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顧:
查理曼統治的法蘭克王國在其孫輩手里再次瓜分。至公元870年,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法蘭西、德意志、意大利北部前身。
(兄弟瓜分后的法蘭克)
東法蘭克版圖上,除了洛林地區和法蘭克尼亞,其它地區從未隸屬過羅馬帝國或法蘭克的墨洛溫王朝。直到王宮大管家出身的加洛林家族入主法蘭克歷史舞臺,這些地方才被征服。因此,拉丁文化對東法蘭克的影響極小。這里的人們說的語言是日耳曼語系,而非西法蘭克的拉丁語系。
法國和德國是同一個老祖宗但是后代之間卻無法相互溝通。
東法蘭克土地上孕育的人們具備一種天生的好勝與野性。占有土地的貴族擁有公爵頭銜,每個公爵都是野心勃勃,每個公爵都希望能架空國王,從而實現自己的權力欲望。
然后要到達到這一目的,公爵們面對的難題不是日益衰落的加洛林王室,而是馬扎爾人和教會。
馬扎爾人原本居住在頓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由于突厥人搶占了他們的地盤,他們約于公元880年遷居到多瑙河三角洲匈牙利一帶。
馬扎爾人雖然被突厥人驅趕,可是他們進攻其它地區時卻依然兇猛,他們干掉了東法蘭克加洛林王朝的末代國王,成為東法蘭克公爵們的頭等心頭大患。
BTW,這個馬扎爾人就是匈牙利人的正宗祖先了。
前文說到那些個野心勃勃雄心壯志的公爵,他們一邊想方設法篡取土地擴大自己的權力,一邊拉攏教會為教會提供保護(教會保護權也是一種權力)。
可是教會不是好惹的鳥,貴族要實施教會保護權,反過來教會要提升教權以便不受貴族的控制。
為了抵抗馬扎爾人,東法蘭克的貴族公爵們決定聯合起來一致對外。他們各自打著小算盤,卻一致決定選取一位能力很弱的公爵來作為國王,因為一個弱弱的家伙不可能跋扈崛起,這樣大家的利益可以有所保障。
康拉德公爵(Conrad of Franconia),被選舉為國王。這個家伙的確無能,壓根沒有能力組織對抗馬扎爾人,甚至還把一直有所屬權爭執的洛林地區讓給法蘭西國王傻子查理(Charles the Simple)來左右。惹公爵們恨的是,康拉德的無能卻沒有耽誤他懂得聯合教會力量來削弱其他公爵的力量。
人類的弱點是往往容易走極端,這個事件的結果是,公爵們決定選一位非常能干的、力量非常強大的公爵來作為康拉德的接班人--薩克森公爵捕鳥者亨利(Henry),此人就是薩克森王朝的創立者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一就任就展現出非凡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內部,對公爵們進行管理,大棒加蜜棗,既強迫公爵們服從他的統治,也給予公爵們一定的自由管理權。
外部,把洛林地區控制權重新收進,興建防御工事,組建騎兵隊,有效地將馬扎爾人阻止在國境之外。
能擁有這樣一位能干的男人作為老爸是兒子的福氣,這個男人給他的兒子打下了堅實的權力基礎,他的兒子叫奧托(Otto),史稱奧托大帝。
(據說英俊非凡的奧托一世雕像)
這樣由老爸打基礎,兒子鋒芒蓋過老爸的例子,奧托并非第一個。查理曼也是這樣,他的父親矮子丕平也是一位英雄人物。
奧托在936年被選為(其實是繼承)國王。中世紀歐洲人們都有深厚的羅馬情節,他們認為只有被羅馬教皇加冕才是真正的奧古斯都后代,所以公元962年奧托在羅馬接受教皇加冕。
(奧托大帝加冕時的皇冠,收藏于維也納霍夫堡皇宮)
奧托一世加冕,這一事件對歐洲的歷史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奧托承認教皇的世俗權力,但是作為交換條件,他要求新教皇的當選必須經他本人同意。
從此,皇權與教權在一種更激烈的斗爭中存續,這場爭奪游戲被戲稱為“皇宮”與“馬廄”之爭,通俗地說是軍人與和尚的戰爭。
國王們認為自己是上帝選中的人間代理人,而教皇們卻認為代理人非宗教人士不可,況且教皇也渴望得到“神自由”。
奧托在位時并沒有給帝國冠名“神圣羅馬”幾字,他只是稱自己為“皇帝奧古斯都”。“神圣羅馬帝國”的名頭是1155年的腓特烈一世才正式命名。不過史學家們遵從事實大于形式的基準,都認可奧托大帝開創神圣羅馬帝國這一說法。
“神圣羅馬帝國”這個精神實質,開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00年西法蘭克查理曼在羅馬的加冕。
所以“圣神羅馬帝國”與真正意義上的奧古斯都開創的羅馬帝國沒有絲毫關系,時間不在一個維度上,土地也非同一片。因為歐洲國王們對自己是不是拉丁人后代、是不是“正宗奧古斯都后裔”還是比較在意的,再加上皇權與教權的糾葛、相互依靠與相互排斥的復雜關系從而導出這場局外人看不清的迷霧。
奧托的老爸開創的薩克森王朝持續到了公元1024年,可是神圣羅馬帝國卻一直持續到了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