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知名歌手CoCo李玟的姐姐李思林通過其個人微博發文稱:李玟受抑郁癥困擾多年,最近病情加重,于7月2日在家中輕生,送院后一直昏迷,經醫院努力搶救及治療,最終于7月5日與世長辭。
消息一出,震驚全網,很多網友都錯愕:“看上去這么樂觀開朗的人,怎么會抑郁癥自殺呢?”
因抑郁癥自殺的名人還有哥哥張國榮、喬任梁、翁美玲等等。
抑郁癥為什么這么可怕,我們對抑郁癥真的了解嗎?
懷疑自己或身邊的親人朋友得了抑郁癥,如何獲得專業幫助?
希望本文能給大家提供一些經驗。
抑郁癥是一種以情緒低落為主的心理障礙。在中國,抑郁癥的終生患病率達到3.4%,據WHO報道,中國至少有5400萬抑郁癥患者。但是最終接受治療的比例不到10%,而自殺則是抑郁癥最嚴重的后果。
懷疑自己是抑郁癥要怎么辦?
常見的抑郁癥狀表現有:情緒低落,對許多事情的興趣減退,容易疲勞、活力減退,思維變慢、注意力不集中,焦慮,出現食欲減退、失眠、性欲下降等軀體癥狀,有自殺念頭甚至行為等。
當前我國診斷抑郁癥標準是ICD-10,明確抑郁發作的癥狀分為兩大類,可以粗略地將之分別稱為核心癥狀和附加癥狀。
核心癥狀有3條:
1、抑郁心境,對個體來講肯定異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里,且幾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環境影響,持續至少2周;
2、對平日感興趣的活動喪失興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容易疲勞;
其他附加癥狀有7條:
1、自信心喪失和自卑;
2、無理由的自責或過分和不適當的罪惡感;
3、反復出現死或自殺想法,或任何一種自殺行為;
4、主訴或有證據表明存在思維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猶豫不決或躊躇;
5、精神運動性活動改變,表現為激越或遲滯;
6、任何類型的睡眠障礙;
7、食欲改變(減少或增加),伴有相應的體重變化。
輕度抑郁發作:具有核心癥狀中有兩條,核心與附加癥狀共計至少四條。
中度抑郁發作:具有核心癥狀中有兩條,核心癥狀與附加癥狀共計五到六條。
重度抑郁發作:其抑郁表現需具有全部三條核心癥狀外,還有較中度抑郁發作更多的附加癥狀。
以上僅僅是輔助你進行評估,一旦進入到專業醫生的環節,醫生的角色是評估抑郁癥狀的強度,為你進行診斷,以及幫助你排查其他可能引起抑郁癥狀的疾病。
醫生會和你討論可能的原因以及可以選擇的治療方式,以及任何你關心的問題。
抑郁癥程度不同,治療方式不同
如果只是輕度抑郁癥,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可以通過非藥物治療的方式康復。比如專業醫生提供的心理治療或者是運動治療。
如果病情達到了中度以上,感到非常痛苦或是對生活造成了明顯影響,那么非藥物治療的方式能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這時候,藥物治療是更好的選擇。
如今,抗抑郁藥物可以選擇的種類比以前更多、也更安全。
通常規律服藥2-4周可以看到藥物的治療效果,而服藥的時間醫生會根據病情變化情況而定。
這是開始的階段,如果初期見不到效果,也請堅持。
如果對藥物治療有任何擔心,都請告訴你的醫生。
面對抑郁癥,家人和朋友能做些什么?
事實上,抑郁癥帶來的更多是內在的不好的體驗,而非軀體可見的損害。因此并不是那么容易分享,尋求身邊的人的支持和幫助變得十分困難。
但是對于抑郁癥患者來說,家人、朋友的支持是康復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力量。
家人和朋友可以嘗試以下行動,給予抑郁癥患者支持:
1.接納家屬得抑郁癥這一事實,避免指責
指責是容易的,但是于事無補,甚至會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
試想一下,指責一個遭遇了腿部骨折的人不能好好走路,會有什么效果呢?
對抑郁癥患者說要努力、堅強、想開點等等,都是無法起到作用的。
2. 協助患者尋求專業醫療團隊的幫助
許多患者病情嚴重到難以自己去看醫生,這時候家人和朋友更是重要。
抑郁癥不是不能治療的疾病,也沒有藥到病除的神藥。
在尋求專業幫助的過程中,需要辨別真假信息,找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斷和治療。
抑郁患者由于癥狀的原因,有時難以完成這項任務,需要家人和朋友最直接的幫助。
3. 傾聽和陪伴
有的患者愿意訴說,也許積攢了很多委屈,也許有很多的自我攻擊的行為。
如果能夠傾聽和陪伴,讓患者處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能夠幫助患者釋放自己內心的痛苦,減少自我傷害。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要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和醫生溝通,讓治療和康復的過程更加順利。
4. 不逼迫患者早點好起來
即使進入了規范治療的階段,病情改善也是需要時間的。
病情逐漸好轉的階段,家人朋友則需要鼓勵患者堅持治療以及堅持有利于康復的行為調整。
最后,抑郁癥是一個人漫長一生當中的一段經歷。
這段經歷中,一個人體驗了生命中極度低落的狀態,它使人痛苦,卻也拓寬了生命體驗的范圍,它也是一次重新審視生活的機會。
5.作為家屬,嚴防患者自殺自傷,做好監控,做好居家藥品管理,發現自殺苗頭,及時就醫。
如果你或者家人正處在這個經歷中,請竭盡全力穿過抑郁,別放棄,擁抱自己和對方。
本文由北京回龍觀醫院和京東健康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