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古漢語中“三本”指人生在世的三種根本。現代
本科教育招生中,所謂的“普通三本高校”是
錄取批次和錄取順序排在老三,并不是說普通三本高校就比普通二本高校低一個層次和等級,普通二本高校就比普通一本高校低一個層次和等級,只不過是錄取批次和錄取
成績略有差異而已。三本院校的招生是通過學院辦學所在的省市,根據參加全國高考統一招生的招生計劃的基礎上,按錄取批次的方式進行的。 三本與一、二本都是屬于“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系列,學制都為四年,畢業證書和
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的“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證書。
目錄
古漢語中的三本:高等教育四個層次和等級大學層次和等級本科高校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123本高校的名稱123本高校之間名稱的變化123本高校的辦學體制也可以轉化123本的學歷123本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院校123本稱呼的來源本科與專科層次的區別123本之間的區別普通三本大學是什么概念“本科高校”的劃分大學生教育階段的形式兩種形式兩者區別大專包括高專和高職兩種形式國內“普通本科”的劃分高考中本科按批次劃分的三本本科招生入取“獨立學院”的性質獨立性民辦性三本院校的性質正規性公辦性民辦性合作性獨立性123本的性質正規性公益性多元性變化性統招性全日制性平等性三本院校的學歷文憑和招生3本繳學費和12本繳學費的方式不同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1.公辦高校2.民辦高校3.中外合作辦學4.獨立學院四種辦學形式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普通三本社會認可最近幾年關于“普通三本院校”的相關政策糾正對1、2、3本認識上的誤區“普通三本院校”最近幾年的就業情況“普通三本院校”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古漢語中的三本:高等教育四個層次和等級大學層次和等級本科高校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123本高校的名稱123本高校之間名稱的變化123本高校的辦學體制也可以轉化123本的學歷123本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院校123本稱呼的來源本科與專科層次的區別123本之間的區別普通三本大學是什么概念“本科高校”的劃分大學生教育階段的形式兩種形式兩者區別大專包括高專和高職兩種形式國內“普通本科”的劃分高考中本科按批次劃分的三本本科招生入取“獨立學院”的性質獨立性民辦性三本院校的性質正規性公辦性民辦性合作性獨立性123本的性質正規性公益性多元性變化性統招性全日制性平等性三本院校的學歷文憑和招生3本繳學費和12本繳學費的方式不同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1.公辦高校2.民辦高校3.中外合作辦學4.獨立學院四種辦學形式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普通三本社會認可最近幾年關于“普通三本院校”的相關政策糾正對1、2、3本認識上的誤區“普通三本院校”最近幾年的就業情況“普通三本院校”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展開
編輯本段古漢語中的三本:
三本指人生在世的三種根本。天地為生之本;先祖為類之本;君師為治之本。
編輯本段高等教育
四個層次和等級
(1)博士教育層次、(2)
碩士教育層次、(3)學士教育層次(
本科教育層次)、(4)
專科教育層次,分四個層次和等級,博士教育層次比碩士教育層次高一個層次,碩士教育層次比學士教育層次(本科教育層次)高一個層次,學士教育層次(本科教育層次)比專科教育層次高一個層次。本科高校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 :(本科教育層次)
編輯本段大學層次和等級
第一層次和等級:博士教育層次。
第二層次和等級:碩士教育層次。
第三層次和等級:學士教育層次(本科教育層次)。
第四層次和等級:專科教育層次。本科高校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
其實,本科高校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那就是“本科教育層次”,1、2、3本高校是屬于同一個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高校”只是側重不同,沒有高低之分。“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123本高校”兩者也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與高低之分,前者注重理論研究后者注重理論實踐應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后者重應用。
編輯本段123本高校的名稱
123本高校的名稱是高考入取時批次序號的名稱不是本科高校層次和等級的名稱。而、(1)博士教育層次、(2)碩士教育層次、(3)學士教育層次(本科教育層次)、(4)專科教育層次,才是大學的層次和等級的名稱。因為123本高校都是本科教育層次,所以123本高校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都是相等的本科高校。123本高校的學歷也都是相同的本科學歷,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側重不同。
編輯本段123本高校之間名稱的變化
其實123本高校都是平等的本科高校根本就沒有高低之分(學歷上也是如此,沒有高低之分),所謂123本高校實質就是第1批次、第2批次、第3批次不同批次錄取本科生的高校,都是平等的本科高校根本就沒有高低之分(學歷上也是如此,沒有高低之分),所以說123本高校的名稱不是固定的而是隨著每年高考批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把這些本科高校放在第幾批次上入取,完全是招生辦說了算!你這個本科高校今年是1本高校(第一批次入取),明年可能就是2本高校(第2批次入取),后年可能就是3本高校(第3批次入取),反之你這個本科高校今年是3本高校(第3批次入取),明年可能就是2本高校(第2批次入取),后年可能就是1本高校(第一批次入取),所以說123本高校的稱呼是隨著每年高考批次的變化而變化的,不是一個固定的稱呼名稱而是一個變量動態的稱呼名稱,不是
