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將道家思想運用的出神入化,以三寸不爛之舌成為帝王的老師,被后世譽為千古謀圣。
歷史有時候總是出現(xiàn)一些特立獨行的人,他們的行為常人理解不了。做出了巨大貢獻卻對權力地位不感興趣。
唐朝的李泌也是一個和尚,幫助唐肅宗收復了長安洛陽,卻不當宰相,去山中修道。
明朝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幫助朱棣奪取了天下,卻決絕還俗,對喝酒吃肉不感興趣,仍舊專心當他的和尚。這些人的選擇普通人理解不了,也許我們還遠沒有達到那種境界吧。
張良和蕭何、韓信被譽為漢初三杰,為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
漢高祖劉邦評價道:“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對其足智多謀給予高度贊賞。
01破落的貴族
張良是戰(zhàn)國時期的韓國人。韓國的國都在陽翟,也就是今天河南禹州附近的地區(qū)。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也是韓國人。
張良出身于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是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時的宰相。父親張平,是韓釐王、悼惠王時的宰相。所以司馬遷說他家是“五世相韓”。爺爺和父親都是國家的宰相,張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中,應該說小時候的生活條件相當不錯。
公元前230年,秦國把韓國滅亡了,這個時候張良還比較年輕,所以也沒有當官。國家滅亡的時候,家里有童仆300人,大多非死即散,弟弟也死了,也不能夠按相應的規(guī)格埋葬。
所以,他對秦國恨之入骨,認為自己家破人亡的主要罪魁禍首就是秦國。發(fā)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他把自己家里的財產(chǎn)都變賣了,招募能夠刺殺秦王的刺客。想著就像當年荊軻刺殺秦王一樣,自己要完成荊軻未竟的事業(yè)。
張良曾在河南淮陽地區(qū)讀書學禮,在那里見到了當時的一個賢者滄海君。在滄海君的介紹下,找到了一個大力士,這個大力士能夠使120斤的鐵錘,可以把他扔到幾十米開外。比關羽80斤的青龍偃月刀還厲害。
只是史書上沒有記載這個大力士的名字,估計跟秦舞陽比較像。這個是真英雄,可是沒有留下名字,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秦始皇29年,也就是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繼續(xù)他的游山玩水旅程,這一天到了原陽縣黃河邊附近的博浪沙。張良和大力士也埋伏在了這里。距離韓國滅亡12年后,張良在這十年里忍辱負重,茍且偷生,就為今天這一擊。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嗎。
出乎意料的是,秦始皇的車隊有36輛車,不知道他坐在哪輛車里,這下可郁悶了。思來想去,只好選擇最豪華的那輛車去砸,可這是秦始皇的副車,也就是用來迷惑你們這些刺客的。
受了驚嚇的秦始皇,下令全國搜捕刺客,張良從此隱姓埋名,在下邳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睢寧附近,開始了東躲西藏的生活。
02跟著黃石公學習兵法
話說張良有一天在下邳的一座橋上散步,還在思考著他的報仇大業(yè)。有一個穿粗麻衣服的老頭,走到他旁邊,把自己的鞋扔在了橋的下面,說到:“小伙子,把我的鞋給撿上來。”張良一臉懵逼,這老頭子是誰啊,竟然故意把鞋扔了讓我撿,是不是想挨揍啊。
