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天性活潑好動,從小喜歡玩耍打鬧,這些行為放在家里原本都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如果小孩子在公共場合隨意鬧騰,擾亂公共秩序,就是很嚴肅的事情了。
最近經常聽說熊孩子到處闖禍,有的熊孩子用農藥毒死大片小龍蝦,造成損失達數萬元以上;有的熊孩子在畫展上撕毀名畫,使得上百萬的藝術品就這樣被破損。
孩子就像家庭的一面鏡子,大部分孩子的胡作非為都可以映襯出家長們的教育不當。熊孩子不管做什么都橫沖直撞,隨意破壞,通常都是因為他們在家里被慣壞了。
小孩子不懂事會犯錯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家長不及時加以糾正,只是以“他還只是個小孩子”為借口置之不理,讓孩子為所欲為,甚至包庇孩子的犯下的錯誤,只會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讓孩子變成人見人厭的熊孩子。
熊孩子如果無人管束,做錯事情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以后只會越加肆無忌憚。當他們在社會上犯下大錯之時,那么社會自然會替家長教育他們,只是到那時候家長要付出的代價通常都是巨大的,那時悔之晚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影響。面對孩子犯錯之時,父母不能因為寵愛孩子就聽之任之,應該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對孩子進行正確教導,犯錯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孩子從小在家里耳濡目染,父母的為人處世模式都是孩子以后與人相處的模板。父母在孩子面前犯錯之時,也要學會道歉認錯,主動改正錯誤,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在父母良好教養下長大的孩子,身上多少都會顯現父母的印記。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導者,在孩子面前,我們應該學會管理自我情緒,不能輕易把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即使當孩子出現糟糕情況之時,也要首先穩住心緒,然后再冷靜的去處理事情。
當孩子因為有些事情無法滿足而不斷哭鬧,不管怎么安慰都不肯聽之時,如果我們輕易對他們妥協,只會養成他們凡事得不到就會哭鬧要挾的任性習慣。這個時候,我們首先盡力穩定情緒,讓自己保持冷靜。
我們不用對孩子講長篇大道理,因為對于此時的孩子來說,悲傷和憤怒已經充滿他們的內心,他們不會馬上聽進任何道理,也無法立即理解那些道理,無能為力的失望和傷心是他們成長過程必須要經歷的。
就像我們曾經以為無法承受失去的痛苦,隨著時間流逝,那種痛苦也會隨之變淡,我們都會慢慢成長,以更明智的狀態去面對那種情況,從中獲得有價值的體驗。這些體驗都是個人化的,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也不需要替代。
面對哭鬧的孩子,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陪伴在孩子身邊,等他們的發泄完情緒之后再和他們分享我們的經驗看法,讓他們自己去領悟。當然,再好的經驗也很難立即傳遞,只能讓孩子慢慢學會去體驗。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也會在體驗過程中不斷犯錯,從中不斷體驗內在的感受,不斷自我觀察,在下一次體驗中優化改進,培養自我探索和反思學習的能力。
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也會慢慢的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我們愛孩子,就要教會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學會如何和世界相處。尊重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才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