本科大學層次等級高低固定的稱呼名稱而是每年本科大學高考入取批次次序(動態)的稱呼名稱,所以123本高校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說明:123本高校之間雖然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但轉化后123本高校的辦學性質(公辦、民辦)基本保持不變,極個別高校的辦學性質有改變的也必須經過教育部批準;轉化后123本高校學費的收取會略有變化,但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由公辦2本轉化為公辦3本高校的“被定為國有高校實行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試點單位”。 學費要增加要按教育成本收費,由3本轉化為2本的高校學費仍保持原來不變還按以前的教育成本收費。)
編輯本段123本高校的辦學體制也可以轉化
為了深化
高等教育改革,優化
高等教育結構,國家根據需要也可以把部分123本高校的辦學體制(性質)進行適當地調整和轉化。(由部分公辦試點轉民辦;由部分民辦試點轉公辦。)
編輯本段123本的學歷
本科高考入取批次的不同,本科123本叫法稱呼的不同,本科辦學等級(部屬、省屬、市屬)的不同、本科辦學體制以及性質(公辦、民辦)的不同,由辦學體制決定的本科學費高低的不同,每個本科大學的校名不同,本科(123本)各大學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相同與不同與本科高校的層次和“學歷、文憑”水平的高低無關,所以123本高校是具有相同本科“學歷和文憑”水平的高校,只是側重不同,重點本科高校(985、211高校)重理論研究,
普通本科高校(普通123本高校)重理論應用即重點本科重研究,普通本科重應用。
編輯本段123本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院校
其實1本(包括重本和普通1本)、2本、3本和1、2、3專是一樣的都是社會上的人們按高考入取先后批次順序劃分的并不是按高校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等級來劃分的,因為123本大學同在“本科教育層次”,所以說1、2、3本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院校”沒有高低之分。
本科==1本(包括重本和普通1本)==普通2本==普通3本==相同水平的“本科學歷和文憑”(只是側重不同。)
普通1、2、3專也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普通大專院校”也沒有高低之分,也只是側重不同。123本稱呼的來源
1、2、3本都是本科高校是同一個層次和級別的高校按高考入取先后批次順序入取新生的。廣大的考生要明白,1、2、3本這個稱呼的來源和流傳以及叫法完全是來自民間(老百姓和網民),民間的人們是根據本科高考入取的先后批次而劃分得來的稱呼,并不是按不同層次和不同等級來劃分的,其實普通3本和1、2本是同一個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高等院校,都是“全日制本科高校”。1、2、3本,沒有高低之分本科==1本(包括重本和普通1本)==普通2本==普通3本==相同水平的“本科學歷”(只是側重不同),所謂的“普通三本高校”只不過是
錄取批次和錄取順序排在老三,并不是說普通三本高校就比普通二本高校低一個層次和等級,普通二本高校就比一本(包括重本和普通1本)高校低一個層次和等級,只不過是錄取批次和錄取
成績略有差異而已。
編輯本段本科與專科層次的區別
普通1、2、3專是
專科也是同一個層次和級別在不同批次入取,沒有高低之分,都是“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普通專科==1專==2專==3專==相同水平的大專學歷和文憑),學歷和文憑都是相同的,只是側重不同。
123本比普通123專高出一個層次和級別,也就是在學歷上123本比123專高一個層次和等級,假如本科(123本)好比是高中那么大專就是初中,假如本科(123本)是初中那么大專就是小學,可是123本之間只是入取批次不同,稱呼不同,層次和等級以及學歷的高低都相同,然而本科(123本)與大專(123專)之間不只是批次和稱呼不同的問題而是層次和等級以及學歷的高低差別不同。
但都是
全日制統招的正規的普通高等本、專科高校,文憑和學歷都是國家承認的全日制“
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文憑和學歷,本、專科的待遇都分別是一樣的,不論是幾本還是幾專。
編輯本段123本之間的區別
所謂區別:就是入取批次、成績、學費略有不同,還有辦學性質的不同,有公辦、民辦之分,但“公辦本科的文憑”和“民辦本科的文憑”也是相等的,都是相同水平的“普通高等本科文憑”。(本科文憑==公辦本科文憑==民辦本科文憑==相同水平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文憑”)。
從國際上看“私立”(民辦)大學要遠遠好于“公立”(公辦)大學,這從世界前十位大學的排行榜就可以看得出來:(只有一所大學是
公立大學其余全是私立大學。)
編輯本段普通三本大學是什么概念
三本大學和
二本大學和
一本大學(包括重本、普1本)都是個模糊的概念,是一個模糊的稱呼和叫法,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高校按高考先后批次和順序稱呼的。普通三本
院校和1、2本是一個層次和等級的,沒有高低之分(普通1本==普通2本==普通3本=相同的本科學歷),都是普通本科院校。 國家和教育部根本就沒有分1、2、3本(包括重本、普本)和1、2、3專,“本科”就是分同一層次的兩大類:“普通本科院校”和“重點本科院校”兩大類;“大專”就是分同一層次的兩大類:“高等專科院校”和“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兩大類。所謂的1、2、3本(包括重本、普本)和1、2、3專都是民間(老百姓和網絡上)的叫法和稱呼,概念非常模糊,國家和教委根本就沒有正式文件規定,大家所謂的3本、2本、1本(包括重本、普本)院校指的是錄取批次按先后順序放在第3批、第2批和第1批的大學,每個省的情況都不大一樣。比如
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在部分省份是在本科第3批次錄取,而在
遼寧等省是在本科2批次錄取;又比如
山東師范大學,在外省是放在2本批次錄取的,但是在山東本省就是1本錄取。就目前國家情況,知名大學停止擴招而高考報名人數不斷攀升,而有些實力的2本大學分數也比較高,造成部分考生不能選擇到自己理想的專業,預示著3本大學將成為高考戰場上考生的重點選擇對象。因為“
三本高校”開設的專業都是接近市場需求,最熱門的專業較多,所以“
三本院校”很受全國廣大考生們的歡迎和青睞。
編輯本段“本科高校”的劃分
一、按照教育實現形式來分本科主要包括:“重點本科院校”(包括985、
211工程之類的重點院校);“普通本科院校”(包括:普通一本、普通二本、普通三本 ) 院校“
統招”。
二、按辦學性質還可以劃分出“公辦本科”(公立本)、“民辦本科”(公辦民助性質、中外合作性質、純私立性質)。
三、按錄取先后批次順序劃分有一本(包括重點本、普通1本,第一批次大學)、二本(普通2本,第二批次大學)、三本(普通3本,第三批次大學)。都統稱為“本科高校”。
