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張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現在的妻子李某是來自外地某村的“外來媳”,沒有當地城市戶籍。半年前,張某失業,被查出患有癌癥,幾輪治療已花光家中積蓄,全家人為籌措治療費用犯愁。張某的兒子剛考上高中。
目前,家庭重擔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僅要照顧臥床的丈夫,還要賺錢養家,由于缺乏相應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且不穩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李某感到壓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幫忙,但是她在當地沒有親戚,如今剛嫁過來,不會講當地方言,也沒有朋友可以傾訴,有的鄰居認為她是外地人,不愿與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難受,因此也較少參加社區活動。社會工作者在調查時發現,張某所在的社區比較貧困,“外來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需要幫助。
1.社會救助是指在社會成員因個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會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難以維持時,由政府和社會對其提供基本物質保障的救助制度。包括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災害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根據我國社會救助政策,張某一家可以申請的救助有:
(1)因李某無力改變現狀而且陷入困境,在精神和心理層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要注重對李某開展個案工作,通過情緒疏導、情感撫慰幫助李某正確面對生活的挫折,走出心理陰影。
(3)社會工作者應該為李某創造機會參加社區活動,增加其與其他社區中有類似經驗居民的交流,擴大交往范圍。
(1)通過小組互動、小組經驗、小組凝聚及方案活動達到小組中婦女個人和小組問題的解決,構建社區婦女自助互助社會支持網絡。
小張,23歲,來自單親家庭,爸爸在他小時候因為疾病去世,媽媽含辛茹苦將其撫養長大,對其期望很高。小張現在是某軍區某部中尉,他性格開朗,做事認真積極,對自我要求比較嚴格,凡事追求完美。因此,他在部隊一直表現突出,上級對其十分滿意,他馬上就要被授予上尉軍銜。
但是在一次救災行動中,小張身受重傷,導致雙腿截肢。對于這突如其來的身體殘疾,小張完全無法接受。更令他絕望的是,與他交往三年的女友提出分手。小張一想到自己的后半生將要在輪椅上度過,感覺十分痛苦和絕望。而且在醫院里,小張感覺十分孤單,沒有任何朋友,也不愿意和任何人說話。
他感覺自己已經變成一個廢人,對社會毫無用處,自己的后半生肯定也要孤獨一人度過了。面對這一切,他感到十分焦慮、沮喪,情緒低落。他開始拒絕治療康復,茶飯不思。醫生初步判斷他有輕微的抑郁癥。社會工作者準備采用危機干預治療模型為小張服務。
2.優撫安置領域常見的危機情境有很多,如離開部隊、突發性傷殘、長期的慢性病折磨、面臨新的人際關系、缺乏社會支持等,危機干預模型對處理突發傷殘等問題很適用。羅伯茨七階段危機干預模型的主要步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