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輕的時候,各項機能處于正盛時期,身體如日中天,膝蓋也很健康。但40歲開始,關節軟開始退變,而到了60歲以后,每2人中就有1人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
預防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發生,日常生活可以做好以下幾步:
1. 早晚兩步,呵護膝關節
每天早上先“預熱”。
醒來后,仰臥在床,腿繃直,將腿慢慢抬起,與床大概形成45 度角,維持1 秒后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反復練習,時間和強度以自己能承受的度為準。
休息片刻,慢慢坐起,讓小腿自然下垂,做踢小腿的動作,盡量讓小腿踢高一點(高到小腿能和地面平行)。若床較膝蓋矮,建議將練習地點換成高椅子上。
晚上讓膝蓋睡個好覺
對于有膝關節疼痛、關節炎的人,或一天勞累,希望腿部能得到放松的人來說,睡覺時可以選擇仰臥姿勢,讓兩邊的膝蓋自然地朝外翻,同時在兩側膝蓋下(腘窩處)墊上一個小枕頭,并根據自己的感覺調整體位,讓膝關節處于最舒適的狀態。
如果仰臥時關節疼痛劇烈,則可以采用“臥如弓”的側臥姿勢。這樣的睡姿或許一開始會不習慣,但堅持幾天后,不僅讓你精神爽利,腿也麻利了。
2. 每小時動一動
有些年輕人不喜歡運動,一些上班族更是在電腦面前半天不挪一下位置,這不僅對腰椎,對膝關節也是極大的傷害。
久坐或不鍛煉,肌肉沒勁了,韌帶松弛了,膝蓋就容易受傷。
有些人會在下班時候,運動健身。但對關節而言,與其靜坐8小時后運動1小時,還不如每小時起來走動5分鐘。
長時間靜坐,腿部的肌肉大部分會處于無收縮的松弛狀態,而肌肉長時間不收縮,其力量就會減弱,血液循環也會變差,從而造成肌肉、肌腱、韌帶的力量減弱。靜坐1小時后鍛煉,能讓腿部肌肉不至于出現“用進廢退”的情況,膝關節也能維持相對的穩定。
3.不冷膝蓋也要暖著
膝關節是一個“皮包骨”的結構,并沒有厚厚的脂肪或肌肉保護,它也就特別怕冷。
寒冷對關節來說,是一種刺激,它也會導致關節出現無菌性炎癥,從而損害關節健康。
此外,千萬別等到自己冷的時候,再給膝關節保暖。關節炎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累積的漸變過程,因為人體有頑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但真等到出現了不適癥狀,就說明情況已經發展到“失控”狀態了。
所以,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平時都應該多注意膝關節的保暖。
你平時會怎么養護你的膝關節,留言說說~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