四、大本包括重點本科和普通本科兩種實現形式:985、211重點本科高校(簡稱重點本科)和普通123本高校(簡稱普通本科),一、二、三本高校是同等學歷和文憑的本科高校,不過“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123本高校”兩者也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注重理論研究后者注重理論實踐應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后者重應用。
“985和211重點本科高校”與“普通123本院校”同屬大本。(大本學制:大學本科4-5年,可申請學士學位)
編輯本段大學生教育階段的形式
兩種形式
1、大學本科(簡稱大本、本科、大學)。
2、大學專科(簡稱大專、專科)。兩者區別
1、學制:大學本科4-5年,大學專科2-3年。
2、
學位:大學本科可申請學士學位,大學專科沒有學位。
編輯本段大專包括高專和高職兩種形式
大專教育主要有兩種實現形式:高等專科學校(簡稱高專)和高等
職業技術學院(簡稱高職),兩者也只是側重不同,無本質差別,前者重能力(如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后者重技術(如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高專和高職同屬大專。
編輯本段國內“普通本科”的劃分
一、按錄取先后批次順序劃分有:普通一本(985、211名牌重點高校除外)、普通二本、普通三本。
二、按辦學性質還可以劃分出“公辦普通本科”(公立普通本科)、“民辦”普通本科”(私立普通本科)。
編輯本段高考中本科按批次劃分的三本
高考中本科按錄取先后批次順序劃分為三個批次,一本(包括重本、普1本)為第一批次、二本為第二批次、三本為第三批次,每年三本線有考生總成績而有所不同。一般所謂的“三本”本科高校主要是指:
獨立學院==獨立
二級學院(公辦民助性質)、
民辦高校(純私立性質)、中外合作高校(中外合辦性質)的本科專業、本科高校的專本連讀專業以及上述高校的普通體育和使用本省聯合測試成績的藝術專業。但這些所謂的三本高校不是永遠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每年高考批次的變化而有所變化的,每年123本高校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獨立高校: 具有“校園獨立、招生獨立、財務獨立,但教學管理、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等資源都與校本部共享”等特點,可以說,獨立高校可以享受知名大學的
教育資源和學術氛圍。
獨立院校的學費較高。考生在修完大學四年課程,在獨立院校順利畢業之后,可以獲得國家、(國際上)、社會上都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
學位證書”等兩個證書,與一本和二本大學相同。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獨立院校自己的證書,并以獨立院校自己的高校名稱具印。從全國范圍看,獨立學院自1999年6月誕生,是指普通本科高校依據相關規定,是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八號文件精神,按照新的機制和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獨立二級學院。獨立學院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國辦院校結合企業資本聯合舉辦、民辦大學掛靠改制和國辦大學獨立興建這三種方式。
編輯本段本科招生入取
123本高校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是幾本高校與高校的辦學性質(公辦、民辦)無關,與這個高校在第幾批次上入取考生有關。
本科高校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重點本科(985、211高校)和普通本科(普通123本)。
普通本科=普通1本=普通2本=普通3本=相同的本科學歷。
本科=1本(重本和普通1本)=普通2本=普通3本=相同的本科學歷(只是側重不同)。
因此說普通123本都一樣,重點本科與普通本科(普通123本)只是側重不同,沒有高低之分。
重點本科,只是在各省市入取第一批次(1本)重點線以上的考生。
普通本科,可以在各省市入取第一批次(1本)普通線以上的考生,也可以錄取第二批次(2本)普通線以上的考生,還可以錄取第三批次(3本)普通線以上的考生。
普通本科高校在各省市入取第幾批次(幾本)普通線以上的考生是完全由各省市招生辦按排。
編輯本段“獨立學院”的性質
獨立性
獨立學院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獨立學院還按國家有關教育事業統計工作的規定,獨立填報《高等教育基層統計報表》。在性質上是一所完全獨立的院校。民辦性
獨立學院的重要區別還在于其完全的民辦性,獨立學院由于其獨立性,其經費來源不是來自國家撥款而是由學院的舉辦方通過各種方式籌集得到,在經費、學費和其他一些相關的管理上也都是按照民辦大學的方式進行管理。
編輯本段三本院校的性質
正規性
3本高校都是國家教育部審批的高校。3本高校都是國家正規統招高校。3本高校學生的學籍都是電子注冊。3本高校都有固定的校舍和導師。3本高校都是全日制授課的高校。3本高校畢業生都持有三證:畢業證、學位證、派遣證。3本高校畢業生的學歷和文憑都是國家承認的。公辦性
少數3本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的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按教育成本收取學費,被定為國有高校實行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試點單位。民辦性
有的
公辦大學(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具有民辦性,完全是一所民辦的“獨立學院”,在性質上是一所完全民辦的獨立學院。
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合作性
無論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者)與
地方政府還是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高等教育機構,還是
中外合作辦學形式,都具有合作性。獨立性
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都具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獨立進行招生,獨立頒發學歷、學位證書,獨立進行財務核算,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都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獨立按國家有關教育事業統計工作的規定,獨立填報《高等教育基層統計報表》。在性質上是一所完全獨立的院校。
