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個做皮鞋代工的老板聊天,問他整個行業這幾年不景氣對生意有什么影響,他說不僅沒有,業務量比以前還多,但公司內部有點煩心事,因為前幾天副總告訴他有幾個核心員工要辭職,他非常生氣,但生氣也沒有用,最后加薪也沒有留住。 很多中小公司的老板在創業的過程中,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和組織結構的變化,管理能力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還有一些職場人士在到了一定的階段之后因為缺乏管理能力而不能向上升遷。這些都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我們先給出結論:第一是管理能力很重要;第二是管理能力可以經過自身努力來提升。
管理能力很重要
國內的很多中小企業的老板非常會抓住機會,面對各個行業的風口,他們幾乎每一個都抓住了,在這面可以說他們是一個很優秀的商人,甚至可以說是天才,但很多人在管理方面和組織方面卻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就像這位老板,他無法理解企業發展得這么好,給的是高于行業水平的薪資待遇,年底還有豐厚的獎金,這么好的一個平臺,員工為什么還要離開?我問是不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他說現在年輕人就是太矯情,拿那么高的工資還挑三揀四,不就是臨時讓他們成立一個新部門嗎,雖然職位降了,但獎金可能更高啊,但為了公司長遠發展,每個人都要做出適當的犧牲,說到這里我大概知道原因了。
這些老板跟外面的客戶打交道左右逢源,他們看起來具有非常高的智商和情商,可是在和自己員工打交道的時候,他們習慣了居高臨下,習慣了用談錢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他們認為經營是掙錢的事,管理是花錢的事,員工是成本,如果你要走,那我就把價格給你開高一點不就行了嗎?所以容易把管理、組織、文化看得非常簡單,完全忽視了員工的其他需求。
很多職場人士在經過幾年打拼之后升職了,以前在單獨的崗位上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深得領導信任,但一旦去帶領團隊工作,部門業績就非常差,成員流失率也上升。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們能夠有效的管理自己,但卻不能管理他人。用馬云的話來講,就是他們不會通過團隊去拿結果,這其實就是缺乏管理能力的表現。
所以不論是在創業過程中還是在職場上,管理能力都非常的重要。
管理能力可以經過自身努力來提升
首先申明老周的觀點:管理無定式,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管理法則,不然好的管理者只需要背書執行即可。
說到管理,我們先認識管理界兩個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彼得·德魯克,一位是亨利·明茨伯格。
一、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是現代管理大師,對世人貢獻卓越,影響深遠,被尊為現代管理之父、大師中的大師。
德魯克一生出版了39部專著,數百篇論文,僅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就發表文章36篇,其中7篇獲得了“麥肯錫獎 ”。這些著作和論文已被翻譯成37種語言,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被公認為是管理學中最好的著作,其中包括《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創新與企業家精神》、《21世紀的管理挑戰》等耳熟能詳的作品。
例如德魯克認為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并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范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大家看看今天在中國發展的最好的企業,華為,阿里巴巴等,幾乎每一次演講任正非和馬云都要談到企業的使命、價值觀等問題,正是有了使命的引導,這些企業才能克服困難持續向前,才能續寫企業一個又一個輝煌篇章。這個觀點可是德魯克幾十年前就提出來了,可見他多么具有前瞻性。
二、亨利·明茨伯格
我們再說說加拿大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他是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譽的管理學大師,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時也是國際管理界的叛逆者,因為他總針對管理領域提出打破傳統及偶像迷信的獨到見解,例如他不贊成管理學界盛行的MBA教育,他說MBA是因為錯誤的原因用錯誤的方式教育錯誤的人,他還說受過MBA教育的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前額紋上骷髏和交叉骨頭標志,下面再注明:'本人不能勝任管理工作。'
明茨伯格在管理領域沉浸30年,發表過近100篇文章,出版著作10多本,他的著作包括《管理工作的本質》、《組織的結構:研究的綜合》、《戰略的決策的制定》、《卓有成效的組織》等,在管理學界是獨樹一幟的大師。明茲伯格一直都以他在管理領域所提出的大膽、創新和頗具開拓精神的觀點而為人所矚目,他的思想非常獨特,人們按常規思路往往不太容易接受。也正因如此,他被很多正統學者認為是離經叛道的代表人物。
所以要深入認識管理,提升管理能力,這兩位管理大師的思想我們先要去了解一下。
三、個人提升管理能力的途徑
好的管理一般都具有時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點,管理者需要理論指導,更需要經驗的積累。管理是一門藝術,更像一門手藝,這個也是明茨伯格的觀點。他還認為特別是手藝,只能從實踐中學習。缺乏對手藝和操作感的把握能力,自以為絕技在身的理性分析者會給公司帶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所以老周認為提高個人的管理能力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不斷理論輸入
簡單來說就是不但學習管理理論,途徑有幾條:
(1)讀一本最經典的管理學教材,比如斯蒂芬·P·羅賓斯的《管理學》教材;
(2)反復閱讀管理經典,如德魯克、明茨伯格的管理叢書,經典有很多,很容易找到,但切記,經典要反復讀,隔幾年就在讀一遍,常讀常新;
(3)訂閱管理相關的期刊雜志,通過成功或者失敗的企業分析來吸取別人的管理經驗,不列書單了;
(4)看知名企業家的演講或采訪,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
(5)看優秀企業家傳記,以身效仿他們的方方面面;
(6)工作幾年之后去商學院系統學習一下,一般大學的商學院都可以,盡管明茨伯格非常不認同MBA教育,但去了肯定比不去強。如果有機會去長江、中歐甚至湖畔最好,說不定下一個中國100強就是你的同學了。
2.找機會輸出,不斷實踐自己掌握的理論
(1)創業實踐
(2)職場實踐
3.最終形成一套自己獨特的管理理念,不斷完善,成為自己的一門“手藝”
作者/熊老師(inte619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