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閱讀復習(一)
——考查“結構”
一、從全文“謀篇布局”的方面來考查
• 【題型表述方式】
• 1.文章的結構方式是怎樣的?
• 2.文章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 3.文章的布局謀篇有著怎樣的特點?
• 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樣?
• 5.文章在構思上的特點是什么?
【近幾年高考例題】
• 17.指出文章的結構方式,并作簡要分析。(6分)(08江西卷)
• 19.本文以霧為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08湖北卷)
• 15.文章是圍繞“我觀察兩只鳥”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10年重慶卷)
• 【參考答案】:
• 08年江西卷17題答案:
• 這篇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①②段總寫作者對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寫:其中③-⑤段寫作者為魯迅守靈的所見所感,⑥-⑩段寫作者回憶幼時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時的所見所感及對自己的深遠影響。⑾-⑿兩段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照應標題。
• 08年湖北卷19題答案:
• ①作者開篇說“不喜歡”霧。
• ②來到加德滿都后,作者開始“喜歡”進而“欣賞”后來“贊美”加德滿都的霧景。
• ③霧引發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 ④作者最終“陶醉”在霧境的幻象之中。
• 【知識總結】
從全文布局謀篇的角度分析,散文常見的技巧術語有以下幾種:
總分總(或分總、總分);
層遞結構(或并列);
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
由虛入實(或由實入虛);
設置線索;
二、考查某部分內容在文中的作用
【這些內容在文中的位置】
• 1、開頭
• 2、中間
• 3、結尾
A:考查開頭某段或某句話的作用
• 【解析】
——位于開頭的內容可能產生的作用:
• 1、開門見山(或總領全文)
• 2、引出下文(或為下文做鋪墊)——出現頻率高
• 3、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了寫作主體或主旨
• 6、設置懸念
• 7、埋下伏筆(小說文體中使用)
• 【歷年高考例題】
• 19.作者在文章開頭詳細敘述了自己走鄉間夜路的經歷,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07山東)
• 19.作者在文章開頭說自己“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有“隨便走走”的習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09山東)
• 14.結合全文來看,開頭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10年全國卷2)
• 【參考答案】
• 1、從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起,行文自然,為下文談人生的孤絕境界作了鋪墊。(07山東)
• 2、以個人習慣類比人生,引發感悟,為下文做鋪墊。(09山東)
B:考查結尾的作用:
• 【解析】
• ——位于結尾的內容可能產生的作用:
1、卒章顯志(或升華主旨)
2、意在言外(或發人深思)
• 3、首尾呼應(或照應題目)
• 注:第1點大多是議論或直接抒情的句子,第2點則是含蓄委婉的句子。這兩點非此即彼
• 【歷年高考例題】
• 15.文章結尾引用郭小川的詩句,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6分) (08全國1)
• 【參考答案】
• 15、回應了開頭的提問,使文章前后照應;強化了作者的觀點,深化了主旨。(08全國1)
C:考查行文中的某一段或某些內容:
• 【解析】
• 被考查的部分大多是作者運用聯想、想象或回憶插敘等方法引入文章的內容,這些內容與文章主體或虛實結合,或形成對比、襯托,往往使文章內容更豐富,行文曲折富有變化。
• 從文章結構上說,中間的這些內容往往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 【歷年高考例題】
•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為什么要著意描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4分)(09湖北)
• 17. 文中加點處是唐詩名句,請任選兩處,簡要分析其在文章結構中的作用。(4分)(10年湖北)
• 【參考答案】
• ①通過古墻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繪出來,強化了作者對北窗的偏愛,因為此處更宜于讀書和寫作。 ②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增強了畫面感,營造了詩的意境。 ③寫想象中的古墻和疏竹,使行文搖曳多姿,富有變化。(09湖北)
三、考查句子的作用
• 明確句子所處的不同位置
• 1、首句——統領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筆;
•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 回味深長。
• 3、過渡句——承上啟下,過渡
A:考查首句作用
【例題展示】
• 19、開頭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哭泣的昆蟲》
• 【參考答案】
• 從內容看,高度概括了法布爾致力于昆蟲研究的一生;
• 從結構看,總領全文。
• 14.文章開篇“自然就像一個舞臺布景,它既適合喜劇,也同樣適合悲劇”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10年四川卷)
• 【參考答案】總領全文,引起下文。下文分別從作為“喜劇”的“舞臺布景”和作為“悲劇”的“舞臺背景”兩方面展開,表達作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認識。
B:考查過渡句
• 【歷年高考例題】
• 18、第5自然段:“惟有東坡在,剩有游人處。”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06山東)
• 19、“今天終于以另一種方式接近了你”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作用?(08山東)
17.簡要歸納畫線段落的段意,并簡析該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4分)(10年湖南卷)
• 【參考答案】
• 06山東答案:起到了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從眼前的景物描寫轉向了歷史抒寫。
08山東答案: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或:過渡)的作用。或答“上文談的是年輕時閱讀歌德作品的情況,通過這句話,轉向下文對歌德故居的描述”這樣的意思也可。
四、考查線索及其作用
1、能夠分析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2、能夠分析線索的作用——貫穿全文,使文章內容集中,思路明晰;便于更加形象的表達主旨。
【歷年高考例題】
16、窗子在全文的結構中有什么作用?試作簡要說明。(3分) (09湖北)
17、簡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的作用。(4分)(10年北京卷)
【參考答案】
16、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條重要線索。 ②作者開篇寫窗子的功用,接著主要寫“我”喜歡北窗的理由,最后具體形象地描繪想象中北窗的景象。(09湖北)
17、海棠花構成了文章的行文線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鄉思,升華了作者的愛國情感。(10年北京卷)
五、考查標題
【解析】
——題目的作用有以下幾種:
1、交代寫作內容或寫作對象
2、標題的多重含義或修辭手法表現了主旨,或表現了作者的情感態度
3、是文章的線索
4、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
【例題】
2、本文以“菜花”為題,卻寫到了自己的父親,二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參考答案】
2、一是父親的油菜田里開滿了菜花,父親死在油菜尚未結籽之時,故而自然聯想到父親。二是父親如同菜花一般,是個平凡的人,做著平凡的事,卻也開出了自己的花,值得兒女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