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宋畫的臨摹因為皇帝趙佶是位偉大的藝術家,所以宋畫在我國藝術史上,是一個高峰期,宋畫筆筆精到,一絲不茍,達到了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學工筆畫最重要的是向前人學習,宋畫是每一位工筆畫者都需臨摹體會的,不可逾越的一個過程 。我們在臨摹之前一定要細心體會原畫的個人風格、創作思路、用筆特點、構圖特征等。
我們在臨摹一幅作品的時候要先讀畫,通過臨摹學習技法,再畫同樣的物象就知道用畫筆如何表達了。
讀畫從幾個方面來讀:
①分析畫面的構造,物象的結構和形態。
②研究各物象的色彩,結構。應物用線,根據物象本來顏色的深淺來劃分墨色深淺的分布。在白描稿上標識一下。
③各部分用線的區別,常見的三種線條,游絲描,鐵線描,釘頭鼠尾描,分析用不同的線條來表達物象不同的質感。
花籃圖,花瓣柔美嬌嫩,游絲描。葉子厚重釘頭鼠尾描,花籃平板堅硬鐵線描,枝干和莖也是鐵線描 ,勾的時候注意各部分粗心的變化。
因為是臨摹古畫,淺色物象墨色不易過淡,梔子花要用淡墨偏深的墨色,注意輪廓線的頓挫,線條稍粗。結構線,瓣尖的結構線上實下虛,瓣根的結構線,下實上虛,一定買注意。有反轉結構,先勾輪廓線再勾反轉線。蜀葵線條用墨用線一樣,線條比梔子花略細,百合也一樣。夜合花淡墨偏深,線條盡量纖細,游絲描,注意線條的提按變化。石榴花中墨粗筆勾勒,畫脈釘頭鼠尾描,注意里面的粗細變化。
莖和枝干,花萼,反葉同一墨色,中墨偏淡勾,莖和枝干用鐵線描,暗部稍粗,亮部稍細。
花萼第一層實起虛收,第二次實起虛收,注意用筆的變化。
反葉是游絲描,一般反轉線都是虛起虛收的平直線。
葉子深墨釘頭鼠尾描,蜀葵葉子,因為葉脈多,細筆勾勒。梔子花的葉片雖然也是釘頭鼠尾描,但是需要粗筆勾勒等。夜合花葉子,百合花葉子,石榴葉子都是釘頭鼠尾,注意它們的粗細變化。
花籃的勾勒用鐵線描,也需要注意筆法的粗細變化。外緣用線比較粗,而中間的篾紋,用線就非常細。
勾線的時候勾線筆要飽滿,線條盡量流暢,粗細均勻。
勾好白描后,如果墨汁出現問題,可以打濕畫面先洗一下浮墨,不要馬上洗,白描幾個小時干透后再洗。
用藤黃加朱磦加墨加微量曙紅,調出仿古色。多調一下,色薄。顏色沉淀一分鐘倒入另外的色碟,用底紋筆,畫面整體刷仿古色。
第一遍干透后,再上第二遍,縱橫交替,薄色多染,整個畫面上五六次左右。到底多少次要根據自己調色的濃度來看。
薄薄的仿古色多遍縱橫平涂畫面,大概五六次左右,如果色彩很薄可以十遍左右 ,如果色彩厚,兩三遍也可以。
建議調水色,薄色多染,畫面通透厚重。
整幅畫面上好仿古色后,用朱磦加墨加藤黃加微量曙紅 ,調的色彩比以前調的色厚,偏土紅色。把主體物留出來,掏染畫面,一到三遍。
藤黃加朱磦加墨加微量曙紅,朱磦和墨比例多一點,調薄,多遍掏染背景。
墨加朱磦調成墨褐色烘染籃子下方,兩邊往上要虛。
白粉加胭脂平涂石榴花。
