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就是穩中帶浪、浪中帶有小情緒的庚子輝,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蘇東坡就是蘇軾,蘇軾就是蘇東坡,而蘇東坡在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氣的一位政治家、詩人、文學家以及詩人,所以無論他在什么地方都會根據當地的食材以及飲食習慣自己去制作一些可口的食物。
而我通過一些資料查詢得知,當時蘇軾是因為官場上的一些原因被貶謫到了黃州,而當時對于黃州的人民,蘇軾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其中就有幾道美食的制作,而他所制造的美食不單單指的是肉類那些在當時比較奢侈的食物。我們要知道,當時的老百姓的生活以及生產并沒有現在這么好。
資料中顯示,蘇軾在黃州為官期間,擔任沒有實權的團練副使,還要時刻受到地方上的監視,自此他遠離了京師,遠離了中樞,但這對于蘇軾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命保住了。所以,我們可想而知,他的生活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所以,小編認為比較有考證的幾樣食物是:
第一:紅燒豬肉(紅燒肉)
在宋代,上流社會以吃羊肉為主,民間以吃狗肉為主,豬肉并沒有成為餐桌上的肉食主流,關鍵在于豬肉太臊(宋代的割騸之法還是一種秘密手段,所以當時的豬肉很多口感并不好,故而宋代文中的豬多稱為“豕”,就是沒有割騸的意思)。然而,蘇軾卻不同,他吃出了另外一種境界,不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舌之欲,更是為了解決當地百姓的生計。
第二:魚羹
黃州地處長江,背靠大別山,漁業雖然發達,但商業氛圍不如開封、江浙濃厚,漁民日益辛勞也換不了幾個錢錢,問題還是出在宋人的觀念上,魚比豬肉還要賤,吃魚還不如吃豬肉。然而,在京師上流社會沉浮過的蘇軾,對上流社會的權貴們的吃和養生,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他需要通過自己在文壇的影響力,為那些日益在江河湖海之上漂泊的漁民創收。
第三:蜜酒
酒在宋代是管制商品,私自釀酒是要被判處死刑的,最大的寬限也是要綁在木樁上游街示眾,以示懲罰。但酒的利潤極高,這也注定了在商業發達的宋代,有很多商人敢鋌而走險,不顧律法私自釀酒。膽大心細的蘇軾,在多次試驗后釀出了蜜酒,并以“白馬非馬”的詭辯以及和黃州太守的私交,躲過了官府的追查,為黃州百姓又新創了一條收入。
第四:二紅飯
大宋商業雖然發達,但畢竟還是以農為本的國家,士農工商的四民思想還是占據主流的,耕種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只是農作物的價值是不一樣的,粳米精細,大麥粗糧,養尊處優的權貴們自然青睞粳米,不喜大麥,但對于黃州百姓而言,一旦種植了大麥,豈不是斷了生路?如何為百姓求活?蘇軾用自己作試驗,為大麥打出了一片食用的新天地,就是用紅豆和大麥同煮后的飯,既有紅豆味香,又有大麥甘滑,色澤微紅,爽口噴香。
第五:東坡醬菜
蘇東坡在耕種期間,還發現黃州盛產白蘿卜,且個大味甜,他將自種的黃瓜和黃州盛產的蘿卜腌制成醬菜,名“東坡醬菜”。
第六:東坡餅
蘇軾在黃州安國寺和繼練和尚下象棋,由于癡迷下棋,有一天下得很晚,感覺肚子餓了,準備到廚房里找吃的,廚房里的小和尚將剩下的面條和麻油倒在一起,燒著火睡著了,蘇軾到了廚房聞到一股香味,順著香味找到了鍋里食物,已經香脆可口,非常美味,之后他告訴了做糕點老板做這種餅做法,從此,在鄂黃地區就流傳著東坡餅。
以上這些就是我所能找到的僅有的能夠有一定真相的“黃州七味”里面的六道“美食”,小編覺得或者說神話一下的話,你說第七味會不會就是蘇軾自己?正是他成就了黃州,甚至于是黃州成就了他。
好了,謝謝各位小伙伴的觀看,如果您有什么建議或意見,歡迎來我的主頁關注、評論或留言、私信哦。記住我,我就是庚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