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問,“我的孩子是十萬個為什么,我一天都快被逼瘋了!”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都有求知欲,都會提出問題,遺憾的是,大部分孩子的求知欲都在成長中被破壞殆盡。所以,你回應孩子問題的方式至關重要。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重要的工具。而對于牙牙學語的孩子而言,那些看似幼稚、好笑的問題卻恰恰是他們認識這個世界,表達自己情感的開始,也是他們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橋梁。對此,父母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如果把握得當,孩子們會興趣高昂,并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也能夠進一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情感距離。
可事實上,許多父母并未充分地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要么僅僅把與孩子的對話看成是一件好玩的事而敷衍了事,要么因為孩子問到了所謂"有傷大雅"的問題而對其斷然喝止,而那些被孩子們五花八門的問題攪得焦頭爛額的家長自然更不在少數。
該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受到嘲笑以后,孩子會喪失發問的意愿“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小鳥為什么會飛呢?”……也許孩子天真的問題令你覺得非常好笑。但仔細想想,要回答這些問題還真是不容易。
當然,你也可以回答:“天空本來就是藍色的。”但是,如果你能以孩子一樣的視角,抬頭往上看,你會發現自己平時視若無睹的天空原來這樣蔚藍,這樣美麗。這時,相信你也會和孩子一樣,非常地驚訝而受到感動吧!
要想回答好孩子的問題, 先要接受孩子對于事物的驚訝情感。這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孩子天真無邪的問題,的確讓人覺得好笑。不過,這樣笑一笑混過去的態度是非常不好的。盡管這些問題大人其實也難以回答,但如果在這時候輕蔑或回避孩子的問題,卻會造成很壞的結果。
輕視或嘲笑孩子的問題,會使孩子喪失發問的意愿。如果無法讓孩子得到滿意的答案,這時媽媽可以非常認真地告訴孩子:“我再去查一查?!边@么一來,孩子會因此而受到激勵,會想再發問。
有個四歲的女孩看了《人猿泰山》的電影,就問媽媽道:
“第一個人是出生在很早以前嗎?”
“是吧?是在很早以前?!?/span>
“那個人是從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來的嗎?”
這時,媽媽并未回答,卻笑了起來。
這孩子從媽媽那兒得知人是從肚子里生出來的。第一個人類沒有媽媽,所以想泰山是從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來的。當孩子有這種奇特想法時,千萬不要笑她,而要和她一起想:“嗯,到底是怎么樣來的呢?”
地球上的第一個人,到底是怎樣出生的呢?……其實,這的確非常難以回答??茖W家們正努力地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這時,可以給她講國內外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上帝造人等等。
一定要真誠地贊許孩子,并告訴他(她):“你真了不起,能注意到這一點。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呢?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孩子充滿了創造力和好奇心,能夠注意到大家所沒有注意到的問題。當我們用心肯定孩子的提問,就等于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這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正面的影響。
說到這一點,我們先舉個例子。
很多小孩子吃飯的時候,家長都會要求孩子趕快吃??吹脚赃叺娜撕芸斓爻酝陼r,有的孩子就會問:“人為什么只有一個嘴巴呢?”
這時如果告訴他:“如果有兩張嘴,那就成了妖怪了?!本蜁尯⒆佑X得非常沮喪。
那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呢?——“如果多長幾個嘴,就可以很快把飯吃完了……”這才是孩子提問的真正原因。所以這時候,最好說:“是呀,如果有兩張嘴,就能夠很快地吃完了?!?/span>
當孩子問我們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問題拿過來反問孩子,讓他們自己思考和回答:“對呀,為什么人是兩條腿走路,小貓卻是四條腿走路呢?”“你覺得呢?”
不用擔心孩子太小,答不上來,其實他問的問題,即使沒有正確的答案,也是有大概的答案的。雖然這個答案不符合科學答案,但對于年齡小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就是這個思考的過程。
而對于大孩子而言,即使他也答不上來,起碼你問了他,就是給了他思考的時間,所以即便他一時答不上來,你們一起去查書,去詢問其他人,也體現了你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啟發他自己尋找答案的效果要遠遠好于你給他灌輸的答案。
一些研究已經證明,成人一旦直接給孩子提供了答案,孩子就會減少或停止探索與答案有關的其他知識。更有趣的是,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的孩子對大自然與生物的理解比經濟發達的地區的孩子更早。
所以,最后,我們別忘了,引導孩子尋找解答問題的過程,允許孩子與這個世界進行更多地接觸,比給予孩子答案更加重要,因為這不單單是知識的傳遞,而是一項終生技能的傳遞。
讓我們都愛上家里的那個小小探索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