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立夏已經過了,但最近的天氣忽冷忽熱,還是讓許多寶寶們紛紛“中招”。
許多寶寶出現了各種癥狀,咳嗽、發熱、流鼻涕等。當媽的又是心疼得不行。
最近小薇收到許多媽媽們的提問:
“為啥別人家娃啥事沒有,我家娃三天兩頭生病?”
“我家孩子太容易感冒了,是不是免疫力不好?”
“有沒有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方法?”
... ...
關于免疫力的那些事兒,今天小薇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
經常生病≠免疫力弱
對于免疫力的認識,很多家長常常會陷入誤區中:“我家孩子經常感冒發燒就是免疫力差!”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御機制,按照獲取方式不同,分為兩類:
·先天性免疫,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
·獲得性免疫,是人生下來以后在生活過程中自然獲得的。
雖然有先天性免疫,能夠抵抗一部分病毒細菌,但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抵抗力弱就比較容易生病。
《中國兒童普通感冒規范診治專家共識(2013年版)》提到:“兒童人群(0~14歲)中普通感冒的人均年患病次數可達5~7次,見于任何年齡期兒童尤其是年幼兒。”
而感冒自愈需要一周左右,所以很多家長會錯覺寶寶總在生病。
當然寶寶生病也并非都是壞事,免疫系統在一次次的“抵抗”病毒細菌中逐步建立,更加強大。
如果寶寶有這些表現,才能判斷是免疫力差:
·反復高頻率得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和支原體感染等等)
·總是生病,影響生長發育(身高,體重)
·每次生病恢復慢,需要輸液或是住院治療
所以,不要把老生病和免疫力差畫上等號。
提高免疫力,常見誤區
?錯誤衛生習慣
有時候,越為了孩子好,反而對孩子更不好。
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生病,總是小心翼翼:過度清潔消毒,少帶孩子出門。
這樣無形中給孩子營造了一個“無菌”的環境,免疫系統沒有了“鍛煉”機會。
久而久之,孩子的免疫力跟不上,就會出現一上幼兒園或外出就容易生病的情況。
?錯誤喂養方式
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等免疫物質,能夠給寶寶提供機體免疫抗病力,過早的斷母乳,對寶寶的免疫力也是有一定影響。
除此之外,想要靠進“補”來提高免疫力,如牛初乳、匹多莫德、蛋白粉等也是不可取的。
這些營養品不但對寶寶免疫力沒有幫助,反而會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錯誤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誤的使用方式。寶寶生病時,不要在沒有醫生建議下隨意使用,也不要擅自停用。
真正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是這些
1. 營養均衡,睡眠好
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來說,營養均衡和睡眠充足十分重要。
孩子的免疫力系統發育建立,從來不是靠單一的某種營養元素。
純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后續也盡可能的堅持母乳喂養。
輔食上,米面粥與肉禽魚蛋、蔬菜水果、奶制品等合理搭配,保證食物的豐富和多樣。
高質量的睡眠不但有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長時間的勞累、熬夜會影響免疫系統。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日睡眠充足。
不熬夜,睡前不劇烈運動和過于興奮,有助于高質量睡眠。
2. 參加戶外活動
接觸大自然,適當的運動是有助于增強孩子抵抗力的途徑。不論什么季節,都應該鼓勵寶寶多參加戶外活動。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兒童最好每天至少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家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帶娃進行運動。運動時長可以從10分鐘開始,到30分鐘,4歲以上可逐漸增加到1個小時的活動量。
(Ps:注意帶娃運動前要做好熱身。)
3. 接種疫苗
應對傳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預防,而接種疫苗被認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目前我們國家將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由國家出資并強制要求接種的,二類是自費疫苗,家長可以根據經濟情況選擇接種。
但在保護孩子上,家長可不能含糊,二類疫苗還是有必要打的。
二類疫苗有哪些,哪些值得打,小薇前面文章剛說過,大家可以復習下?寶寶該不該打自費疫苗?糾結爸媽看這里(附二類疫苗種類接種時間)
通過接種疫苗,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可以阻斷一些疾病傳播的機會,但不代表孩子一定不會生病。
病毒每年都在變化,目前疫苗能夠預防的疾病也是有限的,而有些疫苗如流感疫苗,就需要每年接種,家長可以咨詢醫生后選擇接種。
4. 適當接觸病原體
除了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接觸自然界中的病原體,在家中也要注意干凈而不是過度消毒。
干凈是保證寶寶飯前便后能洗手,日常寶寶用品要定時清洗,減少使用消毒劑或是消毒紙巾去打掃衛生。
So,聽了這么多,相信各位家長們都知道了,孩子常生病不代表免疫力低,提高免疫力也不靠各種營養品。
堅持母乳喂養,做好營養均衡,適當戶外活動,鍛煉身體,接種疫苗,才是一步一步為孩子建立免疫力的重點~
愿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身體棒棒!~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