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 朝華讀書 加上星標,以后找朝華就方便啦!
◆ ◆ ◆
晚上10點,孩子不寫作業,誰著急?
誰著急就是誰的事。
父母著急,那就是父母的事,提醒、督促、嘮叨、說教……孩子還是不慌不忙,甚至還會抵觸你催學習、催作業,久而久之,演變成親子沖突、親子關系惡化。
孩子著急,那就是孩子的事,像每到假期結束的后幾天,孩子都是加班加點的完成作業,每每此時,父母總是感慨:早知現在,何必當初,平時說你你總不聽,現在明白大人的良苦用心了吧?
表面來看,誰著急就是誰的事,背后實則沒搞清楚誰的事,誰的課題。
說到這里,有父母就說,不寫作業我被要老師點名批評的,丟不起那個人,再說了,不點名批評你,你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確實,按照這個邏輯,只能是父母繼續操著孩子不學習、不寫作業的心、一邊還抱怨不停、埋怨不斷。
當然了,你也可以這樣子,讓孩子一點點地認識到學習和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他自己不能完全就會承擔不學習、不寫作業帶來的后果。父母監督不到位,也需要承擔對應的后果,身為父母,也愿意承擔監督不利所帶來的后果。
其中的關鍵點在于,不是進行課題分離后就各管各的事,而是和孩子成為學習/作業的共同體,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是一個共同體,我們需要共同來面對學習、寫作業這個問題。在這個共同體中,你的位置是什么,你的責任是什么,你的義務是什么,我的位置是什么,我的責任是什么,我的義務是什么?
找到在共同體中各自的位置,才能各自安好,陪伴成長,這才是令人羨慕的親子關系、家庭關系。
單純的來看課題分離這個話題,確實讓很多人難以接受,或是根本接受不了。但是把這課題分離看做是起點,共同體感覺是終點的話,完全解釋的通,而且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遇到問題時,先課題分離,再成為共同體,后找準位置,陪伴督促、相互成就。
這就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告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