編輯本段123本的性質
正規性
123本高校都是國家教育部審批的高校。123本高校都是國家正規統招高校。123本高校學生的學籍都是電子注冊。123本高校都有固定的校舍和導師。123本高校都是全日制授課的高校。123本高校畢業生都持有三證:畢業證、學位證、派遣證。123本高校畢業生的學歷和文憑都是國家承認的。公益性
123本大學都是為大家的“公共利益”服務的,所以充分體現了123本大學具有公益性。多元性
123本大學的辦學形式是多元化的,不但有公辦大學、民辦大學、獨立學院、還有中外合作辦學等多元的辦學形式,充分體現了123本大學的多元性。變化性
123本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充分體現了123本大學之間的可變化性。統招性
每年123本大學的招生都是按國家的招生計劃實行統考招生的,所以123本大學具有統招性。全日制性
123本大學的統招生實行全日制授課,所以123本大學統招生授課時間具有全日制性。平等性
123本大學都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大學,只是側重不同,沒有高低之分,學歷和文憑也是如此,因此123本大學之間是具有平等性質的關系。
編輯本段三本院校的學歷文憑和招生
三本院校的招生是通過學院辦學所在的省市,根據參加全國高考統一招生的招生計劃的基礎上,按錄取批次的方式進行的。 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屬于“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系列,學制都為四年,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的都是以自己高校名稱具印,都是“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證書。所以“普通三本院校”的畢業生將獲得國家、(國際上)、社會上都承認的“普通本科學歷證書”。
編輯本段3本繳學費和12本繳學費的方式不同
3本的錄取方式和12本沒有什么不同的都是相同的。首先123本都是通過每年的高考按國家招生計劃人數統一招生錄取的,這個沒有疑問。只是繳學費的方式略有不同罷了,3本繳學費是在新生開學前基本繳齊,12本是在新生開學后基本繳齊,那為什么3本不和12本一樣在開學后繳學費呢?這里有一定的原因3本必須這樣做,因為大家知道3本的學費是按"成本收費",學費比12本學費貴有,有極個別家庭比較困難的新生由于繳不起學費就自動退學復讀了,這樣是必給此3本院校造成招生計劃(生源)人數和成本上的損失,如果3本向12本那樣開學后去繳學費,就會造成3本招生計劃(生源)人數和成本上的損失,這個損失是沒有辦法在開學后去彌補的,3本只有在開學前繳齊學費,才能彌補招生計劃人數和成本上的損失,開學前有極個別因家庭困難繳不起學費退學復讀的考生,會造成3本招生計劃人數的缺額,這些缺額可以在開學前補錄完成,這就是3本與12本在繳學費上不一樣的原因。
編輯本段我國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
1.公辦高校
公辦學校由政府財政撥款,國家出資辦學。2.民辦高校
民辦學校是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依法舉辦的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其辦學層次分專科和本科。3.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引進國外資金以及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教育技術、管理機制,聘用外國教師授課的一種新的辦學形式。4.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請者)與社會力量(合作者,包括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機構)合作舉辦的高等教育機構,辦學層次只有本科,但這類學校的本質仍屬于民辦性質。
編輯本段四種辦學形式高等教育的發展前景
公辦高校
公辦高校,雖然在我國目前在教學上處于領先地位的較多,但是公辦一直是國家在扶植著。由于公辦模式形成較早,目前招的生源也較好,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公辦將繼續領先,但是這只是指我國的一些辦得好的公辦大學。民辦高校
民辦高校,一個艱難快速發展的群體,目前我國民辦高校正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表現出很多發展不錯的民辦大學。因為民辦這塊,從資金到教學到管理,完全是民營,比獨立學院更獨立,所以在后續發展上雖有難度,但后盡比較足。民辦高校已經不再是10年、20年前的“三無”(無資金、 無師資、無校舍)狀態,而是越來越注重
校園文化建設,提高育人質量。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更注重自身辦學特色,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辦學資金來自民間,一般資金都比較雄厚,基本可以滿足辦學所需的建設,而且教學這塊可以享受該校母體的豐富教學資源,成長起來會很快,但獨立學院從本質上說還是屬于民辦,且以后肯定要脫離公辦母體學校,真正走上獨立發展的軌道。中外合作辦學
中外合作辦學,是引進國外資金以及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教育技術、管理機制,聘用外國教師授課的一種新的辦學形式。它對補充我國教育資源的不足,為我國培養國際型人才起著獨特的作用。從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推進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思路。因此,中外合作辦學當是我國融入全球化大潮的必然選擇,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我國高等院校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編輯本段普通三本
“普通三本”與傳統的本、專科培養學生的目標不同
“普通三本高校”,在管理上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有獨立的校園和辦學設施。如
廣東省的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北京師范大學
珠海學院等。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通常是由該獨立院校自行簽發,與所屬的大學關系不大。如中山大學南方學院頒發的證書是由南方學院本身簽發,而非由中山大學本部簽發。所以,普通三本院校與傳統的本科院校所培養學生的目標略有所不同。傳統本科(1、2本)(包括重本、普本)院校一般只注重的是學生的理論知識而普通三本院校,即注重于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培養面向科研崗位和基層職業崗位的科研型、實用型、技術型和技能型的全職型人才。說白了,也就是較注重傳授學生理論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增加學生的專業技能,而頒發的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
