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訂計劃
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是取得理想成績的第一步。計劃要具體、可測量、有行動方案、合理、有時間安排。
1.制定三年總目標。從小學高年級,初一、高一開始,每人就準備一個計劃本。在計劃本的扉頁上,確定自己三年為之奮斗的理想初中、高中、大學。確立后,時刻暢想目標,讓它成為一盞高擎的明燈,照亮三年的旅程。
2.制定階段性計劃。為了實現總目標,每一個學段都要制定計劃。計劃不僅包括每一學段自己要克服的弱科和不良的學習習慣,還要包括每一學期期中、期末的奮斗目標,奮斗目標要明確。另外,假期也要有學習活動安排,放假前,就要制定計劃。
3.制定周計劃。周計劃的制定一般安排在周六晚上,制定時要注意與對上周的反思結合起來,要有本周的小目標和主要任務及時間安排,注意學習心態的把握和調控。
4.制定日計劃。每位同學要準備一個小本,擺放在桌面上專門用于制定日計劃。每天晚上,拿出5分鐘制定第二天的日計劃。日計劃要注意和老師布置的作業結合起來,重點做好機動時間的計劃。日計劃一旦制定,就要堅決完成。“今日事今日畢”,“今日計劃今日完成”。每完成一項計劃,就要在計劃本上用“√”標出,直到最后完成。如遇特殊情況確未完成,要作為下一次日計劃的主要內容。
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力求做到計劃的持久性——要控制自己必須堅持下去,直到形成習慣;計劃的有效性--計劃內容必須有利于自己知識和素質水平的提高;計劃的可操作性--忌大忌空,又忌瑣碎,要切實可行,適合自己個性。
二、學前預習
“凡事預則主,不預則廢”,課堂就是戰場,學習就是戰爭,不能打無準備的仗。
1.明確要求。學習新課之前,同學們要專門擠出時間充分預習。時間的長短可根據各科學習內容的多少、難易具體來定。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邊讀、邊記、邊用不同符號圈連勾畫;要慢讀、細讀、反復讀,要有主動學習的動機,要帶著老師布置的任務去預習。
2.預習思考。預習的關鍵是思考。在預習過程中,同學們要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問題。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如果感到預習不太起作用,說明沒有認真思考,沒有提出高質量的問題,“高質量的問題”是學生預習理解深入的標志。通過預習,同學們就可明白學習內容的重難點,就會找出哪是基礎點,哪是模糊點,可為聽課做好充分準備。
在預習過程中,要樹立信心,要有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強大心理力量,從而保證良好的預習效果。
3.探究領悟。預習會遇到許多問題,對這些問題,要大膽動手解決,可以通過自我研究、查閱資料、同學討論等種種方式來解除困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培養自學能力。
通過課前預習,同學們可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習變得主動,從而提高學習效益。
預習有兩大優點,其一是聽課效果好。一般的問題自己解決,不懂的問題,由于急于學會,上課防止開小差,不會對老師講的不感興趣。對應用到的以前的知識提前復習,對學習差的學生也可以起到笨鳥先飛的作用。
其二是培養自學能力。一名學生最終要離開老師、離開學校,獨立面對社會,社會上的許多問題,需要自己學習和解決。預習就是要培養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在我們離開老師時,能夠獨立學習,終身受益。
三、專心聽講
1.做好課前準備。課間休息時,先準備好下一節課的課本、筆記本、工具書、隨堂練習本以及文具等必備用品后再活動。休息要充分、文明,盡快從上節課的思維中擺脫出來。提前一兩分鐘回到教室,對本學科上一節課內容做簡單回顧,提前進入學科思維。
2.調節精神狀態。起立時,要挺胸抬頭,從心理上調節好自己的狀態,做到精神飽滿;還禮問候老師時,要聲音洪亮,振奮精神;坐下后,暗示自我“本節課我要做個最好的自己”,并端正坐姿。
3.主動思考,積極問答。調動每一根神經,全力捕捉老師的每一個知識信息和思維信息,做到眼隨老師走,腦隨老師想,多思善想,主動聽課。要注意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課堂上要借助老師的問題情境,質疑問難,多問幾個為什么。要拓展解題思路,創新解題,注重一題多解,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不人云亦云。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與同學展開討論,并踴躍回答,發表自己的意見,展示自我風采。
