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得一種高效太陽電池制備方法的專利后不久,乾照光電(300102)又于近期獲得186萬元財政部專項經費,用于帶隙匹配的倒置四結太陽電池課題研究項目。
財務數據顯示,乾照光電2010年共獲得政府補助高達2700萬元,而補助的背后正是技術的騰飛和業績的高速增長,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63.09%,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也在50%以上。興業證券(601377)劉亮預計乾照光電2011-2012年EPS分別為2.16元、3.22元,遠遠高于同行業中的三安光電(600703)、士蘭微(600460)、聯創光電(600363)等。
盡管起步較晚,但乾照光電的發展速度令市場“側目”。研究乾照光電的發展模式,我們發現可以用“三重三輕”來歸納,即重技術,輕產能;重成本,輕收入;重未來,輕現在。此處的重與輕皆是相對而言,而不意味著顧此失彼。在技術領先為核心的戰略模式及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下,乾照光電的高速發展具備堅實基礎。
重技術“輕”產能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預計,2015年,國內LED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以上,面對這樣一塊誘人的蛋糕,長江證券(000783)陳志堅指出,大批企業“半路出家”,紛紛涉足LED領域。
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包括三安光電、士蘭微在內的國內重點LED企業擁有不低于240臺的MOCVD外延爐(LED外延片生產設備),而市場預計到2011年底,前述企業MOCVD外延爐的保有量將大幅增至700余臺。
批量新增MOCVD外延爐是否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位LED芯片生產商給出了否定的回答。該人士指出,目前MOCVD外延爐的生產技術幾乎被德國AIXTRON公司、美國VEECO公司及少數日本企業所壟斷,國內根本不具備MOCVD的生產能力,新增MOCVD實質上就是斥巨資加大進口,而MOCVD售價不菲,單臺均值在1000萬元以上。
“即便勒緊褲腰帶大量進口MOCVD,也并不表明該公司擁有了生產合格LED外延片的能力,因為生產LED外延片還需要諸多的配套技術,如設備調控、參數設置、流程控制等,如果不具備配套技術,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很難得到有效的保證。”
乾照光電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其招股說明書指出,MOCVD設備只是生產LED外延片和芯片的必要條件。
乾照光電并不急于盲目擴張,一季報顯示,目前共擁有12臺MOCVD設備,到今年年底,MOCVD設備將達到25臺,這樣的規模在行業中并不算突出,但是,乾照光電將設備從開始進行安裝調試到實現滿負荷生產的平均周期最大縮短至5天,遠遠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在高亮度四元系紅、黃光LED芯片的生產方面,國內絕大多數企業均處于空白階段,而乾照光電已經研發出了最高可達到200mcd的超高亮度標準芯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在三結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外延片方面,乾照光電的電池產品更是達到了35%-39%左右的光電轉化效率。雖然乾照光電起步較晚,但是公司的研發實力卻沉淀已久,借助于高效務實的研發團隊,乾照光電在5年時間內已經成功的完成了核心技術的積累和升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低端的產能擴張方面。
而針對于當前的MOCVD搶購潮,陳志堅不無憂慮的指出,“隨著設備的陸續到貨以及產能的逐漸釋放,國內LED芯片的供需缺口在2011年下半年將呈加劇趨勢”,陳志堅同時表示,乾照光電是國內紅、黃光芯片市場龍頭,競爭格局相對平穩,受影響程度將大大降低。
重成本“輕”收入
乾照光電注重技術的積淀,而領先的技術可極大的提升其成本控制能力。