但轉(zhuǎn)念一想,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蹊蹺。于是強忍著怒火,加上他是快死的老頭子,犯不上立刻動手,且看他耍什么把戲。于是下去把他的鞋撿了上來。沒有想到老頭子竟然得寸進尺,還要讓給他穿鞋。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再一想,既然已經(jīng)給他撿上來了,還是再忍一下把他穿上鞋吧,看他到底搞得什么把戲。
這個老頭很滿意,對張良笑了笑就離開了。張良很吃驚,看著他離去的背景,不知道該說什么。沒有走多遠,這個老頭就又回來了,說:“小伙子還是一塊受教育的料嗎,五天后天快亮的時候,來這里和我相會。”張良就更加奇怪了,好奇心驅(qū)使他倒要看看,這老頭是何方神圣,搞得這么神神秘秘的。
五天后,按照約定,天快要亮的時候,張良跑到了橋上,可是這老頭早就來了。他生氣地說:“與長輩約好時間,怎么不先到,回去吧。五天后早點過來。”過了五天,雞剛剛叫的時候,他就起床出發(fā)了,想著這次應該夠早了吧,沒有想到,老頭又先到了,“怎么又晚了,回去吧,五天后再來,看你能幾點到。”
這次張良豁出去了,過了五天,還不到夜里12點就出發(fā)了,到了橋上,老頭還沒有來,過了一會就過來了。老頭很高興,笑瞇瞇地說:“年輕人就該這樣。”給他拿出了一卷竹簡,說到“好好讀這本書吧,學成了你可以當君王的老師。”張良想著自己的復仇大業(yè),要是能當上哪個國君的老師,自己的事業(yè)就指日可待了。過了十年,各路諸侯就會并起反抗秦國。再過十三年,你到濟水北邊的谷城山來見我,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就飄然而去。等到天亮了看看這本書,原來是《太公兵法》。
張良受書橋上老人的故事有點玄乎,蘇軾說了,說不定秦朝末年江蘇睢寧地區(qū)有賢人隱居于此,學識水平很高。就像當年鬼谷子隱藏在云夢山教授蘇秦、張儀一樣。
他認為張良很有才華,但是度量不足,所以使用了一些辦法,殺殺他的少年的剛銳之氣,使他能夠忍受小的屈辱,將來才能辦成大事。
這《太公兵法》相傳為姜太公所著的兵書。但據(jù)清朝的郭嵩燾考證說,張良所學的大都是欲取先予、清靜無為等皇帝、老子學說,只是托名太公兵法而已。
太公兵法我不知道,今天也我沒有傳下來。不過很多人認為孫子兵法其實和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有很多人都認為,法家思想源于道家思想。
前漢列傳記載,黃石公橋上所傳授張良的其實是《素書》。據(jù)傳,晉朝大亂的時候,有盜墓賊,把張良墓給挖了,在玉石枕頭中獲得了此書,總共1336個字,上面還有秘戒:“這本書只能傳給神人圣人賢人,要不是這樣的人,即使學了也要遭殃。要是這樣的人,你不傳授也要遭殃。”看來張良到死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傳人,只能把這秘戒寫到了書上帶到了墓里。
過了500年,被盜墓賊發(fā)掘了,自此以后《素書》傳于人間。素書分為六章,分別是原始章、正道章、求人之志章、本德宗道章、遵義章、安禮章。其中本德宗道章寫道:“長莫長于博謀,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苦莫苦于多愿,危莫危于任疑,敗莫敗于多私”,可謂是張良為人處世的所遵循的準則。現(xiàn)在市面上也有賣的,大家可以買來讀一讀。
03遇見劉邦
過了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這一年,陳勝、吳廣在去大澤鄉(xiāng)的路上遇上了大雨,誤了修驪山陵墓的期限。按照秦律,是要殺頭的。于是,陳勝鼓動眾人說,去了是死,造反也是死,不如造反吧。于是這幾百人舉起了反抗秦始皇的大旗。天下云集響應。這其中就包括張良。
這時候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少年。景駒在開封的陳留自立為楚假王,因為沒有人冊封,所以只能算假的。張良想跟他一起戰(zhàn)斗,沒想到半路上遇到了劉邦。
