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剩斗士、齊天大剩……隨著男女比例的失衡和人們對于婚姻的高要求高條件,這些新詞漸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從婚戀交友網站的蓬勃興起,到面對億萬觀眾的電視互動相親,婚戀交友這種原本羞澀的活動,越來越公開和高調。
剩女、剩斗士、齊天大剩……隨著男女比例的失衡和人們對于婚姻的高要求高條件,這些新詞漸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從婚戀交友網站的蓬勃興起,到面對億萬觀眾的電視互動相親,婚戀交友這種原本羞澀的活動,越來越公開和高調。然而,外表的躁動并沒有讓更多的人找到合適的交往對象,相反,找對象似乎越來越難了。
剩女剩男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并成為了一個社會問題,讓無數男女和家庭擔憂。不少父母都為自己的兒女準備了很多的相親,希望孩子盡快擺脫剩女剩男的角色。很多人,對婚姻和愛情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總幻想自己成為白馬王子或者灰姑娘,可是,看起來并不那么容易。那么,在愛情中剩下來的大齡女青年們,是要求太苛刻,還是并未對婚姻做好足夠的準備?筆者發現很多被生下來的男女并不擔憂自己的未來,他們很享受目前的生活,因為他們有能力剩下來。
婚戀觀的轉變
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這會影響人一輩子。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們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念、社會信仰,所以在擇偶方面也會有這不同的擇偶標準。
以前,婚姻都是有媒人介紹,父母做主,盲目結婚的,之余婚后生活是否幸福就只有冷暖自知了。改革開放以后,女性擇偶時把知識分子擺到了較高的位置,女性擇偶中的“文憑熱”開始升溫。那時人們認為嫁一個學歷高的人,這輩子生活就不用愁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功利主義盛行,漂亮的姑娘在日漸包容的社會里獲得了許多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女性擇偶觀中的實用主義傾向愈演愈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成為一部分女性的共識,女性的愛情觀和擇偶觀也開始向這一方面傾斜,“金錢至上”的思想開始影響著人們。社會地位曾經不太高的個體戶,作為能夠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的人,更容易成為女性愛慕的對象。進入21世紀,80后一代進入適婚年齡,他們對感情的表現尤為渴望,形成“閃婚”與“杯水夫妻”等現象。現在,很多剩女剩男對自己的婚姻并不上心,他們認為兩個人有兩個人的繁瑣,一個人更有單身的精彩。
單身更精彩
也許你會覺得兩人在一起卿卿我我很甜蜜,也許你會覺得兩人相偎很溫馨,可是你時候有看到很多婚后的家庭的爭吵?由于性格的不合,由于生活的瑣碎,由于孩子教育的不同意見等等,引發了夫妻之間不同的爭議。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證明了婚姻并不一定就能讓人幸福。
單身的生活其實很精彩。你可以一個人乘車出外旅行,在窗外一點一點稀疏的燈火中,裸露最敏感的心事;你可以漆黑一片地坐在客廳里,將電視機的音量連同周遭的一切聲響關至最小,然后拿起一支啤酒,慢慢地飲,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單身對于人生的意義,就像獨處之于某一天,某一段年齡,是必然的經歷,是美麗的邂逅,是主動選擇。
單身生活很精彩,你可以暢享單身生活。
不再需要孩子養老
以前,人們總說生兒防老。可是現代不一樣了,人們有著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并且有了較高的收入,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會用花費在戀愛、婚姻和養孩子的錢來享受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并且可以有很大部分的積蓄留到晚年生活使用。
因為有著這樣的觀念,人們覺得自己能剩得下,哪怕沒有伴侶,哪怕沒有孩子,他們也不會對未來生活感到擔憂。現代社會中,女性和男性一起工作,她們可以養活自己,不再需要依靠別人,她們的人生選擇也不再只有結婚一條路。
心理學專家認為,“剩女”現象,和婚姻關系趨向于雙方平等有很大關系。因為女人們沒有經濟條件的束縛,因此在選擇人生伴侶的時候,更趨向于平等的雙方關系,要求也更高。大部分“剩女”對于“有房有車”的要求,并不是物質上的需求,而是能力上的證明,她們更趨向于尋找一個真正志趣相投的男性。
剩男剩女不悲哀,享受單身生活很精彩。我剩,因為我剩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