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車河在葉縣城南的舊縣村附近,曾是“昆陽之戰”的古戰場。
昆陽之戰是綠林農民起義軍粉碎王莽軍隊進攻的一次大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之一。那次大戰發生在西漢末年,當時外戚王莽奪權稱帝,改國號為——新。“新”朝政令苛虐,民不聊生,于是在地皇四年(公元23年)爆發了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綠林軍和赤眉軍。由湖北新市(今京山)人王匡、王鳳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占領了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號稱“綠林軍”,后來人們就把這些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殺富濟貧的好漢統稱為“綠林”,所謂“綠林好漢”一詞就是從這來的;由山東瑯邪(今諸城)人樊崇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以泰山為根據地,隊伍中每人都用赤色涂眉,以示與官軍相區別,因此被稱為“赤眉軍”。綠林軍后來發展到十幾萬人,連西漢宗室劉玄、宛城(今南陽)大地主劉縯(yin)、劉秀兄弟都加入了進來。
《后漢書》和清光緒《葉縣志》載:新朝地皇四年一月,綠林軍在水西(今泌陽河)擊潰新朝軍10多萬,斬主將甄阜、梁邱賜;在宛陽(今南陽瓦店)擊潰新軍嚴尤、陳茂部;三月,綠林軍立劉玄為帝,恢復劉漢政權,綠林軍也改稱漢軍。劉玄即位后,趁王莽新軍主力東進鎮壓赤眉軍之際,派王鳳、王常連克昆陽、定陵、郾城,又派劉縯帶主力圍攻軍事重鎮宛城(南陽)。王莽聞信后急調大將王邑、王尋領42萬大軍南下,并且帶了虎、豹、犀、象助威。漢軍出動數千人馬到陽關(禹州)一帶堵截,見新軍勢大,退回昆陽。莽軍很快把昆陽城團團圍住,史稱“部眾繞城數十重,列營百數,鉦鼓聲達數十里”。此時昆陽城守軍只有八九千人,力量單薄。為安定軍心,劉秀以“城堅濠闊,尚可相持”而提出死守待援,并自告奮勇帶十二輕騎突出重圍到定陵、郾城搬請救兵,后又率3000精兵沖入敵營,直撲莽軍中堅,內外夾擊,殺死王尋,莽軍大潰。這一仗使劉秀聲威大震,僅僅維持了15年的王莽新朝隨著這次戰敗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兩年后,劉秀稱帝,定都洛陽,歷時195年的東漢由此拉開大幕。
燒車河就在莽軍后面,據記載那次大戰中正趕上天降大雨,雷電交加,狂風大作,霎時間洪水泛濫,莽軍帶來的虎、豹、犀、象不但沒有助上陣,反而受了驚嚇,亂了陣營,自相踐踏,傷害了許多莽軍。又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死了許多,跑回洛陽的僅剩幾千人。有人說這是天助真龍——劉秀。
莽軍丟下的糧草車輛,漢軍運了幾個月才運完。壞了的車輛一把火給燒了——燒車河——的來歷。
漢光武帝—— 劉秀
闖敵營
天降大雨洪水暴發,莽軍死于非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