劉邦有好幾千人,攻占了睢寧西邊的大片地區(qū),于是張良就歸屬了劉邦。劉邦給了張良一個主管馬匹的官,可不要小看這個官,古時候的騎兵部隊那絕對是杠杠的。玉皇大帝給孫悟空封了弼馬溫的官,孫悟空不愿意可以理解,畢竟那不是個什么好差事。
張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內(nèi)容勸說劉邦,劉邦也非常欣賞他,常常用他的計謀。張良也跟很多其他人說,可是都是榆木圪塔,不明白。所以,張良感嘆道:“沛公大概是老天爺賜給我的吧,只有他能夠懂我。”于是,就跟定了劉邦,不再去見景駒。
在山東滕縣,劉邦通過張良的引薦,見到了項梁,也就是項羽的叔叔。項梁曾經(jīng)殺過人,張良幫助他逃跑并藏了起來。因此,項梁非常感激張良,兩人就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04進入關中
項梁這時也氣焰正盛,不僅有項羽還有幾萬人馬,他立了楚懷王為義帝。張良對他說:“你已經(jīng)立了楚懷王為義帝,韓國的公子韓成也很賢能,把他立為韓王,可以結(jié)成反秦的同盟。”
于是,韓成得立為韓王,張良為宰相,這下可就是六世相韓了。他們兩個率領1000多人去收復韓國的故地,攻占了幾個城池,又被秦國奪了回去,沒辦法,只能在河南禹州附近打游擊戰(zhàn)。
劉邦占領洛陽后,張良帶領軍隊跟他匯合,攻下了十余座韓國城池。隨后,攻下了南陽,準備進攻陜西商南。商南是陜西和河南之間的交通要道,地位非常重要。
劉邦想以2萬人攻擊藍田關,也就是今天陜西藍田縣東南部地區(qū),是長安通往河南的重要關口。攻下藍田關就可以直指長安了。張良提出建議:“秦軍還很強大,不能輕敵。我聽說他們的將領的家原來是買豬肉的,這種商人最容易被金錢誘惑。請沛公停止前進,扎下大營。讓五萬人登上旁邊的山上,要荊旗蔽空,迷惑敵人。讓酈食其(劉邦的重要謀士)拿上金銀財寶去賄賂秦將。”
秦軍的將領果然投降了,答應和劉邦一起向西進攻咸陽,劉邦也打算這樣干。張良說:“這是他們的將領投降了,恐怕下邊的兵士還不不聽從。要是不跟著干的話就危險了,不如趁他們麻痹大意的時候攻擊。”
劉邦于是率領大軍攻擊秦軍,一直打到藍田,秦軍一敗涂地,潰不成軍。直接拿下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子嬰也就是秦始皇的孫子,秦二世的兒子,剛當了沒今天皇帝就成了俘虜。
對于投降的秦軍還要殺了,張良在這點上有點殘忍。都說張良是陽謀,陳平是陰謀。在對待投降的秦軍這件事情上,張良也是陰謀。其實謀略哪有什么陰陽,都是為了達到目的。南宋的洪邁在容齋隨筆中對此發(fā)表評論說,這也許就是張良無后的原因吧。其實張良也是做了缺德事,雖然自己善終了,可是老天爺在他兒子身上報應了。
張良死后,兒子張不疑繼承了爵位,在孝文帝五年,他與同伙合伙謀殺一個楚國的內(nèi)史,被抓后判了去修城墻的刑罰,封國被消除。可悲可嘆,張良為漢王朝做出了那么大貢獻,可惜不能保佑后代子孫福澤綿延。
劉邦進入秦宮后,看到富麗堂皇的宮室,各種奇珍異寶,數(shù)千美女佳麗,弄得眼花繚亂,心里真是樂開了花,想要在這好好享受一番。樊噲極力勸說讓劉邦趕快離開,還軍霸上。劉邦不聽,張良說:“秦朝統(tǒng)治殘暴,所以沛公能夠順利攻入長安。為天下老百姓反抗秦皇帝,大家都很歡迎,應該簡樸一點,樹立良好形象。現(xiàn)在剛剛過來,就想著享受,這跟助紂為虐有啥區(qū)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沛公還是聽樊噲的勸說吧。”于是離開了秦宮,把軍隊駐扎在了霸上。
樊噲是買豬肉出身,對于金銀財寶和美女有如此抵抗力,還能這么有遠見,實在令人費解。胡三省對此評論說,這應當是樊噲功勞最大的一件,在鴻門宴跟項羽發(fā)難就劉邦也只能排第二。怪不得呂后會把妹妹嫁給樊噲,沒有兩把刷子怎么會入得了呂后的法眼。
05鴻門宴
