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酷暑難耐,從今天開始,就進入到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啦!
三伏天的可怕之處在于,不僅熱,而且又悶又濕。更可怕的是,今年還是加長版的,足足有40天!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共10天
中伏:7月22日~8月10日,共20天
末伏:8月11日~8月20日,共10天
三伏天防病養生,解暑、祛濕是兩大主題。那么,三伏天該怎么吃,才能趕走體內的暑氣和濕氣呢?
初伏吃2瓜
剛進入三伏天,暑濕來襲,身體一時適應不了氣候的變化,就會沒胃口、脾胃不適。所以,入伏最該吃這兩種瓜,開胃促消化很管用~
1. 苦瓜——清熱降火
高溫下人很容易中暑和上火。苦瓜味苦性寒,清熱解毒又降火,這時候最該吃。
苦瓜所含的苦瓜苷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而且,它含有較多的脂蛋白和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強免疫、保護心血管。
★ 涼拌苦瓜
做法:將苦瓜去瓤,切成絲或片,用開水燙一下,再用涼開水過一遍,瀝掉水分,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拌出多種口味的涼菜。
★ 苦瓜海帶瘦肉湯
材料:苦瓜500克,海帶100克,瘦肉250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①將苦瓜切兩瓣,挖去核,切塊;海帶浸泡1小時,洗凈、切絲;瘦肉切成小塊。
②把所有用料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煲至瘦肉爛熟,調味即可。
★ 苦瓜海帶瘦肉湯
材料:苦瓜500克,海帶100克,瘦肉250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①將苦瓜切兩瓣,挖去核,切塊;海帶浸泡1小時,洗凈、切絲;瘦肉切成小塊。
②把所有用料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煲至瘦肉爛熟,調味即可。
2. 冬瓜——解暑祛濕
冬瓜含水量高達96%,熱量極低,清淡易消化,是消暑解渴的佳品。
而且,冬瓜擅長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濕熱難當的三伏天里,吃它再合適不過了~
★ 冬瓜盅
材料:薏米(炒過)、冬瓜、陳皮、扁豆、瘦肉、瑤柱
做法:冬瓜挖出瓜瓤備用,將其他材料洗凈放入冬瓜,倒滿清水,用保鮮膜封好放入鍋中,蒸煮2~3小時,待冬瓜肉半透明時即可調味食用。
冬瓜解膩,和肉是絕配,搭配不同的肉,能起到不一樣的養生作用:
有人可能會說,一提到三伏天,就想吃西瓜。但有一點要提醒大家:
三伏天千萬別毫無節制地吃西瓜,尤其是本身就脾胃虛寒的人。因為西瓜是生冷食物,吃多了容易傷脾胃,引起腹脹腹瀉。
中伏吃1花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最熱的時候,這時適合吃點解熱毒的草藥,比如金銀花。
金銀花素來是“草藥明星”,它性味甘、寒,可清熱解毒,一般比較適合泡茶喝。
★ 金銀花茶
做法:金銀花20克,煮水后加冰糖少許,或直接用開水沖泡,加蜂蜜調服。
加一物,作用大不同:
★ 五花茶
做法:金銀花、木棉花、菊花、槐花、葛花,取各等分,煎煮飲水。
廣東人常喝五花茶,因為南方夏季濕熱,而五花茶能清熱解毒、消暑去濕、涼血利尿、健護腸胃,對預防風熱感冒、上火有一定的作用,還能改善夏季輕度腹瀉、消化不良、大便稀爛等癥。
注意:五花茶性寒涼,不適合體質虛寒的人(比如平時就愛喝熱水、怕生冷食物)。
除了吃,金銀花還能外用。
金銀花泡水含漱,可改善因慢性口腔炎癥引起的口臭;煎水外洗,對治療濕疹、小兒熱癤、痱子,有一定的作用。
末伏喝3湯
整個夏天,脾胃為我們受納了太多瓜果冷飲,難免受損。所以,末伏既要解暑祛濕,也要護好脾胃,這3款湯水就比較適合:
1. 三豆湯——解暑祛濕不傷脾
很多人都會喝綠豆湯解暑,但是綠豆湯偏寒涼,喝多了容易引起脾胃不適,所以,末伏不妨換成喝三豆湯。
三豆湯中,綠豆清熱解暑,赤小豆祛濕,黑豆則健脾補腎。
綠豆和赤小豆偏寒涼,黑豆的加入,正好起到調和的作用。這樣一來,既能清熱解暑,又不易傷脾胃。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①將豆子洗凈,清水浸泡半天;
②將三豆放入鍋中,加水600毫升,小火煎熬成150~200毫升,加適量白糖或冰糖,連豆帶湯食用。
2. 烏梅湯——解暑開胃促消化
烏梅的酸味可刺激唾液分泌,生津止渴,北方人夏天就很愛喝酸梅湯解渴消暑。
除了生津止渴、解暑散熱,烏梅湯開胃促消化也很管用,適合天氣熱、沒食欲的時候喝。
材料:干烏梅、干山楂各150克,桂花、甘草各50克,冰糖適量
做法:
①烏梅干、山楂干用水泡開;
②茶壺內放入泡開的烏梅干和山楂干,加入桂花、甘草、冰糖,倒入適量沸水沖泡。
3. 四神湯——適合大多數人的祛濕湯
很多人知道長夏要祛濕,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祛濕的通通一鍋煮了吃。但不適合自己的,吃了不祛濕還傷身。
但不少人自己并不能辨清體質,那么小編給你支個招:選擇比較平和的祛濕食材。比如四神湯,不寒不熱,大多數人都能喝。
做法:茯苓、淮山、蓮子和芡實各20克左右,一起熬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