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禹都陽城就是登封王城崗遺址的說法,考古發現的證據不足以支持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尋找和發現夏朝存在的證據,可能遭遇到了死結。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河南鄭洛地區的王灣三期龍山文化,應該是夏禹和夏啟時期的文化,也就是早夏的文化。登封王城崗遺址,則應該是大禹的都城陽城。王灣三期文化真的是夏禹或夏啟時代的夏文化嗎?王城崗遺址真是夏朝最早的都城嗎?為什么專家們不敢肯定又不敢否定這個觀點呢?這一篇,為你深度解讀尋找夏朝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禹都陽城和登封王城崗遺址

提到發現夏朝,徐旭生先生不可不提。徐先生是實地考察發現和尋找夏朝的第一人。

徐旭生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在歸納搜集了有關夏朝的約80條文獻后,認為:

“有兩個區域應該特別注意,第一是河南中部的洛陽平原及其附近,尤其是穎水河谷的上游登封。禹縣一帶;第二是山西南部汾水下游(大約自霍山以南)一帶。”

上世紀八十年代,鄒衡先生也發表了論文《夏文化分布區域內有關夏人傳說的地望考》,同樣主張夏初的中心在豫西

作為普通讀者,一般人很難有機會去詳細閱讀前輩學者的論文。徐、鄒二先生提出的夏族起源于豫西說,主要依據的還是古籍上記載的四個字:

禹都陽城!

禹都陽城的記載,見于古本《竹書紀年》,也見于戰國古籍《世本》。戰國大儒孟子曰:“禹避舜子于陽城”,后人注解孟子的說法,曰:“陽城,箕山之陰,皆嵩山下。”

《括地志》亦云:“陽城在箕山北十三里。”

這個陽城在哪呢?史書上也有記載:

“禹居陽城,今潁川陽城是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登封市嵩山附近。

禹都陽城,說的就是大禹建都于河南潁川陽城。

嵩山啟母闕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除了禹都陽城的記載,還有:

禹居陽翟,夏啟居鈞臺,太康居斟尋的相關記載。

《漢書》班固自注曰:潁川郡陽翟縣“夏禹國”。

《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夏啟有鈞臺之享”。

《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太康居斟尋。”

關于夏禹,夏啟和太康的國都所在,后人在前人的說法上都有演繹,《帝王世紀》,《史記》、《水經》,《史記集解》,《元和郡縣圖質》等古籍都有類似的說法。

這些就是禹都陽城相關的文獻考古資料來源了。

無論是潁川陽城,還是潁川陽翟或者禹縣鈞臺,其實指的都大概是同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漢代的潁川郡。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這個陽城是怎么回事呢?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說得很詳細:

潁水經其縣城(陽城)故城南,昔舜禪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啟,并于此也。。。。潁水自堨東逕陽翟縣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為夏國。。。春秋經書,秋, 鄭伯突入于櫟。。。服虔曰; 櫟,鄭之大都。宋忠曰:今陽翟也。周末,韓景侯自新鄭徙都之。。。

由此可見,陽城和陽翟在春秋戰國時代,分屬于鄭國和韓國。陽翟本屬于鄭國,后來被晉國奪取。晉國后來被韓趙魏瓜分,陽翟在韓景侯時期成為了韓國都城,公元前400年,鄭國出兵包圍了陽翟,同年,韓景侯去世,韓烈侯繼位。

河南禹州和河南登封一帶,在春秋時代,早就有了大禹故地的說法了。

鄭國青銅器

關鍵的問題來了!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們在登封縣告成鎮發現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城,城內出土陶器上,有“陽城倉器”的銘文!

這件文物說明,此地就是戰國時期的鄭國陽城遺址。

《史記》記載:“鄭君乙。。。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登封告成鎮的這座古城遺址,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陽城無疑。

接下來,又在告成鎮西側的王城崗發現了龍山時代晚期的城址,1977年發掘出東西兩座相連的小城,西城面積1萬平米。2002-2005年,又發現一座大城,大城的城內面積是34.8萬平米。

而根據碳十四測年的數據顯示,小城興建于龍山文化早期,大城興建于龍山文化晚期。王城崗大城夯土城墻的年代:

“上限不早于公元前2100-前2055年或公元前2110-前2045年,下限不晚于公元前2070-前2030年或公元前2090-前2020年。”《登封王城崗考古發現和研究》第790頁

這下子石破天驚了。根據這些考古發現,許多學者認為, 龍山文化早期的小城就是史料記載的“鯀作城”,龍山文化晚期大城有可能即“禹都陽城”。

而這個說法目前被學術界多數學者認同。

然而,深入研究之后,真知堂發現,所謂禹都陽城就是登封王城崗遺址的說法,可謂漏洞百出,不堪為證!

對王城崗遺址就是禹都陽城的質疑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說實話,真知堂最初對于禹都陽城也是深信不疑的。但隨著這三年來對上古史的深入研究,真知堂發現,所謂禹都陽城就是王城崗遺址,夏早期文化就是王灣三期文化的說法,產生了懷疑。從考古證據來看,王城崗遺址和傳說中的大禹都城陽城,差距太大。

第一,如果龍山文化早期的王城崗小城就是大禹之父鯀所作之城,龍山文化晚期的王城崗大城就是大禹的都城陽城,怎么解釋中間間隔了幾百年的時間?