朱磦平涂石榴花托。
汁綠平涂所有反葉,莖,枝梗,花房,花骨朵。
草綠平涂蜀葵正葉,平涂梔子花正葉。
青綠色(草綠加微量酞青藍)平涂夜合花正葉。
草綠加墨調墨綠平涂百合花正葉。
墨加微量草綠平涂石榴花正葉。
白粉加藤黃平涂花籃淺色部位。
曙紅或者胭脂加墨調墨紅平涂花籃深色部位。
除石榴外,所有花平涂白粉,注意粉的濃度,不可以影響墨線。
底色上好完整圖。
花籃淺色部分,用赭黃勒染,面積大的地方,清水筆暈染一下,小面積可以用勾線筆勒染一邊。
墨紅部分用淡墨勒染,面積大的地方用清水筆暈染一下。
蜀葵,梔子花,夜合花正葉用花青統染,壓下襯上,可以統染三到四遍。逐次縮小統染的面積。
百合花正葉用統染墨青色,統染三次左右,面積逐層縮小。
石榴花正葉統染淡墨,統染三遍左右,面積逐次縮小。
花托,花苞,枝干,花房,反葉統染草綠。可以統染三次左右。
石榴反葉統染統染墨綠。
蜀葵花,石榴花統染曙紅水,找瓣根,反轉的暗部,正瓣與反瓣有前后關系的時候,上面花瓣留一毫米水線。正瓣統染六遍左右,反瓣統染一兩遍。
紅百合用胭脂加朱磦調成土紅色統染,正瓣統染五六遍,反瓣統染兩遍左右。
紅色百合用藤黃水統染,正瓣統染六遍左右,反瓣三遍左右,后面可以用鵝黃縮小面積統染。
石榴花托用朱磦加曙紅統染。
梔子花用藤黃加少量酞青藍加少許三綠加微量朱磦統染瓣根,水色統染六遍左右,反瓣三遍左右,統染面積越來越小。
夜合花用老綠統染花瓣,反瓣統染六遍左右,正瓣統染兩遍左右。
第二遍統染效果圖
淡胭脂分染蜀葵花的結構,瓣尖結構分染一遍即可,瓣根可以加深三遍,每次縮小面積。
石榴花用淡胭脂分染,根部多分染幾次,注意花瓣的虛實。花托用大紅繼續統染。
紅百合用淡土紅(胭脂加朱磦)分染,中間壓兩邊,中間染高法暈染。正瓣比反瓣多分染幾遍。
黃百合用鵝黃分染結構,正瓣比反瓣多分染幾遍。
梔子花繼續用嫩綠色分染結構,瓣根分染面積要小。
夜合花用老綠繼續多遍暈染反瓣,正瓣忽略。
石榴正葉,百合葉子用淡墨偏深分染,亮部用染高法,色塊從壓蓋出往中間延伸。
其它葉子都用墨青分染,暗部多分染幾遍。
反葉,枝干,花房,花苞,花托都用老綠或者墨綠分染。
第二遍分染效果圖
葉子繼續用墨青色分染 ,強調暗部,面積縮小。
石榴葉和百合葉用中墨提染暗部。
反葉,花苞,花托,枝干,花房,夜合花用墨綠色小面積加深。
蜀葵和石榴花用墨紅色提染暗部,注意虛實,要有著重點。
紅色百合用胭脂加赭石加深暗部。
黃色百合用藤黃加赭石分染暗部。
梔子花可以用草綠加赭石分染瓣根。
籃子深色部位用墨紅色分染,淺色部位用赭石加黃加墨。
花籃深色部位墨紅色罩染一兩遍,淺色部位用赭石加藤黃加墨勒染篾絲,主要是下襯上,面積大的兩邊往中間勒染。一遍不夠可以兩遍。
墨青色提染葉子暗部,提染葉子的空間關系。蜀葵墨紅色提染瓣根,墨紅色提染石榴花和花托。
紅色百合也可以用胭脂紅提染最暗結構,紅色百合用藤黃加胭脂加微量花青提染暗部結構。
除了石榴,白粉提染所有花瓣的亮部,白粉中等濃度偏薄,白粉不能影響墨線,也不能影響暗部結構,一遍不夠可以提染兩遍。