據了解,LED外延片及芯片的成本主要取決于砷化鎵襯底、鍺襯底、磷烷、高純金等原材料,乾照光電采取“一家為主、多家備選”的選擇,力求與供應商形成某種程度的制約關系,并著力打造雙贏局面,形成較為穩定的終端供銷關系,可在較大程度上控制采購成本。
由于乾照光電主要采用德國AIXTRON公司生產的MOCVD外延爐,因此原材料利用率相對較高,而公司又具備專業的設備維護能力及工藝設計能力,因此,單位時間及單位原材料的產能水平大大提高。
數據表明,乾照光電2007-2009年直接材料成本在主營業務成本中占比分別為84.70、77.75%、73.85%,因原材料引起的成本比率逐漸下降。
一位從事LED光照明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目前國內LED類企業不少于3000家,但LED產業鏈并不健全,偏下游的企業較多,勞動密集程度過高,成本控制能力偏弱。
“多數人認為LED門檻很低,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LED下游和應用領域對資本、技術的要求確實不高,但是前端的外延片及芯片就是技術活了,誰擁有了技術,誰就擁有了定價能力。”上述經銷商如是表示。
資料顯示,受經濟環境及行業競爭的影響,乾照光電高亮度四元系LED芯片價格呈逐年走低的態勢,但相比于行業均值,尤其是LED行業末端領域,乾照光電產品價格跌幅相對較小,其產品由于技術附加值較高,因此議價能力較強,并且可適當向下游進行成本轉移。
而在銷售方式上,乾照光電不同于臺商在內陸的銷售模式,而是采取直銷方式進行銷售,通過在深圳、揚州等地設立服務網點的形式建立高效的直銷網絡,力求在反應速度與便捷性方面形成突破。據悉,乾照光電的直銷網絡最快可以達到當天發貨的水平。
借助于這樣一些銷售方式,乾照光電的銷售及管理費用得到了合理的控制,不至于因全資子公司揚州乾照光電有限公司的正式運營而大幅增加。
重未來“輕”現在
一季報顯示,乾照光電的發展重點是通過“將公司的技術優勢轉變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的方式提高核心競爭力,以達到穩固并擴大市場占有率的目標。但乾照光電未來的道路并不平坦,將面臨較大的競爭,公司坦言,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將會遇到包括產品、經營、市場在內的諸多風險。
興業證券劉亮指出,LED行業由于擴產速度超出需求增速,產品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已經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聯創光電、雷曼光電(300162)等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均大幅下滑,即便是技術集約程度較高的三安光電、乾照光電也不得不適當降價以應對市場近乎白熱化的競爭。
即便如此,也擋不住行業擴張的步伐。前不久,主營小家電的德豪潤達(002005)擬增發募資35億元重點投向LED外延片生產項目,一旦項目達產,德豪潤達將完成業務轉型,其實,類似的公司并不少見。
據了解,國內的LED產業其實比較尷尬,在上游設備方面,國內無法生產MOCVD外延爐,而MOCVD設備是LED產業鏈的基礎,目前這種設備的生產技術被德、美、日三國壟斷了,他們擁有絕對的定價權,國內LED的市場規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上述國家,客觀上造成很大的被動。而在前端的LED外延片及芯片的生產上,臺灣地區及部分國家的高亮度四元系紅、黃光芯片無論在技術還是市場占有率方面都遠遠超過內陸,他們除大量向內陸出口之外,還通過直接在內陸投資設廠的方式批量生產,給國內LED行業造成巨大的沖擊。在中后端的組裝和應用方面,門檻又顯得比較低,眾多企業競相涉足LED產業,在帶來激烈競爭的同時并未提高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無法推動產業鏈升級。
在這樣的背景下,乾照光電潛在的困難可想而知,但并非沒有機遇。
目前,國內擁有高亮度紅、黃光芯片生產技術的企業并不多,而在技術沉淀方面,乾照光電的優勢不言而喻,而在更為高端的藍光芯片和白光LED領域,國內企業基本沒有涉足,未來亟待開發,客觀上給擁有較強研發能力的乾照光電帶來了諸多機會。此外,隨著太陽能應用的普及,乾照光電的三結砷化鎵太陽能電池外延片將凸顯優勢,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在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