項羽到了鴻門,也就是今天陜西臨潼東邊的地方,當?shù)厝朔Q為項王營。著名的鴻門宴就在這里發(fā)生。項羽想要攻擊劉邦,項梁趕緊派人夜里到漢軍大營,給張良通風報信,想要帶他一起離開,救他一命。
張良說:“臣為韓王成送沛公,現(xiàn)在事情緊急,自己走了太不講義氣,不能不告訴他一聲。”聽到張良的話后,劉邦一身冷汗,這可怎么辦?張良問道:“是哪個人讓沛公守住函谷關,不讓諸侯大軍進來的?”劉邦無奈嘆息,我聽信了小人的話。張良又說:“大王估計一下自己的軍隊能夠打得過項羽嗎。”
劉邦默然:“本來就不如人家,現(xiàn)在該怎么辦。”張良說:“那就請你跟項伯說說好話,說自己不敢背叛項王。”劉邦納悶了:“你怎么跟項伯有交情。”張良說:“秦朝還沒有滅亡的時候,我曾經(jīng)跟他一塊出去游玩,他殺了人,我把他救了。”現(xiàn)在事情緊急,他特地跑來告訴我。劉邦問:“他與你誰的年紀大?”張良說:“比我大。”
劉邦請張良把項伯請來,自己要認這個哥哥。項伯見到沛公后,劉邦舉起大酒杯祝哥哥健康長壽,并且約成兒女親家。劉邦說到:“我入關后,絲毫不能有所冒犯,登記慣例和老百姓,把府庫封了起來,等將軍到來。之所以派了一個將領把關,是不想讓盜賊出入和有非常事情發(fā)生。天天盼著將軍過來,怎么敢謀反呢。請老兄向項王稟報我不敢背叛的意思。”
項伯許諾,說:“明天早上記得早點來謝項王。”沛公答應了,項伯趁夜會去,把劉邦的話告訴了項羽。趁機說:“要是沛公不先破關中,怕是咱們還不一定能進來呢?現(xiàn)在人家有大功還要攻擊,道義上說不過去,不如先好好對他。”項王許諾。
在鴻門宴上,范增讓項莊舞劍,意在刺殺沛公,情況非常緊急。張良趕緊找來樊噲,樊噲沖進帳去,吃了生豬肉,和項羽理論了一番,還被項羽稱贊為壯士。利用上廁所的功夫,劉邦逃跑了。
估摸著已經(jīng)到了軍營,張良把劉邦的禮物送了出去:“沛公不勝酒力,不能親自告辭了。讓我把白壁一雙送給項王,玉斗一雙送給亞父。”項王問:“沛公現(xiàn)在在哪?”張良說:“害怕受大王責罵,已經(jīng)回去了,估計已經(jīng)到軍營了。”
其實劉邦能夠脫險,項伯起了重要作用,這都要歸功于張良跟他的深厚交情。鴻門宴上,樊噲也起了重要作用,可謂有勇有謀。
06策反黔布,聯(lián)合彭越,用好韓信
公元前206年,就是漢元年。劉邦被封為漢王,王巴、蜀地區(qū),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在這種偏僻的地方,怎么能長呆呢。劉邦通過張良,想讓項伯給項羽說說好話,把陜西漢中地區(qū)也給自己。沒想到,項羽同意了。
張良在送劉邦去漢中時,告訴他:“大王為何不燒絕棧道,給天下諸侯看看,自己并不想和項王爭奪天下,讓項王放心。”于是,命令張良在回去的路上邊走邊燒。
因為張良在劉邦帳下的原因,項羽并沒有讓韓王成去封國,而是帶著他到東邊去了。張良對項羽說:“漢王已經(jīng)燒絕棧道,沒有跟您爭霸天下的心思了。”又把齊王田榮謀反的消息告訴了項羽。
田榮是戰(zhàn)國時齊國的貴族后裔,陳涉起義后,田榮與其堂兄田詹起兵與齊。后來堂兄死了,田榮又立了堂兄的兒子田市為王。因與項羽、項梁有矛盾,也沒有隨之西下破秦。項羽也對田榮又意見,分封時命隨其入關的田都為齊王,把田市改為膠東王。田榮咽不下這口氣,首先反抗項羽。
張良燒絕棧道,以及告訴項羽齊王謀反兩件事,促成了項羽北征田榮,劉邦趁機會平定了三秦。張良可謂功勞巨大。
項羽從此不擔心西邊的劉邦了,專心率領大軍攻擊齊國。項羽終究不肯派遣漢王成去封國,又把他降為了候,最后在徐州又把他殺了。張良再次逃亡,回到了劉邦這里,這時他已經(jīng)平定三秦地區(qū)了。封張良為成信候,一塊向東攻擊楚國。在徐州大敗而還。
沒辦法,劉邦之后去安徽湯山去投奔呂澤,也就是呂后的哥哥,劉邦的娘家哥。在休息時他說:“誰要是能幫我大敗項羽,我把函谷關以東的地盤讓給他。”
張良進諫:“九江王黔布,是楚國的猛將,跟項王不和;彭越和田榮在山東造反,這兩個人可優(yōu)先爭取;咱們這邊只有韓信可以干大事,能夠獨當一面。如果把這三人利用好了,打敗項羽就不是什么事了。”
