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7 · 30 第42期
壹心理精選 每周一 獨家呈現(xiàn)
啥?你說你都知道?那你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看看:
好了,我們就做三題吧。無論你對自己的選擇是自信滿滿還是隨性猶豫,今天這期心理0時差,會帶領(lǐng)你探索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感謝后臺一直給我留言的想看這個話題的朋友們,sorry 米納桑,讓你們久等了!)
除了上面 3 點,我還為大家準備了更多干貨。ARE U READY?LET'S GO!
看完這篇文章,大概需要這首歌的時間~ ??
01
「出軌」
男人不僅更容易出軌
還更容易冤枉女人出軌
↑ 點擊圖片可放大 ↑
看過蠟筆小新的人都知道,主婦美伢是個特別嚴格較真的人,尤其是在丈夫晚歸這件事上。某天,廣志在外面把酒言官徹夜不歸,第二天一早才悄悄回到家中。他受到的待遇是…… SVIP 級別的 ??
美國心理學家 Paul Andrews 研究了 203 個男男女女之后發(fā)現(xiàn):女性雖然一直給人們一種 “敏感、細膩” 的印象,但在 “出軌嗅覺” 這一點上,還是男性的靈敏度更勝一籌。[1]
當女伴有不忠行為后,男人們對語言、視覺、氣味等信號的敏感度都會更高。然而,Paul 也指出:
敏感 ≠ 正確,這就是為什么男人更容易指責女人出軌、但實際上確是對她的一種冤枉。
同時,男女對伴侶出軌的類型和態(tài)度也是不同的。如果我們把出軌分成 “身體出軌但精神忠誠” 和 “精神出軌但身體忠誠” 這兩類 ——
男人對女人的身體出軌更不能容忍,而女人則是更反感男人的精神出軌。[2]
進化心理學家對此的解釋是:男女交往、結(jié)婚成家的終極目的是 —— 繁衍后代。如果女性和別的男人發(fā)生性關(guān)系,那就加大了 “自己的女人繁衍別的男人后代” 之危險。
相反,女人為了生孩子要懷胎十月、生下孩子之后也還要喂奶、帶孩子等。女性在生育孩子這件事上要耗費許多心力,所以她們更需要的是男性的關(guān)懷、精神、物質(zhì)和金錢資源的保障。精神出軌的男人,可能就會大把大把時間和金錢花在小三身上,相應(yīng)地就冷落了家中妻兒。
怪不得有句話說:“女人懷上孩子之后這段時間,是男人出軌的高峰期”。
02
「智商」
誰再敢說女人比男人笨?
錘不死你!
過去確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女性的 IQ 比男性低了 5 點左右……(按國際標準,IQ 平均分為 100,標準差為 15,5 分也就是三分之一個標準差,統(tǒng)計學和心理上學過正態(tài)分布的同學都知道,這里面意味著差了百分之幾的人嗯)
不過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 IQ 測試發(fā)現(xiàn):女性的分數(shù)已經(jīng)趕上了男性!而且還有超越的勢頭??![3]
有些教育學家表示:這是因為女性很長時間以來,獲得的教育資源和機會都比男性少(可能…… 現(xiàn)在依然如此),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女孩子有平等接受教育、以及和男性公平競爭教育資源的機會,所以女性的 IQ 本來就不低,只是以前留給她們?nèi)ゼぐl(fā)智力的機會太少。
不過,IQ 總分一致,不代表類別分數(shù)也一致。智商是個多維度的復合體,里面細分很多不同的領(lǐng)域,比如語言智力、數(shù)量智力、邏輯智力、空間智力等。
這里我們就來說說空間智力(spatial intelligence)。研究表明,男性對空間的理解、記憶、重構(gòu)、操控能力,都比女性要強一些。(高考的時候數(shù)學上必定有一道立體幾何題,不知道有沒有人統(tǒng)計一下,單看這道題,男女生得分高低如何?)[4]
BUT!!男人女人要是在家里丟了汽車鑰匙,卻往往是女人比男人能更快地找到。
WHY??我們用個例子來解釋:
地鐵口,有人問路:“不好意思請問,從這個地鐵站到人民公園,怎么走???”