難道大禹真的是從鯀的肚子里剖出來的嗎?

如果這樣,大禹就只是神話,并非真實存在的歷史。

第二,根據王城崗大城的碳十四測年,其上限是公元前2100年前后,下限是公元前2020年前后,也就是僅僅存在了七八十年時間。

雖然這個時間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推定的夏朝始于公元前2070年前后相吻合,但它為什么會被突然放棄了呢?放棄這座城池后的夏族人又去了哪里了呢?

第三,王城崗大城的面積太小,僅不到35萬平方米。而比它早的山西陶寺中期大城面積高達280萬平米(暫時不說石峁遺址)。王城崗的龍山文化早期小城兩座,面積僅1萬平米,而陶寺文化早期的城,面積為56萬平方米。這說明了什么呢?

說明在陶寺古國建立之初,王城崗古國和陶寺相比,小得可憐!還說明陶寺古國在進入衰退時期,王城崗古國剛剛興起,并且它的規模和實力相比陶寺中期,還差得遠。

第四,學術界公認,豫北地區的后岡二期文化和鄭洛地區的王灣三期文化是河南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豫東商丘地區的王油坊類型文化,豫西三門峽地區的三里橋類型文化以及豫南南陽一帶的下王崗類型文化,都不是河南龍山文化的主體。

但整個河南地區的龍山文化,以王灣三期為例,面積都不大,一般多為兩三萬平米。最大的遺址除了最晚的新砦遺址外,瓦店僅40萬平米,洛陽矬李遺址50萬平米,濟源廟店遺址80萬平米。發現的墓葬大約300座,隨葬品極為少見!發現的能稱之為藝術品的文物幾乎沒有!僅在旯旮王遺址發現一件陶塤,禹縣閻砦出土一件石頭磬,煤山李樓發現少量陶鳥,瓦店發現少量玉器。所以,能找到的文物大圖都非常少。

這和陶寺遺址發現一千多座墓葬,六、七座王室級別的大墓,大量精美的文物完全不可比。這又說明了什么呢?

陶寺出土玉器

這些現象說明,哪怕在山西臨汾陶寺已經衰落的情形下,河南登封一帶的王灣三期文化依然非常落后!難道大禹治水成功代舜后,堯舜古國已經衰落到這個樣子了嗎?哪位考古學界大師能回答?

陶寺出土彩陶器

第四,新砦遺址的面積達到了100萬平方米,是龍山文化時期河南地區最大的遺址,但從新砦二期開始出現的王油坊類型器物占比器物總量達到90%如何解釋?離新砦遺址不遠的龍山時代古城寨遺址,其面積達到18萬平方米。據考古學家推測其年代早于新砦遺址。也就是說它大約和王城崗同時期。

如果王城崗大城真的是禹都陽城的話,臥榻之側,怎容他人酣睡? 要知道這兩座古城距離僅不到60公里遠!這座古城寨城,又是誰的都城呢?

第五,王灣三期文化中的王灣類型和王城崗類型真的是同一族人群的文化嗎?為什么王灣類型文化和三里橋文化那么接近?煤山遺址和瓦店遺址真的是同一族群嗎?

煤山遺址

小結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關于夏文化的探索,有破才有立。王灣三期文化非常不簡單。但目前從考古發掘發現的證據來看,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指出它就是先夏文化或者早夏文化。

王灣三期文化相比陶寺文化,藝術落后,經濟不發達,不要說沒有發現王者級別的大墓,連件像樣的藝術品類型的出土文物也沒有。更不要說在陶寺衰落后建立起來的王城崗大城,僅有陶寺大城面積的八分之一了。

雖然在河南地區,王灣三期文化-新砦期文化-二里頭文化似乎形成了一個一脈相傳的文化序列,但如果不能合理解釋王灣三期文化相比陶寺文化和石峁文化的落后性,所謂大禹的都城陽城就是春秋時期的鄭國潁川陽城,也就是今天的登封王城崗遺址,只能說是考古學界的自嗨了。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夏朝到底在哪呢?關注真知堂,一起來發現歷史真相吧。

參考資料:《登封王城崗考古發現和研究》、《中國考古學新石器時代卷》?《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王權的形成》

收藏

舉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王城崗龍山文化大城 ——“禹都陽城”的所在地
禹都陽城考古探索:與王城崗龍山文化古城址相契合
大禹治水第一河——穎河 作者 常松木
論王城崗遺址即禹都陽城及新砦遺址即啟都黃臺之丘
追尋“禹都陽城”河南登封王城崗遺址考古發現歷程
大禹治水之后,所做的三件大事,如今考古都得到印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洮南市| 密山市| 绥芬河市| 阳原县| 兴城市| 丰镇市| 康马县| 雷州市| 凉城县| 双牌县| 大安市| 富民县| 徐水县| 沂南县| 平安县| 琼海市| 澳门| 苗栗市| 大冶市| 洛隆县| 满城县| 原平市| 合肥市| 团风县| 盐源县| 特克斯县| 明水县| 金湖县| 保山市| 米泉市| 邯郸市| 平泉县| 玉树县| 化隆| 积石山| 策勒县| 太保市| 大方县| 定边县| 曲麻莱县|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