而專科學校,其實就是指
高職學院。這些院校偏重于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的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專門人才。說白了,也就是較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學生的專業技能。而頒發的學歷證書是屬于專科學歷,也就是比本科學歷低一個層次。
總結:傳統1、2本(包括重本、普本)院校一般只注重的是學生的學歷知識(理論知識),普通3本院校即注重學生的學歷知識(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能力塑造。專科院校只注重的是學生的能力塑造。
編輯本段社會認可
傳統的1、2本(包括重本、普本)院校、普通3本院校、專科院校的畢業證書或相關學位資歷證書,都是獲得國家、國際上、社會上承認的。在社會的大環境里,不同的企業單位所需要的人才各不相同。
專科院校,相對于那些需要專業人才的企業單位來說,專科院校出來的學生比較適合,因為他們認為專科學院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還行,而且也能懂得如何充分發揮該專業所需要的技巧技能。類似的工作范疇包括:電子、電器、汽車、運輸行業等。
而傳統的本科院校1、2本(包括重本、普本)的學生,則會在一些注重文筆工作的單(如寫字樓等)位較為吃香。相對于專科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傳統的本科院校的學生在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面較為優越,對于辦公室、寫字樓等工作環境更能適應并且發揮得更好。類似的工作范疇包括:秘書、文員、保險、
人力資源管理行業等。
普通3本院校的學生,不但具備傳統本科1、2本(包括重本、普本)的優勢也同時具備專科學生的能力。也就是普通三本院校的學生,即在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方面更優越,對于辦公室、寫字樓以及秘書、文員、保險、人力資源管理等行業的工作環境更能適應并且發揮得更為順暢。而且相對于那些需要專業人才的企業單位來說,普通三本院校出來的學生會比傳統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出來的學生更受歡迎,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傳統本科出來的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專科院校出來的學生只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普通三本院校出來的學生即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普通三本院校出來的學生,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會更優秀,而且更能懂得如何充分發揮該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所需要的技巧、技能。普通三本生不但會在一些注重文筆工作的單(如寫字樓等)位更吃香而且在那些需要專業人才的企業單位,類似的工作范疇包括:電子、電器、汽車、運輸等行業也更為優越。
總結:社會上的企業對于學歷證書等的認可關鍵在于該企業的性質,注重專業技能的企業單位較為愿意聘用“普通3本院校和專科院校”的學生,而注重文化修養和理論知識的企業較為愿意聘用“傳統的本科院校1、2本(包括重本、普本)和普通3本院校”的學生。
編輯本段最近幾年關于“普通三本院校”的相關政策
一、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高校獨立學院發放畢業證書有變,2003年普通高校獨立學院招收的新生,畢業證書不再發放校本部的證書,改發獨立學院的證書。學士學位證書還是由校本部發放。
二、按照教育部要求,從2008年開始,獨立學院錄取的本科新生,畢業時要統一授予獨立學院的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不再頒發母體高校的學位證書。
三、國家對“普通三本院校”的政策待遇:
根據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等有關文件精神,普通三本院校享受國家獎學金、
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可以在本地民政部門開具“貧困證明”開學報道后教給所讀院校申請“助學貸款”或在生源所在地申請
國家助學貸款。留學、考研、考公務員、戶籍管理,畢業生就業等方面與其他傳統普通本科(一、二本)學生享受同樣的政策待遇。
普通三本院校與傳統一、二本(包括重本、普本)院校的區別:
(一)、高考中本科按錄取批次順序劃分為三個批次,一本(包括重本、普本)為第一批次、二本為第二批次、三本為第三批次。
(二)、普通三本和普通一、二本在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都是普通本科層次的高校,沒有高低之分,所謂的普通三本只不過是錄取先后批次順序排在老三。):
普通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屬于“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系列,學制都為四年,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相等)水平的,是不標明幾本的,只表明是本科,都以自己高校的名稱具印,都是“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證書,所以普通一、二、三本的畢業生都將獲得國家、(國際上)、社會上都承認的相同(相等)水平的“普通本科學歷證書”。
所謂的區別:
1、是入取先后批次順序不同:一本(包括重本、普本)為第一批次、普通二本為第二批次、普通三本為第三批次。
2、是收取的學費不同:一本(包括重本、普本)、二本相對稍少一些,但一些轉設二本學費也相對稍高一些,普通三本院校學費相對也稍高一些。
3、一本是“公辦范疇”的;二本大多數是“公辦范疇”的,但有極少數也屬于“民辦范疇”的;三本:主要是指“獨立學院本科院校”(公辦民助,辦學范疇)、民辦高校(純民本,私人辦學范疇)、中外合作辦學的本科專業(中外合作,辦學范疇)、本科高校的專本連讀專業以及上述高校的普通體育和使用本省聯合測試成績的藝術專業。
編輯本段糾正對1、2、3本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1、-----錯誤認為1、2、3本(包括重本、普本)是不同層次和等級的高校.
