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經被誤認為是不明飛行物,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沒有合理解釋。但如今,我國科學家首次拍到在雷暴天氣出現(xiàn)的球狀閃電的視頻。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青海省一個雷暴天氣中繪制輻射地圖時,意外記錄下這個難以捉摸的發(fā)光球。光球從地面升起,變成一道閃電,在地上穿行15米,然后消失。研究人員說,它的直徑約5米,只出現(xiàn)了不到2秒鐘。這場發(fā)生在2012年的風暴的視頻和光譜,被認為是迄今為止自然界球狀閃電的首次科學記錄。
這項研究詳細內容發(fā)表在近期出版的《物理學評論快報》上,證實了球狀閃電的真實存在性,并提供了球狀閃電如何存在的重要線索。
球狀閃電是云層至地面的閃電,在持續(xù)發(fā)光期間水平移動。很早就有人目擊球狀閃電,但是由于其罕見性,沒有人拍攝記錄到這一現(xiàn)象。
此次蘭州西北師范大學研究人員使用光譜設備記錄了球狀閃電,從而能夠識別構成球狀閃電的主要元素。他們發(fā)現(xiàn)球狀閃電中包含:鐵、硅、鈣,這與土壤主要成分相同。
2000年,詹姆斯-迪尼斯等人曾發(fā)表研究報告指出,球狀閃電很可能是擊在地面上的普通閃電,它具有巨大的熱量,完全可以將土壤中的二氧化硅蒸發(fā)。
背景知識
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閃電的一種,通常都在雷暴之下發(fā)生,就是一個呈圓球形的閃電球。多少年來,科學界都認為球狀閃電是子虛烏有的現(xiàn)象,直到幾十年前才承認它的真實性。
傳聞有數百人看到過球狀閃電,但是數百年來它始終是一個難解之謎。以前的理論認為,微波輻射、氧化浮質、核能、暗物質、反物質和黑洞都有可能引起球狀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