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余
作為“新健康時代”的重要一環,乳品市場也迎來了全新的機遇:消費市場對品質需求的提升及“存量經濟時代”愈發明顯的“規模及產業鏈整合優勢”,都讓資本市場的鎂光燈頻頻聚焦在優質乳企身上。
4月28日晚間,亞洲乳業龍頭伊利股份發布了2020年財報,面對疫情的挑戰,其總營收達968.86元,凈利潤70.99億元。與此同時,伊利也發布了其2021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在2021年第一季度,其總營收為273.63億元,同比增長32.49%,凈利潤28.27億元,同比增長145.37%,收獲“史上最強一季報”。
在宏觀不確定性增強的當下,伊利用“逆勢雙位高增長”的優異表現給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所有關注“健康概念股”的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投資課”。
跑贏馬拉松,營收凈利長期穩健增長
營收、凈利,是每一份財報無可爭議的核心。對于成熟的投資者而言,營收、凈利的競爭不是一場百米賽,而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馬拉松:如果把時間軸拉到10年跨度上,可以看到伊利總營收從2010年的296.65億元,逐年增長至2020年的968.86億元,年化增長率為12.56%。而歸母扣非凈利從2010年的5.79億元,逐年增長至2020年的66.25億元,年化增長率更是達到27.6%。
作為“馬拉松賽場”的佼佼者,伊利股份在股市的多次熊牛轉換之中均表現出無與倫比的韌性與活力,這份活力的源泉,便是“內核性業績驅動力”的持續性輸出。持續多年的業績穩健增長,充分夯實了伊利乳業龍頭的行業地位。財報數據變化的背后,是伊利近年來強化產業鏈控制力、管理賦能及“優化品類”等經營戰略取得的卓越成效。作為行業龍頭,當規模優勢越來越多的轉化為盈利優勢,伊利也擁有了在“存量經濟時代”高速發展的“殺手锏”,這也是當下優質龍頭股的重要特質之一。
運營高效,總資產周轉率行業最優
“快消行業出牛股”,是很多資深投資者的共識。即便在世界范圍內,彼得·林奇、巴菲特也同樣深諳快消企業的投資之道。快消股在全球范圍內深受追捧的主要原因,是“賣的越快,生意的周轉速度也越快”的基本商業邏輯,快速周轉的企業在凈利方面表現也越來越突出。
以此為出發點,分析伊利的財報,不難發現企業2020年總資產收轉率為1.47次,遙遙領先于乳業同行。如果我們將視野進一步放長,會發現伊利該數據的出眾表現并非是短期效應,而是一種長期化趨勢。
總資產周轉率的優秀表現,源于品牌市場認可度高、終端市場賣得快、企業及經銷商庫存少、經營成本低的良性循環。而這一良性循環背后,同樣是企業產業鏈控制力、管理賦能力以及品牌認知度等經營優勢的綜合體現。伊利在總資產周轉率方面的優異表現,也將成為其投資價值持續提升的重要因素。
盈利能力突出,凈資產收益率長期領跑
凈資產收益率是股神巴菲特最看重的“單一性財務指標”,也是分析企業投資價值的核心數據。2020年伊利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25.18%,和其出眾的經營業績一樣是中國乳企的標桿。從長期看,伊利的高凈資產收益率甚至可以成為A股市場的重要標桿之一,畢竟,能夠像伊利一樣,連續10年凈資產收益率都保持在23%之上的企業屈指可數。
查理·芒格曾經說過:投資一家企業的長期收益率大致就等于其長期年化凈資產收益率。以此邏輯分析伊利,會發現這不僅是一家經營業績長期保持穩定增長的企業,更重要的是從專業財報分析角度看,這種“業績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伊利在二級市場的潛在估值,故而投資者長期持有伊利股票的情況下,可以在陪伴企業成長的同時,收獲企業成長的紅利。
高股息率體現安全邊際優勢
近年來,很多投資者對股息率的關注不亞于凈資產收益率。華爾街投資教父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里將對于終極安全邊際的理解,最終定格于“股息率概念”。面對當下震蕩的市場行情,格氏的經典投資概念顯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伊利股份2020年報看,其最新每股分紅為0.82元,截至4月29日收盤,伊利股份最新股價上漲7.21%,達到42.08元,而其股息率依然保持在1.95%。這個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數字背后,是企業與長期持有投資者的一種“溝通”。這意味著除了能夠分享企業成長的估值溢價之外,每年還能收到一筆靠譜的現金分紅收益。
穩定的債息性分紅與股價上漲所帶來的收益相比,可能并不很高,但是在很多時候卻能夠給投資者一種“安全感”,提升投資者的持股信心與耐心,這也是“復利邏輯”的核心要義。
這種具有“長期持續性分紅”的意義,其實往往被初級投資者所忽略,但事實上這絕非“分點小錢”的問題,而是企業與投資者進行良性溝通的基礎。長期來看,這種建立在良性溝通基礎上的信任,不僅有助于企業股價在震蕩市場環境中進一步脫穎而出,還能大大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從這個角度講,伊利不僅僅是一個乳業經營高手,更是一個“投資心理戰”的高手。
綜上,從伊利最新財報表現看,其不僅業績表現出眾,進一步強化了乳業龍頭地位。對于投資者而言,其業績表現出“長期穩健增長的態勢”,不論是DCF現金流估值模型,還是PB-ROE估值體系,或者是最經典的PE估值模型、所有估值邏輯都依賴于尋找“長期穩定的估值因子”,然后依托于該基點,進行特定的估值解析。所以,“業績的穩定性”其實是所有估值邏輯的起點,這才是價值投資真正的核心要義。而在宏觀不確定增強的當下,“業績穩定越發成為一種稀缺屬性”,也正是因為如此,乳業龍頭伊利股份越發被資本市場所重視,其所蘊含的“穩定性估值溢價潛質”也逐漸被市場定價體系所發現。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