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陶瓷史,各式各樣的大小器型皆存在時光的各個角落。這些器型,與陶瓷紋飾一同,釋放著獨特的魅力,涵蓋在歷代文化生活中。古人喜歡在探索中傳承文化,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與生活飲食息息相關(guān)的陶瓷器種類。在四川的樂山西壩窯,有這么一種陶瓷器,名叫"大湯氅"。你可知道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器皿嗎?今天就讓小編帶你領(lǐng)略一番這大湯氅的獨特魅力。
宋代 四川樂山西壩窯黑釉彩斑大湯氅
西壩窯位于今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qū)西壩鎮(zhèn),屬于民間瓷窯。以燒制黑釉瓷器為主,其窯變奇幻多彩,獨具特色。作為樂山的三大古窯之一,記載最早見于清《嘉定府志·卷四》:"西溶三山,曰底、曰中、曰巔。土細而白,居民作陶,咸取足矣。"
西壩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走進文物工作者視野,2007 年底開始進行正式發(fā)掘,窯址分布在岷江支流沫溪河右岸,綿延約 5 公里,集中于廟沱村一帶。經(jīng)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發(fā)掘探勘,西壩窯總面積達到 30萬平方米。屬于典型的饅頭窯,窯爐結(jié)構(gòu)一應俱全。其裝燒方式主要有匣缽裝燒和明火疊燒兩種,其燒制技術(shù)當不遜于其周邊地區(qū)的成熟窯口。
西壩窯興起于五代時期,盛于茶風盛行的宋代。元明時期,由于元軍入川戰(zhàn)爭的影響,加之明代青花瓷器流行的沖擊,大大壓縮了傳統(tǒng)民窯黑釉瓷器的市場空間,致使西壩窯生產(chǎn)的沒落。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西壩窯展露于世,一些民間陶瓷收藏愛好者就開始關(guān)注并對其中的精美瓷器進行收藏。西壩窯的器物從類型、釉色、紋飾方面來說,都極具自身特色。
該窯瓷器的釉色琳瑯滿目,與建窯、吉州窯的工匠一樣,通過配釉施釉和掌控窯爐溫度氣氛,燒造各種釉色(黑釉、青釉、褐釉、醬釉、白釉等)的瓷器,尤以窯變釉最多。西壩窯瓷器的紋飾有兔毫紋、玳瑁紋、出筋紋、繪花紋、貼塑等多種。幾乎囊括了當時世面所見各類窯口的紋飾,可以滿足民眾的不同審美愛好。
出土的西壩窯器物殘片等
西壩窯器物造型多種多樣,與兩宋時期四川地區(qū)其他黑釉瓷窯有著相似之處,據(jù)現(xiàn)在發(fā)掘出土器物及民間藏品來看,可將西壩窯器樣式分為瓶罐類、碗盤類、杯盞類、壺爐類及其他等十余類,以實用器為主其用途幾乎涵蓋了民眾日常生活所需器皿的方方面面,這表明西壩窯具有在類型上滿足民眾全方位需求的能力。其中,西壩窯最突出的成就是"大湯氅"。
北宋時期,茶風盛行,建盞興起。南宋以降,隨著飲茶方式和審美風尚的慢慢改變,建盞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從《欽定四庫全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南宋中期飲茶方式已從點茶轉(zhuǎn)為繡茶,建盞的保溫、黑釉襯托茶色的優(yōu)勢已不復存在。文人學者更熱衷于變?yōu)樯椎亩ǜG、饒瓷之類和大鍍金瓷器。
欽定四庫全書中關(guān)于對大湯氅的記載
南宋程大昌在《演繁錄》中談到:"御前賜茶,皆不用建盞,用大湯氅,色正白",據(jù)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記載:"禁中大慶會,則用大鍍金,以五色韻果簇龍鳳,謂之繡茶,不過悅目。亦有專其工者,外人罕見。"所謂"繡茶"的藝術(shù)最初是宮廷內(nèi)的秘玩。
