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5分鐘,每周帶你讀完一本書,
成為更好的自己
主播|潮羽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共讀預告
開始語:大家好,歡迎您收聽365讀書,我是潮羽。當生活的挫折和悲傷突然襲來,自己的不完美總會得到最大的呈現,而就在這樣的不得不面對里,我遇到了真實的自己。周末晚間,繼續為您預告下周要和您共讀的書,《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作者,武志紅。
01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有件事情印象深刻,班里成績最出眾的學生某次考試后痛哭流涕,連飯都不想吃。我猜測她這次成績八成是大幅滑落了。
沒想到她哭哭啼啼地說 “我只考了98分,沒拿到100分。”一旁只考了90分的我恨不得鉆到地洞去。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百分百完美,只能前進不能后退。每個人都心心念只要考上大學,前途將是一片光明,一帆風順,未來幸福與否在此一舉。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到了社會上,才知道成績只是一方面,與人相處的能力同等重要。只是,在被控制下長大的我們習得了壓抑,如何與己與人和諧共處成了大難題。
碰到了各種不如意和痛苦,我們自然而然選擇了逃避,麻木和對抗。我們將很多的負面情緒憂傷、憤怒、焦慮、恐懼、內疚等等禁錮起來,認為它們都是不好的,會妨礙到我們成長。
可在夜深人靜之時,壓抑在潛意識中的它們像脫了韁的野馬,肆無忌憚地奔跑在每個細胞之中,讓人越發難受。簡單地逃避,必然只能陷入自我欺騙。
02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的出現很是及時,整本書圍繞“如何與自己相處的主題”,直面問題才會將我們帶向成長之路。
作者武志紅是北京大學心理學碩士,從業十多年,曾主持《廣州日報》的健康心理專欄,并成立了武志紅心理咨詢室。
不同于心靈雞湯類文章,這本書列舉出幾十個案例,作者深入淺出地剖析每個案例行為背后的心理機制,是多年實戰的精華總結。
作者認為負面情緒的產生并不因為某件事情引發,而是圍繞這個事件產生的不同體驗帶來的。也就是說,即便發生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人解讀不同,引發的情緒會有天壤之別。
這決定于成年人內在的世界的沖突。
一個人在六歲前會內化自己和父母的關系,即形成“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小孩”的關系模式。如果他跟父母的關系是和諧健康的,那么長大后他在處理人生各種關系時會更加和諧,自我效能感也相對高,更容易感受到愛和幸福。
相反,如果“內在的父母”和“內在的小孩”關系不和諧,那么成年后很難感受到自己的需求,也很難與別人健康地相處,會不斷受挫,自我攻擊或攻擊他人,成為其他家庭成員的噩夢。
一個成年人的關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與父母關系模式的再現,也是負面情緒的源頭。
03
作者從新的角度、用心理學的知識娓娓道來,無論是憂傷、憤怒、焦慮、恐懼、內疚,對我們都有極大的幫助和正面意義。
這些情緒是伴隨我們一生的,正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是一個鮮活的人。負面情緒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的朋友。
如若你壓抑它們,忽略它們的存在,日積月累后,不僅心理成疾,身體也會受到攻擊。痛苦正是靈魂被禁錮的吶喊。
唯有理解它們,接納它們,我們的身心才會重歸流動,才能更多地體驗到生命的無限精彩。
接下來七天,我將帶領大家一起閱讀《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讓我們回到自己,共同享受此次心靈探索、療愈自我的旅程。
第一天:第一章(P1-P28)
不與惡習對抗,否則它會更強大
第二天:第二章(P29—P81)
每個困境背后,都蘊藏著生命的禮物
第三天:第三章(P82—P111)
憤怒,是力量和動力的源泉
第四天:第四章(P112—P145)
內疚,無需一直背負前行
第五天:第五章(P146—P186)
聆聽恐懼,方能領悟人生真諦
第六天:第六章(P187—P220)
好的關系,成就更好的你
第七天:第七章(P221—P273)
擁抱真相,讓心靈回歸自由
每個人的答案都在自己身上。擁抱不完美,是成為自己的必經之路。這是一本幫助內心成長,自我治愈的好書。
結束語:心靈的成長需要儀式感,愿我們都能在此次閱讀旅程中聆聽到內在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