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
水皰型手癬是一種由致病性絲狀真菌感染引起,較常見的發生于手部和(或)足部的皮膚癬疾。臨床可分為角化型、水皰型、丘疹鱗型、間擦型和體癬型等數種,也可混合出現。本病有傳染傾向,其發生與密切接觸患者的手足部位或用品,如拖鞋、浴盆、拭腳布等有很大關系。手癬又常由患者自身足癬傳染而來。
癥狀是手指間、掌緣出現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較厚,內容清澈,不易破裂。數日后干燥脫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庖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劇烈瘙癢。
藥物治療
口服類:
1、防風10g,白鮮皮30g,蒼術10g,苦參30g,蟬衣10g,胡麻仁6g,生石膏30g,苡仁30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2、當歸12g,制首烏15g,紅花10g,白芍10g,生地20g,川芎6g,白蒺藜20g,白鮮皮30g,蒼術10g,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熏洗類:
1、干辣椒10g,頭發15g,小鯽魚1個,蜂蠟20g,麻油50g。上藥共入麻油中炸枯,去渣后入蜂蠟化膏。用時先以酣鹽水熏洗患處,然后再涂清膚寶,每日1次。
2、青鹽30g,明礬20g,花椒20g,公英30g,艾葉30g,陳醋500g。上藥人砂鍋或搪瓷瓶內加水適量熬20分鐘后趁熱薰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對手足頑癬有效。
中藥療法
一、取白礬、五倍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30克,大楓子、川椒、黃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備用,每天2次,取藥液浸泡患處,每次30分鐘,每劑可用7天;
二、取雄黃、黃連各10克,苦參、土茯苓、防風、地膚子、荊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將前7味藥水煎30分鐘,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溫浸泡患處20分鐘,每天4次,每劑用3天,15天為1個療程;
三、取滑石、煅海螵蛸、制爐甘石各40克,赤石脂20克,硼砂15克,白礬、制乳香、制沒藥各10克,輕粉、鉛丹、冰片各4克。共研成細末,過篩和勻,將患處洗凈搽干,然后將藥粉均勻撒在趾縫間糜爛癢處,每天2次;
四、取苦參、地榆、胡黃連、地膚子各200克,將上藥切碎后放入75%酒精至1000毫升,浸泡1周,過濾后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搽患處,每天3次。
預防
1,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2,保持心情愉快,學會自我調節,快樂生活。
3,戒掉不良習慣,如抽煙、喝酒、熬夜等。
4,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養成每天排大便的習慣。
注意事項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衛生,不亂穿別人鞋襪,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少吃辛辣食物,手癬患者應盡量不用肥皂洗手,不要接觸洗衣粉,如果實在是沒辦法,可以戴上手套,對于手癬患者患有足癬的,要手足癬同時治療,防止二次感染,并且治療在于堅持用藥,待手癬好了后,還需用藥鞏固一段時間,可有效防止手癬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