4.課堂上要注意的問題。(1)以聽為主,以記為輔,處理好聽和記的關系。課堂上要以聽為主,以思為主,但為了克服課后“一聽就會、一放就忘,一做就錯”的現象,必須記好課堂筆記作為輔助。要記要點、記規律、記方法,課后再詳細整理,切不可因記筆記而影響了聽課。
(2)全神貫注,自我提醒。聽課要全神貫注,專注于課堂全過程。遇到困難或失去興趣,思想要開小差時,要及時調節精神狀態。不理解的問題暫時放過,課后解決,不可打斷思路,不要因小失大。
(3)做好小結,記好“備忘錄”。充分利用老師留下的三五分鐘時間,梳理課堂內容,總結規律方法,當堂內容當堂落實,并把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及課堂疑點記在“備忘錄”上。
四、及時復習
當天及時復習,能夠減少知識遺忘,易于鞏固和記憶。經常進行階段性復習,能使知識系統化、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同時,只有系統化了的知識,才有利于運用,有利于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過渡,有利于掌握更新的知識。看書、復習之后再做作業,作業的質量才會又快又好。有效復習要抓住如下幾點。
1.想。即回想,回憶,是閉著眼睛想,在大腦中放電影。應在每天晚上臨睡前安排一定時間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最有效的復習方法,也是查漏補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時,有些會非常清楚地想出來,有些則模糊,甚至一點也想不起來。能想起來的,說明你已經很好地復習了一遍。通過這樣間隔性的兩三遍,幾乎終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來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從頭再學。
3.看。即看課本,看聽課筆記。既要有面,更要有點。這個點,既包括課程內容上的重點,也包括回憶的時候沒有想起來、較模糊的“漏缺”點。
4.寫。隨時記下重難點、漏缺點。一定要在筆記中把它詳細整理,并做上記號,以便總復習的時候,注意復習這部分內容。
5.說。就是復述。如:每天都復述一下自己學過的知識,每周末復述一下自己一周內學過的知識。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堅持兩三個月就可以提高記憶力、概括力、領悟力、表達力,甚至是寫作能力。
五、獨立作業
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原因一般是前幾個環節沒有做好。有效作業要抓住如下幾點。
1.復習小結,鞏固知識。作業練習前要拿出5-10分鐘復習鞏固有關內容:強化知識記憶,熟悉例題解答,總結規律方法,從而形成知識的局部網絡。這樣,知識系統,規律明確,方法熟練,作業練習就會順利。
2.深入思考,獨立作業。作業是思考的鍛煉,也是習慣的養成。通過作業要培養自己動腦的思維能力、勤動腦的習慣意識,在作業中養成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考慮幾種新的解題方法,并獨立運用到作業中去。如果懶于思考,日久只會抄襲或變相抄襲別人的作業,使知識不鞏固,能力也形不成。
3.書寫認真,步驟規范。字要一筆一劃地寫,不準亂涂亂畫,有錯誤時用兩條直線劃去;步驟要合理,該幾步就幾步,該幾點就幾點,思路條理清晰,力戒雜亂無章。
4.規定時間,限時訓練。作業按時完成后,及時上交。這樣在單位時間內規范完成既定任務,正是對過程的規范。通過強化時間觀念,養成更科學的思維步驟、思維方法,從而鍛煉自己迅速、規范的思維能力。
5.認真糾錯,回查提高。作業發現錯誤,首先要認真研究,從知識、技能、非智力因素等各方面找明原因,然后記入錯題檔案,立即改正,并認真反思總結,杜絕以后再犯同樣的錯誤。
六、課外學習
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社會調查、科技活動、學習電腦、學科競賽,參加補習班、社會實踐等。課外學習活動是學生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自己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自己獨立學習和工作的能力,進一步激發求知欲望和學習的積極性。課外學習要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爭取老師的指導,提高課外學習的效果;
2.要盡可能與課內學習相結合;
3.時間要安排得當,不影響正常的課堂學習和鍛煉身體;
4.要盡量學練結合,腦手并用,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
5.對于某些學習差的同學,要盡量充分利用課外學習的時間補學基礎,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