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杰//訓練孩子如何思考問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你可能會以各種方式對孩子的不端行為做出反應。通常情況下,你采用的方法可能都不管用,其原因就在于:你在替孩子思考。“我能解決問題”方法能夠幫助孩子思考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的后果,以及其他的做法,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其重點是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讀了這一章內容,我很受啟發。記得在我兒子小的時候,三個小伙伴一起玩,他不小心碰倒了別人。我看到那個小朋友額頭浸出血來,立即讓我的孩子回家去拿碘伏和棉簽,為小朋友處理傷口。現在想來,我當時是在替孩子思考,教他如何做。而沒有先問問孩子如何處理這件事,教育契機就這樣錯失了。教孩子如何思考,從而讓他能決定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及為什么那樣做。想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解決問題,還真的要在平時多加訓練。因此,我認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那么第一章,教給我們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我能解決問題”對話法。大家先仔細看看以下對話(摘自書中),思考一下艾莉森的做法的思考角度。艾莉森:我種一些,你種一些,兩種花給你,兩種花給我,你看怎么樣?艾莉森和梅利莎開始數種子,她們每個人把各自的種子種在了地下。艾莉森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一種方法行不通,會嘗試另一種方法。她還能夠思考如何協調她的需要和梅利莎的需要,考慮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想出多種解決辦法。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孩子自己會思考的好處:不僅可以讓孩子更少地抱怨和強求別人,也可以讓他人更少地抱怨和強求孩子,解決問題的習慣養成之后,慢慢地,可以防止以后的人際沖突。如果你不斷地告訴孩子如何解決問題的話,他就沒有機會自己思考、探究其他選擇了。那么,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交給孩子一套思考的技巧呢?書中告訴我們用“我能解決問題”對話法。媽媽:亞歷克斯,老師告訴我你又搶玩具了。告訴我是怎么回事?媽媽:你生氣,你的朋友也生氣,并且他打了你。你能想出一個你們倆都不生氣,而喬納森也不會打你的方法拿回玩具嗎?(媽媽也指導孩子思考正面的解決辦法會產生的后果。)媽媽:他可能會說不。你還能想到什么別的辦法拿回玩具呢?(繼續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問題上,媽媽鼓勵他想出更多的解決辦法。)從以上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亞歷克斯的媽媽不斷地發問,巧妙地引導孩子如何去思考。讓亞歷克斯明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問題,幫助孩子明白問題所在,明白他們的行為可能讓他人有什么樣的感受,并教孩子設想不同做法到后果。作為父母,想要訓練孩子如何思考,可以從以上角度巧妙設問。比如,“你能想出一個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