項羽北征田榮時,召黔布一同前往,黔布沒有去,只派了一員偏將前去敷衍,項羽很不滿。張良就是想利用這個矛盾。彭越原來是水泊梁山的賊寇,專干燒殺搶掠之事。看來水滸傳的梁山好漢是有祖師爺?shù)摹?br>
陳勝起義后,彭越也拉起了一只隊伍,但沒有跟隨劉邦、項羽西下入關,后來也沒有受封賞。田榮反抗項羽后,為了籠絡同盟,賜給了彭越將軍印,彭越遂在河南開封附近造反。
其實這是張良為劉邦貢獻的最重要的一條計策,策反黔布,聯(lián)合彭越,用好韓信,事實證明,最后打敗楚國的正是這三個人的力量。于是,劉邦派隨和去游說九江王,派人聯(lián)合彭越。等到魏王豹謀反的時候,劉邦派韓信消滅了他,一舉又消滅了燕國、代國、齊國和趙國。
07不能復立六國的后人
漢三年,項羽在滎陽包圍了劉邦。漢王非常憂慮和恐懼,與酈食其謀劃削弱楚國的勢力。酈食其說:“以前商湯討伐夏桀的時候,把他的后人封在了杞縣。武王伐紂的時候,把他的后人封宋地。現(xiàn)在秦失德棄義,侵略諸侯的土地,使六國的后人沒有立錐之地。
現(xiàn)在大王要是能立六國的后人,給他們印綬,他們的君臣百姓肯定對大王感恩戴德,都會紛紛來歸順您。德義遍施天下,必能南向稱霸。”
這一番話說得劉邦心動,趕緊把印刻好了,準備發(fā)給六國。這時候,張良從外邊走了過來。劉邦正在吃飯,把剛才酈食其的話跟張良說了一遍。張良說:“陛下要是按這個意見行事,那么奪取天下的大業(yè)就完了。”張良分析了八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商湯討伐夏桀并把他的后人分封到杞地的原因是,考慮到能夠把夏桀置于死地,現(xiàn)在大王不能把項羽置于死地;二是武王伐紂封其后人于宋地,考慮到能夠得到紂王的人頭,現(xiàn)在陛下得不到項羽的人頭;三是武王攻入朝歌滅亡商朝的時候,為商朝的賢人商容立碑,到箕子的門前祭拜,為比干的墳上加土。現(xiàn)在陛下還不能做這些事情;
四是發(fā)鉅橋之粟,散鹿臺之錢,以賑濟貧窮。現(xiàn)在陛下還做不到;五是偃武修文,示天下不復用兵,陛下還是做不到;六是休馬華山之陽,示以無所為,現(xiàn)在也不能做到;七是讓運輸?shù)呐\囆菹ⅲ辉谶\輸兵糧也做不到;
八是跟隨陛下東征西戰(zhàn)的弟兄們,拋下父母妻子,就是希望將來能夠得到一塊封地。現(xiàn)在把六國的后人重新建立起來,天下之人各事其主,誰還跟從陛下打天下。并且楚國天下最強,即使了他們,很快就投靠了項羽,這不是自樹敵人嗎。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劉邦吐出了嘴里正在吃的東西,破口大罵:“這個儒家小子,差點壞了你老子的大事。”趕緊下令把印信追了回來。
漢四年,韓信攻破齊國,想要自立為齊王,劉邦大為不滿。想著老子拼死拼活在打項羽,你倒好想封王。張良勸說劉邦,要戰(zhàn)勝項羽,只有韓信能夠做到,為了穩(wěn)住韓信,還是封他這個王吧。
秋天,劉邦追擊項羽到了河南太康一帶,戰(zhàn)事進行得不順利,本來越好的韓信、彭越、黔布都沒有如期到來,張良勸說劉邦,先承諾勝利后項羽的土地分給他們,這樣一來,他們?nèi)缙诘絹怼?br>
08拒絕3萬戶封侯
漢六年正月,大肆分封功臣。張良雖然沒有戰(zhàn)斗的功勞,但劉邦說:“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讓他在齊地自己選擇3萬戶。
張良說:“我能夠與陛下在陳留相遇,這是老天爺?shù)囊馑肌1菹履軌蛴梦业挠嬛\,走運的時候成功了,我在封地在陳留就行了,不敢當3萬戶。”封張良為留候。
已經(jīng)封了二十個大臣,但是還有好多人日夜爭吵,劉邦對此憂心忡忡。張良分析到,這次分封的大多是蕭何、曹參所熟悉親近的人,沒有分封的都是平時所仇怨的人。
要是按照功勞來封的話,估計天下的土地還不夠。還有很多人害怕被秋后算賬,所以處理不好的話,很容易一起動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良建議盡快分封一個劉邦平時最怨恨的人,這樣其他人就可以安心了。