可見南宋中后期,點茶之雅趣已讓位于"繡茶"的風俗。據(jù)學者考究,繡茶就是在茶湯中按比例添加各種佐料(果脯、芝麻、花生、果仁、姜鹽等)。而此處所講的"大湯氅"、"大鍍金氅"、"大鍍金"實際上都是指同一種瓷器茶碗。
宋代的這種茶風,客觀上需要有漂亮紋飾和窯變色調(diào)的茶碗。毫無疑問,四川樂山西壩窯生產(chǎn)的適應南宋中后期民間茶文化演變需要的這類茶碗——"大湯氅"便應運而生。"大湯氅"這種茶具一般比 "兔毫"盞要大要深,器型不再是斗笠式,而是深腹式
關(guān)于這個氅字,目前尚有爭議。有人指出其實這pie應當是上敝下瓦,這個字古來有之,只是后來不知什么原因消失以至于后人不認識而已。漸漸地就被誤栽為"氅",不信你試試,在電腦上能否打出這個上敝下瓦的pie字。閩南語中有一種撇口大湯碗,發(fā)音就是pie(入聲),是用來盛湯的器皿。閩語保持著較多上古語音,且閩南閩北有一部分語言共通。明代時韻書已無這個"pie"字(上敝下瓦),但民間仍然沿用古人的習慣稱呼。
康熙字典中的pie(上敝下瓦)字
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氅"字無錯,關(guān)于"氅"一字,《漢典》、《康熙字典》等文獻字義是鳥羽,雖與盛湯水的器皿搭不上邊。但這類茶具的紋飾主要是"像鶴的水鳥的羽毛或鹙鳥的羽毛"一樣飄逸、艷麗。碗中的紋飾已不再是"兔毫"形態(tài),而是"氅"形。
"大湯氅"就是在燒成過程中釉面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具有藝術(shù)欣賞價值的多彩窯變現(xiàn)象。形態(tài)萬千,美不勝收。飲茶者通過茶碗的色彩紋飾圖案以及盛有"五色韻果"的茶湯的水脈動態(tài),觀賞到許多變化多端的奇妙畫面。在品嘗繡茶美味的同時,獲得更多的驚喜和美感。
"大湯氅"與仙鶴羽毛
南宋不少吟茶詩中提到的"大湯氅",應該是對西壩窯裝飾著絢爛多姿的水鳥羽毛紋的深腹茶碗或茶杯的真實寫照。以深淺不同色調(diào)有異的黑色釉或醬色釉(包括醬黃釉、醬黑釉、醬紅釉、柿色釉或紫金釉等)為基本底色,又以深淺不同色調(diào)有異的色、藍色、灰白色等釉料進行涂抹或描繪。從而形成獨特的"大湯氅"裝飾紋樣。
樂山西霸窯"大湯氅"瓷器示意圖
所謂"大湯氅",其實最主要就是一個氅字。在古代"氅"是指一種類似鶴一樣的水鳥的羽毛或鹙鳥的羽毛做的披風。在帶有"氅"字的詞中,有白氅、雪氅、黃氅、鶴氅和鳳氅、旗氅等詞匯,這表明"氅"的顏色有白的、灰的、藍的、黃的……這意味著"大鍍金"或"大湯氅"這類茶具的紋飾主要是"像鶴的水鳥的羽毛或鹙鳥的羽毛"一樣飄逸、艷麗。
樂山西霸窯"大湯氅"瓷器示意圖
瓷器凝結(jié)了我國幾千年的高度文化藝術(shù)和科學技術(shù),是中華人民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寶。今天小編所講的"大湯氅"只是陶瓷文化云云萬千中的一個杰出代表。我們要深入了解陶瓷文化,多抓住其深入內(nèi)涵。其實那"大湯氅"飄逸的圖案,那翩翩起舞的羽毛,曜變而獨有千秋。再飲用茶湯時,眼見那些美好的彩色變換,又確實是一種美的享受!
=============================
這是中國千年不斷傳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傳的智慧,
更是書寫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碼。
您且留步來聆聽這生活的脈搏,
關(guān)注我們,一同感受陶瓷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