白粉提染石榴花,梔子花,蜀葵花,百合花提染白粉,如果一遍不夠可以提染兩遍。
三綠加白粉加墨調灰綠色提染反葉,枝干,花托等,夜合花用薄薄的灰綠色暈染。
石榴反葉用朱磦加墨加暑紅倒染,注意兩個色階的融合。
蜀葵正葉罩染草綠,草綠里面稍加朱磦。
夜合花葉子用酞青藍加藤黃調翠綠罩染,翠綠里面稍加朱磦。
梔子花葉子墨綠色罩染,草綠加墨
百合葉和石榴葉子用蒼綠色罩染,墨綠里面加朱磦。
蜀葵花用胭脂水絲花脈,注意花脈的方向,根部實,上面虛。
畫面完成,用清水筆洗畫面浮色,潤一下畫面。畫面半干的時候用古銅色整體罩染畫面,顏色不能濃,淺色花卉上面的古銅色可以用抽紙吸附。
梔子花
蜀葵
百合
百度搜索圖片,參考各種花蕊。
畫面洗刷后,個別地方顏色會收到影響,需要補色。梔子花,蜀葵花,夜合花用白粉再次提染亮部,不要全部提染,提染前面的花,后面的忽略。
葉子罩染后,如果色相不太協調,用老綠色全部統一罩染一遍。
畫面罩染以后,結構灰蒙蒙的,暗部結構再次用墨青(酞青藍加墨)醒出來。
畫面經過多次的上色,墨線會模糊,可以局部醒出來,醒線要和原來線條重合。正葉用中墨醒線,反葉,花托可以用淡墨醒線,用老綠醒花托也可以。
能不醒就不醒,盡量不要醒線,因為醒線后,線條太濃濃刺眼,醒線的濃度不易掌握。
蜀葵花用胭脂水絲花脈,注意花脈的方向,瓣尖放射,根部收于花心。瓣尖線條一定要虛。
后面的兩朵蜀葵花用白粉絲花脈,白粉中等濃度偏薄,線條要細。
也有的畫家是用胭脂水絲花脈,胭脂水比白粉絲花脈難度低。
紅色百合花用胭脂水游絲描絲花脈 ,然后用短橫線把豎的花脈切割一下,像砌磚一樣,交錯開。
紅色百合花絲花脈,如果線條不好的學員,這個步驟可以省略
黃色百合用藤黃加胭脂絲花脈,游絲描 虛入虛出,豎線絲就可,顏色不能濃。
梔子花用粉黃點蕊,蕊上圓下尖,有高低大小的疏密變化。
百合花用白粉勾出柱頭,細線圍繞柱頭勾蕊絲,用粉黃點蕊,點蕊可以兩筆完成,外面寬,里面窄。也可以一筆點出,干后用朱磦中間勒一下。
黃色百合和紅色百合
的方法一樣。
蜀葵花點蕊,先用粉黃點蕊,等干后,再次疊加。最后白粉再次疊加。也可以參考其他老師點蕊的圖片。
花籃淺色部位上色程序①用粉黃平涂
②用赭黃勒染多遍,寬的兩邊向中間勒染,窄的勒一邊,橫紋勒下襯上。多勒染幾遍。
③最暗結構用赭墨提染。
④結構明暗完成后,如果色塊太亮,用赭黃整體罩染。
⑤用粉黃細筆勒亮部位,這個步驟,如果墨線出現錯誤可以調整。
如果線條不好,這個步驟可以省略。
上面的花紋,找出主要的點定出外形,然后中間加墨點,點出中間花型。
花籃白色部位用濃白粉,干筆擦出亮部。
花籃深色部位步驟圖①墨紅平涂
② ,淡墨分染暗部
③,墨紅分染暗部 ,一遍不夠多染幾遍。
④,墨紅罩染一到兩遍
⑤ ,白粉勒亮部分,勒在線條的左邊。
⑥ 勒好后,再次用墨紅統染暗部。
如果線條勒不好,可以省略。
臨摹完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