雍齒算是撿了個大便宜,早期投靠劉邦,后來又背叛了他,再后來又投靠了他,曾經(jīng)羞辱過劉邦。劉邦一直想殺他,可是他的功勞也不小,一直忍著沒有下手。這次把他封了,天下就安心了。這也許就是政治,非常痛恨的人還不一定能殺,有的時候?qū)τ谛膼鄣娜艘驳孟率帧?br>
09建都關中
在建都關中的問題上,張良也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最先建議劉邦都關中的是劉敬,但是很多大臣都是東邊的人,紛紛建議建都洛陽,這樣可以離家近,方便回家。長安那么遠,吃飯也不習慣。
但是張良給出了他的建設性意見,并得到劉邦的采納。洛陽依山背河,易守難攻,位置很好,但是轄區(qū)內(nèi)平原太少,不能種很多糧食,養(yǎng)活不了太多人口。關中地區(qū)就不一樣了,汾河平原、渭河平原,沃野千里,可以養(yǎng)活很多人口。
東邊有峣山和函谷關,西邊有隴山和岷山,南邊有肥沃的成都平原,三面環(huán)山,地勢險要,適合防守。東邊函谷關易守難攻,留下這面,可以制約天下諸侯。汾河和渭河可以通過水運,源源不斷向京師輸送糧食,諸侯有反抗的話,也可以通過水路去攻擊。這正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邦二話不說,即日啟程定都關中。
張良體弱多病,經(jīng)常修煉丹藥,研讀道家的學說。一年也出不了幾次門。頗有道士修行的感覺。其實,這也是遠離政治,避禍保身的一種選擇。
10穩(wěn)定太子地位
穩(wěn)定太子劉盈的地位是張良為穩(wěn)定西漢政權做出了又一大貢獻。晚年的劉邦特別喜愛戚夫人,子憑母貴,趙王如意就在劉邦的心目中地位越來越重要。加上呂后年老色衰,跟他聚少離多,感情越來越淡。
太子劉盈又比較柔弱,劉邦覺得不像自己。加上戚夫人日夜在劉邦面前哭泣,擔心萬一劉邦去世,他們母子二人肯定會被清算。在這種情況下,劉邦更換太子的心思越來越強。
在這種情況下,呂后非常害怕不知道該做怎么辦。于是,有人提出張良善畫策,而且劉邦也聽他的,可以請張良出面說說情。呂后就把自己的哥哥呂澤派去找張良。
張良剛開始是拒絕的,不愿參與到朝廷的權利斗爭中來。無奈呂澤一再逼迫,況且太子換了對自己也不一定有好處。于是,他建議太子卑辭厚禮去請商山四皓,這商山四皓是劉邦非常尊重的人,想請一直請不出來。但是卻被太子請出來。這商山四皓到底有沒有真實的人不好說。但他們給太子的謀劃倒是很管用。
漢十一年,黔布謀反的時候。由于劉邦有病,想讓太子劉盈去平叛。商山四皓趕緊提出建議,不能讓太子去。因為這一去,有功了于太子的地位沒有多少增加,如果沒有功,那么地位有可能不保。
況且太子帶領前去作戰(zhàn)的都是跟劉邦打天下的驕兵悍將,肯定沒有人聽太子的,將來肯定沒有功勞。他們建議呂后找機會向劉邦求求情,不讓太子去,該哭就哭,把這個事情的厲害再說說。
劉邦果然沒有讓太子去,而是親自去討伐黔布。臨走的時候,張良向劉邦建議,讓太子為大將軍,監(jiān)關中兵,這樣能夠防止一些人趁劉邦不在而作亂。
劉邦不在更換太子的心思在見到商山四皓后,徹底熄滅。他認為太子羽翼已豐,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能動搖了。在這一事情上,張良可謂起了重要作用,為西漢政權的穩(wěn)定作出了大貢獻。
張良信奉黃老思想,可以說將黃老思想運用的出神入化。明白功成身退是避禍保身的不二法門。加上體弱多病,進入關中后就不怎么過問政事。
他曾經(jīng)說過:“家里世代在韓國宰相,韓國滅亡了,我散盡萬貫家財,招募力士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天下振動。現(xiàn)在以三寸舌為帝者師,這對于一個平民百姓來說是人生的極致,我很滿足了。我也不想過問人間的事情了,愿意跟從赤松子去云游四方。”
呂后非常感激他,要給他更多的賞賜,曾經(jīng)勸諫他:“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止自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