糾正:1、2、3本(包括重本、普本)是屬于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高校,都屬于“本科”教育層次的高校,沒有高低之分,學歷上也是如此,都是相同的本科學歷,也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入取批次、成績、學費略有差異而已。本科==1本(包括重本、普通1本)==普通2本==普通3本==相同的“本科文憑”。
誤區2、-----錯誤認為“民辦高校”都是“普通三本院校”.
糾正:123本的劃分就是民間人們根據高考入取批次劃分的,而不是根據辦學性質(公辦、民辦)劃分的:
123本高校的劃分:
1本就是在第一批次投檔入取的高校。
2本就是在第二批次投檔入取的高校。
3本就是在第三批次投檔入取的高校。
是幾本高校與辦學性質(公辦、民辦)無關而與入取批次有關,有人錯誤認為民辦高校一定是三本高校,這是錯誤的。現在有很多2本高校就是民辦高校。
誤區3、-----錯誤認為1、2、3本(包括重本、普本)高校的劃分是按高校的專業等級劃分的.
糾正:1、2、3本(包括重本、普本)高校的劃分不是按高校專業等級劃分的而是民間(社會上、網絡上)的人們按高考錄取先后批次順序劃分的。
誤區4、-----錯誤認為“普通本科高校”(普本)與“重點本科高校”(重本)不是一個層次和等級的高校。
糾正:“普通本科高校”(普通1、2、3本高校)與“重點本科高校”(985、211重點高校)都是一個層次和等級的高校但實現形式是不同的:一是“普通本科高校”(普通1、2、3本高校)、二是“重點本科高校”(985、211重點高校)這兩種實現形式。
誤區5、------錯誤認為1、2、3本(包括重本、普本)高校的稱呼是“國家和教委”規定劃分的.
糾正:“國家和教委”根本就沒有把高校規定劃分為1、2、3本(包括重本、普本)高校,1、2、3本(包括重本、普本)高校稱呼的由來都是民間(社會上、網絡上)的人們按高考錄取的先后批次順序而得名。
誤區6、------錯誤認為普通3本高校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一定與傳統的普通1、2本高校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不同,還會標上普通三本的名稱.
糾正:普通1、2、3本都是屬于“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系列,學制都為四年,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都是相同的,是不標明幾本的,只表明是本科,都以自己高校的名稱具印,都是“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證書,所以普通1、2、3本的畢業生都將獲得國家、(國際上)、社會上承認的相同(相等)水平的“普通本科學歷證書”。
誤區7、------錯誤地認為“普通3本高校”的學生文憑是用金錢買來的錯誤看法.
糾正:“普通三本院校”新生的入取也是按全國統一高考、按計劃、按第三批次劃定的
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而入取的,與傳統的普通1、2本高校的高考招生同時同步進行的入取的方法也是一樣的,普通“三本高校”學生文憑的獲得與傳統的普通1、2本高校學生文憑的獲得方法也是一樣的,每科的成績必須達到普通本科成績的要求,才能獲得普通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不合格者發肄業證書、降級、或只能獲得兩證其中的一個“畢業證書”而“學位證書”且得不到)
“普通三本高校”的學費貴于傳統的普通1、2本高校的學費是另有原因, 3本學費貴是由于3本高校的辦學形式(體制)決定的。3本高校都是公辦高校和社會其它組織機構以及個人申請合辦的高校(獨立學院----公辦民助性質),也有私人自己辦的高校(私立性質),還有中外合作辦的高校(中外合作性質)等3本高校,這些高校國家在科研經費上不投資,因此這些3本高校的一切辦公以及科研經費全部都由學生的學費來承擔,也就是必須按本科生的培養成本來收費,因此3本學生每年的學費要高于公辦的本科生學費,公辦本科生學費便宜是公辦學生沒按本科培養成本收學費,是國家給他們承擔了其中的一半學費,自己承擔了一半的學費,所以說3本學生的文憑不是花錢買來的!是按正常的本科培養成本收費,經過3本大學的嚴格考核合格后獲得的!其實公辦生念大學的培養成本和3本生一樣多,只是國家給他們承擔了一部分學費而已。
因此說“普通三本高校”的學生文憑并不是用金錢買來的而是經過“全國統一高考、按計劃、按高考分數線而入取的”在校學生每科的成績必須達到本科成績的要求,才能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不合格者發肄業證書、降級、或只能獲得兩證其中的一個“畢業證書”而“學位證書”且得不到)
并不是向個別人想象的那樣,“三本高校”的學生交了高學費也不用高考了,錄取也不用看高考分數了,在大學上學也不用上了,也不用上課學習了,各科也不用考試了,等到四年時間一過就可以輕松地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了。
誤區8、------錯誤地認為普通1、2、3本高考入取時略有的成績差異將永遠地存在.
