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到一則帖子:
一對夫妻,
生第一胎時兩人恩愛滿滿,
生第二胎后兩人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女方傾訴:
丈夫掙錢養家,自己在家照顧孩子,
每天為倆熊孩子的瑣事煩心,
自然不會有什么好心情,
老公剛開始還哄,
后來就索性搬到客房睡不管不問了,
男方:
生孩子后,老婆的心思全在孩子身上。
脾氣比以前大多了,天天沒有好臉色,
也很難有好的夫妻生活,
經常是她帶著孩子睡,我在客房睡下。
中年夫妻,感情是如何開始變淡的呢?
大多數人是從分房睡開始的。
很多夫妻,最開始分房睡是因為孩子。
等孩子大些了,單獨睡習慣了,夫妻如果繼續分房睡,感情很可能就會慢慢變淡。
還有一種“不睡在一起的夫妻”,是打工一族。
丈夫常年在外,妻子在家帶孩子。
好友小千就是典型的“女主內”。
因為婆婆身體不好,
所以她辭職在家帶孩子、照顧老人。
丈夫在外地工作,
起初逢年過節都會回來看看。
最近兩年,
一年才回家兩趟。
一次中秋,一次過年。
一年365天,相聚的時間,不到15天。
“以前他每周都會固定兩三次打電話,
問問孩子是不是乖、老人身體怎么樣,
也會說幾句體己話哄我,
那時候真的再苦也不覺得難熬。
現在基本上每個月一個電話,
還是通知生活費打過來了,
然后簡單詢問幾句后便再無話。”
比大吵大鬧更可怕的,是明明沒有爭吵、沒有出軌、沒有家暴,
兩個人卻莫名其妙地,由最開始的無話不談,到最后的無話可談。
《如懿傳》中,
那年,她是年少的青櫻,
那年,他是熱血的弘歷。
她念他“墻頭馬上”,
他囑她“有我在,你放心”。
多年后,
她是皇后,也是如懿,未改初心;
他是皇帝,卻不復當初,
不再是當初“護她一世周全”的弘歷。
她為他管理后宮,不是愛權,是替他分擔。
她為他安撫新歡,不是不痛,是想他展顏。
他以為她懂他,
所以覺得她該明白、成全他所有的心思。
她以為他愛她,
所以就一忍再忍、委曲求全只為他開心。
可最后,得到的不過是“真心錯付,大夢一場”。
真正的愛,從不是靠忍和委曲求全來成全。
人到中年的夫妻,彼此間多了默契,同時也多了隔閡。
誤解、懷疑、冷落……
都似一支支冷箭,
等到一方萬箭穿心,
決絕離去,
才幡然醒悟自己的愛,
是多么自私和冷漠。
多少夫妻,從開始“恩愛兩不疑”,到最后“蘭因絮果”。
人到中年,
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
是各種矛盾集中爆發期。
人到中年,
所有的殘忍都是不動聲色的,
讓你嘶吼不出來,
卻壓在心口讓你喘不過氣來。
有愛在,有苦也不覺辛苦,
有愛在,委屈也不覺委屈,
有愛在,柴米油鹽、繁瑣小事,
也是有趣有意義的……
一旦感情淡了,
一旦懷疑、猜忌、不信任充斥人心,
針尖大的小事兒也能成為爭吵的導火索。
同床異夢到分床分居,
分心到離心。
湊合過日子的婚姻,
冰冷得沒有一絲溫度……
愛對方時,
連缺點都可愛;
不愛對方時,
雞蛋里能挑出骨頭。
沒有愛的婚姻里,湊合過日子的兩個人,沒有贏家。
夫妻是彼此最安穩的靠山,
最踏實的歸宿。
如果連這一成關系都要防著、警惕著,
那生活所僅剩的一點希望,
都沒了。
人到中年,因為生理等種種原因,
一方對夫妻生活失去興致,
也是造成夫妻分房睡、感情變淡的主要原因。
“床頭吵架床尾和。”
好的夫妻生活,能讓很多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很多中年仍恩愛如熱戀的夫妻,
從不讓矛盾過夜。
因為他們知道,矛盾如果不解決,
只會累加到下次激發更大的矛盾,
絕不會悄無聲息地消失。
遇到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解決它,
不為以后埋任何隱患。
分房睡或長期異地分居,
沒有夫妻生活是導致感情變淡的一大原因。
但是決定感情最重要的因素,
還是夫妻間對待彼此的態度。
不因熟悉而冷落,
不因親密而不尊重,
不因歲月流逝而不再表達愛。
婚姻中,愛,永遠是最好的保鮮劑。
當你的婚姻出現問題時,
不一定是彼此不再愛對方了,
更有可能是你們表達愛的方式出錯了。
不管你們是異地,
還是每天同床共枕,
抑或是同居而分房睡,
最最重要的是,
兩個人的心要在一起。
床頭吵架床尾和,還需要好搭檔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