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棉:黃曲霉素被檢出反映乳企自律問題
網易探索:最近在各大品牌的牛奶中被檢測出黃曲霉素M1,這是一種什所樣的毒素,它的毒性有多大?
王丁棉:這種毒素是一種真菌,它是由黃曲霉產生的劇毒物,是黃曲霉素B1的代謝物,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在1993年時就劃定為是致癌性很談的一種毒素,它的毒性強度可相當于氰化鉀的10倍。黃曲霉素對人、畜健康都會帶來傷害,對人體的肝傷害作用會更大一些;對奶牛的發情、流產、繁殖等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影響。這種毒素的特點,是對熱不敏感,它的耐高溫性較強,一般的溫度難于將它殺滅,即使用100℃進行20個小時的滅菌,也不一定將它徹底殺滅或去除。
網易探索:這種毒素為何會出現在牛奶當中?
王丁棉:這種毒素,它并不像奶牛布氏或結核病這樣的病毒那樣,它不存在奶牛對奶?;ハ鄠魅镜膯栴}。它出現牛奶當中,主要是從奶牛所飼食的一些霉變的飼料中轉化或殊留下來的。在奶牛的飼料中,例如玉米、豆粕、棉籽、棉籽粕、花生夫、木茨干片、木茨渣、啤酒渣、青貯飼料等,上述這些奶牛飼料如果保管存放不善,又或存放時間過長和受到受潮、通風程度等因素影響,由此會較易霉變而產生黃曲霉素。奶牛吃了帶有黃曲霉素的這些飼料,它就會像抗生素殊留那樣,有一部份會被體吸收沉積下來,最終流經乳房與牛奶被擠出來,而成為黃曲霉素問題牛奶了。
網易探索:在乳業運行中是否設置有對奶農或收奶站致癌物質檢測這些環節或要求?
王丁棉:關于對黃曲霉素等這些致癌物質檢測或控制,國家不論是在飼料、生鮮奶和牛奶產品,都設置和制定有具體的標準,不但政府有關部門在執行檢測,也要求企業加強自檢。也就是在飼料生產、牛奶生產、乳品生產這些環節,都制定有具體標準和要求實行檢測的。但檢測的密度及是否全到位,所有企業也不一定做得很好很到位。
網易:既然國家有標準規定也在檢則,那為什么還會出現在成品奶中還檢出有這種毒素?
王丁棉:據我所了解,這一次檢出,就是在政府有關部門的例行檢測當中被檢出。出現企業產品被檢出這種狀況,很明顯,這說明了這些企業在自律和經營管理方面出了問題,甚至可以說,被檢出的乳企在生產和質控方面均存在著-些重大的缺陷或死角。黃曲霉素的檢測,是屬于一個常規的自檢項目,也很顯然,當亊企業對自檢這個自律性耐制度或做法不夠完善,要不就根本上不會發生嚴重超標這種慘狀。凡涉及到食品生產的,食品安全問題不能有半點松懈或馬虎,否則,后果將是害己害人。
網易:有方法可以將黃曲霉素檢測出來嗎?如果奶源或產品檢測出黃曲霉素時,乳品企業應作如何處理?
王丁棉:目前對黃曲霉素的檢測方法是比較成熟的,檢測方法存有幾種。目前-些企業普遍使用的方法叫“霉聯法”,也有人在使用色普儀方又或是2314法。-旦奶源被乳企檢測出奶源含有黃霉素,乳企應對該批問題牛奶拒收。如果是產品在流通銷售環節被査出,乳企就應急時召回銷毀。
網易探索:我國在牛奶中旳黃曲霉含量指標是少,其它國家對此毒素持何態度?
王丁棉:黃曲霉素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性,都引起了各國政府廣泛高度的重視,有許多的國家均已制定了本國的含量標準。我國現行的標準是<0.5 微克/公斤,這一標準在全球中并不算低。
網易探索:牛奶中除了黃曲霉素之外,還有可能存在那些致癌的物質或毒素?
王丁棉:除了黃曲霉素外,在牛奶中可能出現的致癌物質,還包括有無機鋅、鉻、碘、鉛等這些物質,當然,其含量要在達超標時才會有那個可能的發生。另外,如果有人為了使牛奶達到殺菌防腐保鮮不那么容易變質,而人為地往牛奶直接添加使用雙氧水、二氧化氯等這些物質,也會使這些牛奶成為了“致癌”的問題牛奶了。
網易探索: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對這次的黃曲霉素事件與上次的三聚氰胺事件,兩者有什么不同?
王丁棉:從事件屬性或定性上,兩宗事件都涉及和屬于食品安全的事件。但具體定性而言,三聚氰胺是人為投入,而黃曲霉素則非人為故意投入,而是在生產過程中自然產生。此外,從化學性來說,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而黃曲霉素是一種真菌(細菌類)。就其毒性而言,前者為微毒,尚未明確是致癌物質;而后者為劇毒,己明確為強致癌物質。就兩宗事件對行業的影響程度而言,三聚氰胺事件對整個奶業行業的重創與打出程度更為強烈,涉及面也廣,且涉及到幾十萬個小孩無辜受害,事件本身它足己達到了使整個行業的信任度跌至極低點,行業的信用危機己出現,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巨大。而本次的黃曲霉素事件,涉事企業不多,消費者中未見死亡事件,事件本身的惡劣程度比前者輕,對行業的影響相對次之。
網易探索:如何才能杜絕或少發生類似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何對策?
王丁棉:當事企業以及未涉事的企業,都應從上述的事件中真正吸取教訓,應把食品質量安全視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更應該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與權益視為天職與生命。除了格守社會責任、行業道德和以良心去做人做事做產品做市場之外,對原料選材、奶源質量控制、產品加工質控、產品倉儲流通運輸等環節,及其每一個危機風險點,都務必至于嚴密的監管下和認真地組織生產。對奶牛養殖環節,務必把好進料質量關,不可將霉變質差的飼料投喂給奶牛食用,大宗飼料應在使用前再檢測一次;乳品企業在將生鮮牛奶收購到手后,應堅持作常規檢測,合格者方能讓其進入產品加工。只有從源頭上把好上述兩門關,乳企自己和消費者才會感到放心,才不會至再發生食品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