糾正:其實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只是證明你高中的學習成績,并不是證明你大學的學習成績。普通一本、二本、三本都是同一個層次和等級的普通本科院校,沒有高低之分(普通本科==普通1本==普通2本==普通3本==相同水平的“普通本科學歷和學位”)只是高考入取時批次、成績和學費略有差距而已,這只能證明考生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并不代表你大學階段的學習成績,雖然普通1、2、3本高考入學時的批次、成績略有差異,但大學畢業時這種入學時的微小差距也已經趕上、補齊,所以2本、3本的高校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比1本學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各科成績達到普通本科層次的要求,才能最終獲得兩證。(畢業證、學位證)、(不合格者發肄業證書、降級、或只能獲得兩證其中的一個“畢業證書”而“學位證書”且得不到)。
誤區9、------錯誤地認為本科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不同就是本科畢業證書“學歷和文憑”水平的不同.
大家不要把本科畢業證書的“本簿和顏色”和本科畢業證書的“學歷水平”相混淆,這是兩個概念,也就是說,本科畢業證書“本簿和顏色”的不同(因為123本各個大學的校名不同畢業證書的“本簿”就不同),不等于本科畢業證書的“學歷和文憑”水平”也不同(123本大學是具有相同“學歷和文憑”水平的本科大學,只是側重不同);本科畢業證書的“學歷和文憑”水平”相同,不等于本科畢業證書的“本簿和顏色”也相同。
誤區10-------錯誤地認為123本高校的名稱是本科的層次和等級。
其實123本高校的名稱是高考入取時批次序號的名稱不是本科高校層次和等級的名稱。而(1)專科教育層次、(2)本科教育層次、(3)碩士研究生教育層次、(4)博士研究生教育層次,才是大學的層次和等級的名稱。因為123本高校都是本科教育層次,所以123本高校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之分,都是相等的本科高校。123本高校的學歷也都是相同的本科學歷,沒有高低之分,只是側重不同。
誤區11------錯誤地認為123本高校的名稱是固定不變的。
123本高校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因為123本名稱是高考入取批次序號(動態的變量)的名稱。今年你這個高校是3本(第3批次入取新生的本科高校),明年也許是2本(變為第2批次入取新生的本科高校),后年也許是1本(變為第1批次入取新生的本科高校),反之也有可能,因為123本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不是固定不變的。 (123本名稱的變化是隨著每年高考本科批次的變化而有所變化。)
誤區12-----錯誤認為123本高校稱呼叫法的不同與本科大學層次的高低和本科學歷的高低有關。
123本大學都是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大學,都是平等的本科大學,學歷也是相同的本科學歷,只是側重不同,沒有高低之分。所以不要以為12本大學的層次和等級有多么的高?不要以為3本大學的層次和等級有多么地低?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123本大學的稱呼只能證明高考時這個本科大學是第幾批次入取新生的本科的大學,被各批次錄取的新生也只是說名你是被123批次本科錄取的新生。所以說123本高校稱呼叫法的不同與本科大學層次的高低和本科學歷的高低無關,123本大學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沒有層次、等級的高低之分,也沒有畢業生學歷的高低之分 。
誤區13------錯誤認為123本高校入取時成績的不同就是大學本科學歷和文憑的不同。
首先確定,123本大學是具有相同的本科學歷和文憑,只是側重不同,這種結論是正確的。
因為大家知道,本科只有一個層次和等級那就是 “本科教育層次”,123本又是屬于同一層次和等級的“本科教育層次”的高校,所以123本大學的學歷和文憑是具有相同的本科學歷和文憑,只是側重不同,沒有高低之分。
123本高考入取時的不同成績只是代表考生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并不代表大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就向中考一樣,上高中階段入學時的不同成績只能代表考生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不能代表考生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一個道理,雖然高中入學時考生的學習成績各不相同但經過3年的努力,大家的各項學習成績達到了高中水平標準,大家都獲得了相同的高中學歷和文憑,沒有高低之分。
因此123本的考生如果在大學階段大家四年都能夠努力學習到畢業時各項成績達到本科標準,大家都能夠獲得兩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那么123本大學的學生就具有相同的本科學歷和文憑, 沒有高低之分。
誤區14----錯誤認為123本畢業證書的校章不同就是123本畢業證書的層次和等級不同。
123本
大學生不是一個大學的學生,而是不同大學的學生,即使是同一個老師教學,也不可能發同一個大學的本科畢業證書。雖然發自己本科大學的畢業證書,但這不影響123本
大學畢業生都是具有相同的本科學歷和文憑,沒有高低之分。
