了十余家來自義烏、上海、山東、廣東、福建的進出口企業,他們是匯改十年的親歷者與見證人。
義烏國際商貿城
曾經:義烏是老外眼中的金礦
當本報記者站在偌大的義烏國際商貿城門前時,并沒有想象中的車水馬龍,人潮涌動,眼前的景象可以用“冷清”來形容,據程先生介紹,現在正值中東的齋月,所以來進貨的人明顯少了很多。
“等到4月和10月采購季時再來,那時候外國客人要么是圣誕節東西都賣光了來囤貨,要么是準備進貨過圣誕,船在海上要走一兩個月,所以要早點準備?!眱H從這一細節,記者已深深體會到外貿對于義烏的重要性。
談及義烏最輝煌的時期,程先生興奮的說道:“剛加入WTO那會兒,2001年到2005年,老外像發現金礦一樣來到義烏,那時候他們一個柜(集裝箱)運回國,能穩賺一個柜的錢,比如花40萬元人民幣從義烏進的貨,回國能凈賺40萬元,義烏成了好多老外眼中的‘秘密武器’?!?/p>
本報記者了解到,商貿城一個不足6平方米的“旺鋪”,轉讓費能達到上千萬元,不亞于北上廣一套豪宅,用攤位作抵押向銀行貸款幾百萬也不成問題,商貿城對于經營者嚴格把關,資歷不夠根本無法進駐。而在這里,有很多“隱形冠軍”看似低調的賣著小東西,但其實早已把生意做到行業最大。
現在:“賺多少不敢想,基本是在維持”
在本報記者走訪的多家商鋪中,竟無一例外是在義烏做出口生意超過15年的老店,最長一家做鞋子出口生意的已有28年,談起這些年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他們記憶猶新。
“從2005年匯改到現在10年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接近20%,而一般傳統企業利潤增長根本沒這么多,一年利潤平均下來也就5%到6%,碰上像2008年那樣人民幣一下子升值將近7%的情況,這一年生意就算是白做了。”一位商戶對本報記者說道。
在2005年7月21日匯改當天,此前維持了多年人民幣兌美元8.2765的匯率一下子跳漲至8.1080,人民幣一次性升值超過2%,此后人民幣維持了近5年的單邊升值,雖然從2014年開始人民幣雙向波動愈加明顯,但對一眾非美元貨幣,人民幣仍處于強勢地位,與之相伴的是我國出口明顯承壓。
“一個馬來西亞的客戶,他們貨幣最近貶值特別厲害,原來1馬幣能換2.1元人民幣,現在只有1.6了,我們價格雖然沒變但他們覺得成本高了,想壓低價格,沒辦法我們只好少賺點?!绷x烏小企業主張雪無奈的對記者表示。
1999年,張雪從河北來到義烏,開辦了一家名為“拓歐”的紡織有限公司,專門做毛巾、浴巾等棉紡織品出口生意,她告訴記者,當初起這個名字,是希望生意能拓展到歐洲。
夢想總是美好,但現實卻不盡如人意。“歐美國家本來就對產品質量要求高,檢查嚴格,風險比其他市場大,現在歐元又貶值這么厲害,客戶訂單明顯變少,進貨的檔次也從高檔變成中檔了。但做生意就是這樣,沒有利潤的時候也得堅持。”
創辦于1987年的福建遠越鞋業有限公司最近也出現“突發狀況”。經理楊遠清略顯焦慮的對記者說,公司常年向希臘出口皮鞋,近一個月由于希臘實行資本管制,客戶錢根本匯不過來。
眼下,在義務做小商品生意面臨諸多問題,除外部市場普遍需求下降,同時匯率波動加劇外,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優勢下降,勞動力、原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成本的上升都在剝奪著微薄的利潤。
從事了20多年襪子出口生意的傅江燕同樣向記者感慨了這兩年生意的變化。
“匯率對我們影響很大,我們主要做南非、南美和中東生意,三四年前生意好的時候,年收入能有近千萬,但這兩年顧客反映說即使襪子買回去了他們也賺不到錢,所以干脆暫停生意。有的即使訂單已經發出去了,老顧客覺得這段時間匯率不劃算,想拖幾個月再給我們打款,做襪子生意本來利潤就很薄,資金周轉不過來也會耽誤最佳補貨時機?!?/p>
在制造業這條最為密集的產業鏈上,環環緊扣。一家出口公司的業績下滑,預示著背后更多供貨商受到“牽連”。
“子承父業”的林佳鑫,從廣東來到義烏幫家里拓展生意。他向記者介紹,幾十年來家里的工廠一直為國內服裝、玩具等出口公司提供織帶(一種半成品布料),隨著出口企業生意的滑坡,他們也受到間接影響。
“前些年生意好,廣東那邊很多工廠都急著投入資金擴大規模,但這兩年生意一下子不好做導致很多廠子倒閉。出口企業接到的訂單變少,從我們這進的貨就少,如果國外賣家再拖欠貨款,出口企業也不會付我們錢。”林佳鑫對記者說,“現在不敢期望有多大的利潤,只想把量做起來,維持工廠的機器運轉?!?/p>
義烏國際商貿城
人民幣升值倒逼義烏人轉換思路
雖然生意大不如前,但在采訪過程中,讓記者感到意外的是,義烏商人對于眼下所處困境的豁達、與外國受匯率波動之苦的生意伙伴共渡難關的同理心,以及在轉型壓力之下積極應戰的信心。
“我們不希望利潤一下子暴漲或大跌,我們希望的是生意能永續經營下去,在這一點上,人民幣匯率平穩讓我們很踏實,客戶對人民幣也很有信心。”這是很多受訪的義烏商人說出的心聲。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義烏市場上90%以上的商戶只接受人民幣付款,這在他們看來是最有效避免匯率風險的方法。
通常的操作是,商戶在跟國外批發商簽訂合同時,以人民幣報價,按合同生效當天匯率將總金額換算成美元,來自不同國家的批發商在合同約定時間內把美元匯到“中間人”——外貿公司賬戶上,再由外貿公司換算成人民幣付給商戶。
這一過程中,商戶需要自己承擔兩個時間點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對此,大部分商戶表示,“多賺點少賺點已經習慣了,”但對于那些出口規模較大的企業來說,匯率風險已經引起重視。