男性的典型回答 >> “哦,你先直走,大概 100M 后左轉(zhuǎn),向北走大概 200M 后右轉(zhuǎn),再向東走個 50M 左右,公園會在你的右手邊?!?/span>
女性的典型回答 >> “哦,你先直走,看到紅色屋檐的超市后左轉(zhuǎn),再經(jīng)過三個十字路口,期間你會經(jīng)過一家咖啡店、一家首飾店、一家銀行,看到銀行那個街角馬上右轉(zhuǎn),繼續(xù)走過一個路口,公園就在你右手邊,老遠就能看到公園的入口了,有個動物木樁,很顯眼的?!?/span>
在家里找東西也是一樣。女性更有可能在前一天放汽車鑰匙的時候,記得當時自己在做什么事、可能擺弄過什么東西,以這些記憶為線索,就像在地圖上的那些咖啡店、首飾店和銀行,就能摸索回原來鑰匙的位置。換了男性的話,就算家里客廳臥室廚房廁所的測繪圖都能畫出來,可能也沒啥用。
所以說嘛,男女搭配,才能干活不累噻~
03
「抑郁」
“女性更需要關(guān)愛”
嗯,此話當真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 和美國衛(wèi)生研究院 NIH 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抑郁癥困擾。在 14-25 歲的青壯年中,女性罹患抑郁癥的人數(shù)、比同齡男性更是高出兩倍有余。[5]
數(shù)據(jù)是冰冷的,要理解這個巨大的性別差異,我們就必須明白其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機制。
首先,生理機制。女性體內(nèi)的血清素(serotonin)分泌量,只有男性的一半。血清素是一種神經(jīng)傳遞介質(zhì),有太多太多的研究表明,血清素的缺乏與抑郁癥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而血清素本身就是治療抑郁癥的藥物之一。
再來看心理機制。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成為別人 “自我坦露(self-disclosure)” 的對象,也就是說,無論男人和女人,當我們有心事的時候,都更容易找個女性作為聆聽對象。
而當兩位女性彼此互倒內(nèi)心苦水的時候,會發(fā)生一種心理學家稱為 “共同冗思(corumination)” 的現(xiàn)象:兩位女性會過度坦露、談?wù)摫舜说呢撁媲榫w,甚至達到 1 + 1 > 2 的效果。抑郁情緒,不僅蔓延,還會傳染。
這是因為,女性大腦中的血液流動比男性快,特別是在一個叫做扣帶回(cingulate gyrus)的腦部區(qū)域;而這個區(qū)域的活躍,會帶動人們?nèi)セ貞浨榫w記憶、陷入情緒沉思。[6]
總結(jié)一下:女性本身就會成為 “負面情緒的傾訴對象”、還可能在和同性閨蜜在互倒苦水之時把痛苦放大、再加上她們腦中用來對抗抑郁情緒的血清素又比較缺乏……
所以,女性需要更多關(guān)愛,此話當真。
關(guān)于抑郁的話題,精選君已經(jīng)不止一次給大家科普了。包括抑郁癥患者反而可能用 “微笑” 來隱藏和武裝自己,直到香消玉殞時,我們作為親人和朋友才會在痛苦中后悔不已;又比如,我們作為 “正常人”,由于對抑郁癥缺乏正確認知,經(jīng)常會用自己認為正確、但實際上只會傷人更深的方法去 “幫助” 他們…… 在 壹心理精選 公號后臺回復 抑郁 二字,過往的科普專題 + 抑郁癥患者的自述,為你呈現(xiàn)。
04
「再來一組」
你要是都能猜中,算我輸!
接下來的一組調(diào)查研究,主要來源于民間組織自發(fā)的社會活動,所以比起正經(jīng)的心理科學實驗,其嚴謹度可能稍打折扣。但這些調(diào)查結(jié)果都發(fā)表在國外國家級媒體官網(wǎng)上(英國 BBC,美國 CNN,加拿大 CBC),流量點贊評論量都是爆表級,看來是很 popular 的話題,所以我忍不住要和你們分享下~ 歡迎大家看了之后,在文末踴躍討論!![7]
① 男人和女人,誰更愛照鏡子?
小編當然就是要顛覆你認知的啦,所以答案肯定不是女人,至少在英國不是。
英國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男人平均每天照鏡子 23 次,女性 16 次。
② 男人和女人,在一場已經(jīng) “沒有愛了” 的婚姻中,誰更可能主動提出離婚?
女人。研究表明,70% 的這類婚姻,最后提出要離婚的,都是女方。女方一般是主動會指出婚姻中各項不正常、對彼此不利因素的人,因此也會提出離婚、來為這一切傷害彼此的事物做個收尾。而男人則更可能覺得 “就這樣過過也 OK 啊”。
③ 男人和女人,誰更可能用手機上癮?
女人。一項調(diào)查表明:在所有使用手機長達每天 4 小時以上的人中,女性比男性多出 30%+。有 20% 的女性在調(diào)查中表示,一離開手機就會覺得有一種 “不正常的不安全感(insecure feelings beyond normal)”。
④ 男人和女人,誰更喜歡在背后嚼舌根?
呵呵,居然是男人(又沒想到吧?)