123本大學本簿的外表和顏色以及內容都是相同的,都是教育部統一印制的本科畢業證書,只是本簿內的校章不一樣(有1本校章,有2本校章,有3本校章)而已!但這不影響123本大學畢業生都是具有相同的本科學歷和文憑,沒有高低之分。
就向我們念高中一樣,有讀1高的,有讀2高的,有讀3高的,123高的畢業證書本簿的外表和顏色以及內容都是相同的,都是教育部門統一印制的高中畢業證書,只是本簿內的高中校章不一樣(有1高校章,有2高校章,有3高校章)而已!但這不影響123高畢業生都是具有相同的高中學歷和文憑,沒有高低之分,123本畢業生也是如此。
誤區15----錯誤認為3本的本質就是企業就是只為了斂財賣文憑。
有人錯誤認為三本的本質就是企業既然是企業就是只為了贏利,贏利的方式就是賣文憑斂財。有人為什么會這樣錯誤地認為呢?就是因為3本高校由企業投資注入資金。多數3本高校由企業投資注入資金沒有錯!但企業只是投資注入資金,3本大學的領導和教學管理都是聘用或委派懂教育內行的專家或教授曾經擔任過12本大學的領導來管理的!這和12本大學有什么不同呢?只不過就是辦學資金來源不同罷了?12本大學是國家投資注入資金,12本大學的領導和教學管理也是用懂教育內行的專家或教授管理的!所以123本大學的領導和管理都是一樣的!既然123本大學的領導和管理都是一樣的而且12本大學的本質不是企業,那么3本大學的本質也就不是企業。既然3本大學和12本大學的本質一樣不是企業那么就不存在3本大學的辦學只是為了贏利,也就不存在3本只是斂財賣文憑。
編輯本段“普通三本院校”最近幾年的就業情況
具教育部的一位官員說“普通三本院校”質量好。“普通三本院校”所培養的學生與傳統普通高校本科學生相比,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應用技術能力;與高職學生相比,有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理論,具備一定的創新與技術革新的理論能力。近年來,全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普通三本院校”卻達到了較高的就業率,普遍在80%以上,成為高校就業一個奇觀。“普通三本院校”能取得如此高的就業率,其成功的秘訣在哪里呢?緊密結合市場需求培養人才。讓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將來崗位工作的要求“零距離”接近,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實踐學習,培養出了很多“應用性、復合型、一專多能”的人才。“普通三本院校”是最近幾年以“新型模式”創立起來的“普通本科高校”,這些以新型模式創立起來的“普通三本院校”,改變了傳統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傳統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已經嚴重脫離了社會的實際需求,只重理論,不重實踐,導致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這是傳統高等教育的短板,特別是傳統高校的教學模式就是這種)注重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在具備“系統的學科基礎理論”基礎上,也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與技術革新的理論能力”。其實,每個過來人都知道,現在企業需求的人才,除了學歷外,更看重的是人才的職業素養和工作技能,有了這兩個條件,你也符合了企業的崗位需求,就有了就業的保障!,而假如你不符合這兩個要求,也就不符合了企業的崗位需求,這樣的畢業生也就不能錄用!只要選擇合適的新型的學習模式,在學習過程中,即能兼顧學歷和技能,畢業后,還怕就業嗎?我們考生完全可以考慮選擇一種全新的尚未被普遍關注的“普通三本高等教育模式”那就是:“本科學歷+技能”的新型教育模式:以理論學習課程為基礎,強化相關的專業技能,既能確保相關專業課考試通過,還能學習到就業的專業技能,這是一個全新的舉措:即把傳統的高等教育和技能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廣大的考生同學們,我們完全可以去嘗試這種全新的應用型的高等教育新模式!確保學歷和技能雙豐收!
由于“普通三本院校”的學生既有本科學歷和技能又有很好的工作經驗在畢業時已無需再培訓即可上崗,因而在市場上十分走俏。通過幾年的發展,“普通三本院校”已經成為全國各行各業(大、中、小企業)、科研單位,招聘人才的首選基地。
編輯本段“普通三本院校”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
首先,“普通三本院校”招收本科層次的學生,優于“大專院校”,而且“普通三本院校”的學生享受與其它傳統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同的待遇。其二,“普通三本院校”的專業設置比較靈活,一般根據本校師資力量較雄厚,市場需求大而設專業,因此“普通三本院校”一般開設的都是新興的、熱門的應用型學科,從而在一定層面上滿足了那些因分數不夠而不能如愿讀上好專業的考生的心愿。同時,“普通三本院校”因為直接與市場掛鉤,特別重視實踐和實習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生擁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這一點又優于大多數普通公辦本科院校。
人們普遍確信,經過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和各級政府的積極扶持以及“普通三本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明天“普通三本院校”必將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