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姐姐和辦公室的美女們一起討論一個叫微軟小冰的頭條號,猜它到底是不是人工智能。
因為,原本有人工智能嫌疑的微軟小冰突然把自己的媒體名改為了“萌妹子評車”,從此發的消息也都極富感情色彩,從硬核的機器路線,走上了【智白嗲】的道路。
就在小姐姐半信半疑的時候,周末中央美術學院一個名為“太虛之境”的展,徹底讓小姐姐認識到,微軟小冰就是人工智能。
(有一個展牌,寫著類似見證人工智能微軟小冰奇跡的廣告語)。
小姐姐不禁感嘆,人工智能已經碾壓人類這么多了嘛!
早在2017年,《紐約客》雜志,就爆出了一張封面:
封面描繪了這樣的場景:人類坐地行乞,機器人則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人們擔心,在未來社會,人類的工作機會被不斷進化的機器人剝奪,從而淪為流落街頭的弱者。
《紐約客》雜志
在人工智能大爆炸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意識到機器代替人的重要性,不僅僅是工廠,就連路透社也是。
小姐姐有個路透社工作的小伙伴表示,公司因為引入了人工智能,實現了數據處理效率的提升,已經裁減很多員工了。
會計、服務員、客服、快遞員這些需要重復性工作的工種也似乎一樣難逃被忘卻的命運。
人工智能引發了人類的一次集體失業焦慮,為了前途也為了養家糊口,很多人開始紛紛轉向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職業道路。
今天小姐姐就和你聊聊關于人工智能,你必須要知道幾件事。
硅谷雅樂軒酒店的服務機器人
其實小姐姐,對于這一命題,并不悲觀。
一方面,人工智能盡管會代替一部分人的工作量,但并不是簡單的替代人力,相應的部分工作人員不會因此淘汰,只是改變工作方式而已。
比如,在醫療行業,人工智能輔助疾病診斷大大減少了醫生的重復簡單勞動,從而讓醫生有時間、精力提供更獨到的服務。
IBM醫療機器人沃森
另一方面,即便有部分人因人工智能的普及,失去飯碗,但社會上的工作崗位并不是只有一個固定總數。
工作是根據社會需求,可以源源不斷被人創造的。人工智能在篩選部分工作機會的同時,也會創造大量的工作機會。
就比如,工業革命時代,汽車取代馬車,一些馬車夫失業了,但與之相伴的是,大量工程師、流水線工人、道路修筑工、維修服務人員工作崗位被催生出來。
那么,打氣精神來,下面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工作就連人工智能也無能為力。
司機、會計、客服、數據入錄員,包括編輯,未來都很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然而,以下10大工作,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如果你正在從事這些工作,那就不要慌了。
需要創造性的工作
科學家、藝術家、音樂家等這些極具創造力的工作并不適合人工智能,因為這些工作一定的創造能力、思考能力和審美能力。
中國第一個007女郎周采芹,京劇大師周信芳之女
與人的心情有關的、需要高水平溝通、交流能力的工作。
律師
律師這一職業并不是準確地記憶法律條文就可以勝任,因為在法律之外還有人情世故和社會正義,這些因素在案件審理和法庭博弈上都需要進行考量,很明顯這方面AI并不擅長。
教師
AI善于學習,但是它并不善于教學。而且,教師的工作并不是簡單的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對學生的品行和道德觀念進行引導。
另外,企業家、管理人員、醫生、建筑師、神職人員等工作也不容易被AI替代。
今后的世界局勢、流行等,很難進行數據化,需要做出判斷的工作
比如,電視節目的時事評論員
鳳凰衛視金牌時事評論員—— 阮次山
從人的角度來看,作為人是有獨特價值的工作。
比如,演講家、體育運動員。
有可能導致喪命事故的,并且必須由人作為最終責任人執行的工作
比如,宇航員、飛行員、航海員、爆破員。
01 數據科學家
數據科學家屬于分析型數據專家中的一個新類別,他們對數據進行分析來了解復雜的行為、趨勢和推論,發掘隱藏的一些見解,幫助企業做出更明智的業務決策。
比如,Netflix通過數據挖掘電影觀看模式,了解用戶興趣,再利用這些數據來做出 Netflix 原創劇的制作決定。
02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工程師
如果你是十年前進入機器學習領域,那當時除了學術界之外很難找到別的工作。但是現在,每個行業都希望能將 AI 應用到他們的領域,對于機器學習專業知識的需求也就無處不在。
除此之外,AI 不同垂直行業的企業,包括圖像識別、語音識別、醫藥和網絡安全等,也面臨著缺乏合適技能和知識的勞動力這一問題的挑戰。
02 數據標簽專業人員
數據標簽專業人員也就是教會人工智能機器人識別的人員。
比如,你想訓練一臺機器來識別飛機,你有 100 萬張照片,其中有一些照片里邊有飛機,有一些沒有飛機。
那你需要有人先來教會計算機哪些圖像有飛機,哪些又沒有飛機。
數據標簽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在未來呈現激增之勢。在 人工智能時代,數據標簽可能會成為藍領工作。
03 人工智能硬件專家
人工智能 領域內另外一種日益增長的藍領工作是負責創建 AI 硬件(如 GPU 芯片)的工業操作工作。
大科技公司目前已經采取了措施,來建立自己的專業芯片。
04 數據保護專家
由于有價值的數據、機器學習模型和代碼不斷增加,未來也會出現對于數據保護的需求,因此也就會產生對于數據庫保護 IT 專家的需求。
話說回來,即便小姐姐認為人工智能并不能引發失業潮,但還是得提醒,競爭依舊激烈,部分人依舊會被淘汰。
如果不想被人工智能輕易代替,那就應該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具體有以下三個方面:
人工智能操作能力、提煉能力、以及應用能力。
01 人工智能操作能力
人工智能操作能力屬于技能的一種,而技能的評價標準是熟練程度。熟練程度與使用程度成正比。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關于人工智能,用得越早,越頻繁就會越來越上手。
就像彈鋼琴一樣,郎朗要是不從小開始忘我地魔鬼式練琴,也不會有今日的琴技,以及優秀的妻子。
郎朗和妻子吉娜愛麗絲
02 提煉能力
提煉能力可以通過知識內化練習來提高。這個練習總分3步:
步驟1:讀書,可以適當地通過讀書筆記,記重點。
步驟2:復述,讀完書、聽完課后,可以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復述你學到的知識架構和主要觀點。
步驟3:內化,智慧的人往往有自己的既有知識體系。他們可以很快地把新知識,內化在自己的知識框架里。
03 應用能力
每天選擇一個自己以前從沒系統性思考過的問題,可以是和自己工作生活無關的。
ps:雖然微軟小冰是人工智能,但是日本制造業內參不是,后臺是個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