調(diào)查顯示,男人平均每天花大概 76 分鐘用來和朋友、同事聊 “關(guān)于其他人的事情”,而女人平均只用 52 分鐘。
還有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當男人聽聞一個秘密時,他會立即和身邊的人分享;而當女人聽聞一個秘密時,她會選擇在把這個秘密保持住平均 3.5 小時之后,再和別人說。
艾瑪,統(tǒng)計這么多瑣碎的數(shù)據(jù),真是辛苦了。
寫在最后
其實,這種說法之所以那么流行,是因為 1992 年出版上市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一位心理博士,約翰·格雷。格雷的初衷,是想幫助讀者改善夫妻和婚姻關(guān)系、提升男女雙方的幸福感。他認為:男女之間有著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而這些性別差異與夫妻雙方在關(guān)系中產(chǎn)生的矛盾息息相關(guān),所以解決方式也要分男女才行。
從本書出版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 26 年。這么多年過去了,科學一直在發(fā)展,心理學也是。
2005 年,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心理學家 海德博士(Dr. Janet Shibley Hyde)發(fā)表了一項轟動性心理學界的研究。
海德博士進行的實驗,使用的是 “元分析(meta-analysis)” 技術(shù)。學過心理的人都知道,這是標標準準的大!數(shù)!據(jù)!
元分析會把大量類似的心理研究收羅起來、進行數(shù)據(jù)合并,這樣一下子就能把樣本容量增大增大再增大。比如心理學家 A 研究了 100 個男男女女的性格差異,心理學家 B 研究了 50 個,C 研究了 200 個…… 那么海德博士就把 A B C D E F G 所有人的實驗數(shù)據(jù)全部匯總過來、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
海德這次不僅合并了從 1980 年代開始的 46 項原始單項研究,還把過往的元分析數(shù)據(jù)也一律加起來研究,堪稱 元·元分析!給跪啊!
她發(fā)現(xiàn)…… 那些單項研究數(shù)據(jù)看起來男女之間顯著的差異,在被加和起來之后,居然都不那么顯著、甚至都快不、見、了!
換言之,無論是情感、行為、性格,還是智力、認知、自尊、道德…… 男女之間的差異,在大數(shù)據(jù)面前,幾近銷聲匿跡。[8]
基于這項元·元認知,海德博士提出了震驚心理圈內(nèi)外的「性別相似理論(Gender Similarities Theory)」。
其實早在海德之前,就有其他發(fā)展和社會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小孩子無論男女,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心理學家都是觀測不到性別差異的。因此,很有可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老師、和這個社會,把 “性別差異” 這個概念,灌輸給了孩子:
從 “男孩子就是不能哭的、女孩子就是應(yīng)該玩洋娃娃的”、再到長大后的 “男人一定要有房有車否則找不到老婆的、女人最好別讀到碩士,否則女博士可能變成剩女的”……
海德認為,人生而為人,無需分男女來過多界定,而所謂的 “可測量出的男女差異”,其實都是社會和環(huán)境因素的后天影響所致。
進入 21 世紀,心理學領(lǐng)域內(nèi)多了一個很年輕的分支,「性別心理學(Gender Psychology)」。在這個領(lǐng)域的全球?qū)<?,目前大多對海德博士的理論都表示支持態(tài)度。
這是不是足以證明:男人一定就不是來自火星、男人就一定不是來自金星?
NO。
這是在強調(diào):男人女人,都生活在同一顆星球上。而當我們用性別來界定一個人的時候,會阻礙我們對這個人的理解,從而滋生成見、偏見、甚至是歧視和不平等。
所以,來到文章的末尾,筆者邀請你一起把今天的標題,來補充完成:
《男女之間的 7 種不同,和成千上萬種相同》。
—— —— ——
References / 參考文獻資料:
[1] Andrews, P. W., Gangestad, S. W., Miller, G. F., Haselton, M. G., Thornhill, R., & Neale, M. C. (2008). Sex differences in detecting sexual infidelity. Human Nature, 19(4), 347.
[2] Buss, D. M., & Haselton, M. (2005). The evolution of jealous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11), 506-507.
[3] Bennett, M. (1996). Men's and women's self-estimates of intelligenc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6(3), 411-412.
[4] Dabbs Jr, J. M., Chang, E. L., Strong, R. A., & Milun, R. (1998). Spatial ability, navigation strategy, and geographic knowledge among men and women.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19(2), 89-98.
[5] Albert, P. R. (2015). Why is depression more prevalent in wom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 Neuroscience, 40(4), 219.
[6] Dr. Gregory L. Jantz on Psychology Today. Brain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2014)
[7] CBC.ca. Battle of the Sexes: 8 Facts About Men and Women That Will Surprise You.
[8] Hyde, J. S. (2005). The Gender Similarities Hypothesis. American Psychologist, 6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