義烏市佳潔塑膠有限公司生產的“佳潔利”浴墊名揚海外,產品出口到50多個國家,年營業額逾8000萬元人民幣。公司總經理吳智芳對記者說:“以前對匯率根本不重視,吃過虧才發現原來可以通過購買保險、遠期結匯等方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006年,突然接到一個100萬美元的大單子,那時候對人民幣匯率還有8,突然意識到萬一這800多萬元人民幣拿不回來怎么辦,就從那時候開始買保險,政府還承擔了60%保費來支持企業出口,這樣睡覺睡得都踏實。“吳智芳說道。
2014年底,俄羅斯盧布曾在一夜之間貶值13%,并從此進入“暴跌”模式,這不僅給做俄羅斯出口生意的商戶帶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也讓眾多物流公司遭遇重創。
“那時候有些物流公司運到俄羅斯的集裝箱在海上漂著沒人收,有些俄羅斯的老顧客連定金都沒付就失去聯系了?!闭憬v得暢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孟月婷對記者表示。
孟月婷介紹,現在公司在簽訂合同前,都會對運單整體進行審核,其中重點包括匯率風險的控制?!叭嗣駧艃睹涝獏R率比較平穩讓我們在風險控制上心里有底,在商品報價和海運費報價上不會有太大變化?!?/p>
在留住現有客戶、防范匯率風險的基礎上,怎樣拓寬經營渠道成為義烏商人最關心的問題。
2012年,義烏國際商貿城官方網絡平臺——“義烏購”將7萬多個實體商鋪成功“搬上網”,為義烏小商品提供了在線交易的新平臺。
義烏購總經理王建軍對本報記者說,2013年時,“義烏購”在線交易額還僅有6000萬,到2014年已經達到15個億,“而義務市場的發展潛力才剛剛開始”。
此外,義烏商人也不甘心只做小商品出口,越來越多的工廠主動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注重技術創新。
“在義烏做生意的人去移民、海外置業的情況很少,因為他們對國家經濟發展、自己生意轉型還是很有信心的。雖然轉型會有陣痛期,有些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但一旦轉型成功后,效益會得到質的飛躍。我們也希望能吸引更多優質的客戶來中國,而不僅僅是長期依賴中東、非洲的客戶。”孟月婷對記者說道。
義烏國際商貿城
進口:企業和老百姓都實惠
匯改十年,人民幣的升值讓出口企業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如今沉著應對;而硬幣的另一面,進口企業正享受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優惠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80后”陳非在上海徐匯區經營著一家自己的服裝店,銷售從歐洲進口的高級設計師品牌,衣服均價在6000元以上,每個季度都要往返于上海和巴黎的他,對于匯率變化有著自己的感受。
“2011年服裝店剛開業時,人民幣對歐元匯率還是8.4,現在已經貶值到6.7了,我每年能節約成本200多萬元,占總支出的10%。當人民幣對歐元明顯升值的時候,我就去換一些歐元囤著,等到日后進貨時能用得上。歐洲的供貨商也很歡迎人民幣升值,因為越升值我從他們那里買的越多。”
借著強勢人民幣的“東風”,上海魯昊貿易有限公司也把生意越做越大。該公司旗下的臺崎餐飲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牛羊肉、海鮮、水果等食品進口,貨源來自從澳大利亞、法國、新西蘭、日本、泰國等十幾個國家。
“因為人民幣升值一年差不多能節省二三百萬美元的成本,占到總成本的20%以上,這個數字還是很驚人的?!迸_崎國際貿易部總經理黃東坡對本報記者表示。
“人民幣升值好處很多。對于我們來說,進口的貨物品種增多,交易成本降低;老百姓消費能力提高以后對于進口產品的需求和品質要求也相應提高。最典型的例子是,這幾年我們從澳洲進口的龍蝦,個頭越來越大,現在已經開始進口活的龍蝦。”
然而,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日益頻繁,黃東坡表示平時絲毫不敢懈怠對于匯率風險的防范。“公司通常會用不同幣種去結算來分散風險,同時還要改變一些交易習慣,比如在人民幣升值趨勢明顯時,就要想辦法在以其他貨幣作結算時,多下訂單,這樣在結算時就比較有利。為了規避風險,我們還會去觀察市場上哪些東西好賣,多進口這些周轉天數短的東西,有利于提高現金回收速度。”
【相關】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匯率從8.11到6.20,表面看是小小的數字變化,而背后是技術和產品的升級,以及從傳統實業思維到金融思維的跨越。目前,匯率市場化迫在眉睫,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外貿企業想要應對挑戰,將需要全方位的考量。
人民幣匯改的方向在十年后的今天已經明確無疑——確立市場化改革方向。國際聲音的代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已為人民幣送上了“十周年大禮”——人民幣匯率已不再被低估。
過去的十年,中國主要完成了人民幣單邊升值和市場基本結構搭建的任務,未來人民幣在雙向波動中尋找平衡,在內外部風險中實現國際化依然任重道遠。
十年來,匯率改革已經形成了重大的進展,但是改革任務并不輕松,未來,如何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如何做到攻守兼備?人民幣匯率政策將如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