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黃草雪山邊,兩條平行的鋼軌穿過西部安全屏障——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這個闔家團圓、萬家歡聚的日子里,有這樣一群人,卻依然像往常一樣,守護著西部大動脈的安全暢通。
農歷除夕,記者來到位于河西走廊腹地的世界高鐵海拔最高車站軍馬場車站,白天的這里,雖然被火熱的太陽包裹著,但依舊寒風凜冽,風拍到臉上如同藤條鞭打一般,稍微走快幾步或者一個深蹲,頓時就會感到缺氧難受。
吃過晚飯,楊存才繼續坐在行車室調度臺前開始傳達當晚的調度命令。這已是他第7年在工作崗位上度過除夕夜。
56歲的楊存才老家在武威,目前是武威南車務段的一名職工。作為共產黨員的他主動請纓,要求去艱苦的鐵路沿線,2014年年底蘭新高鐵開通,他來到了軍馬場車站,這一待就是7年。
按往常一樣,除夕當天,他和站長古榮欣早早起來,開始整理著裝,打掃衛生,張貼春聯,為兩個人的年夜飯做好提前準備。
楊存才告訴記者,每年春運期間,這條高原高鐵線路任務更加繁重,每天除了盯崗以外,他們還要配合站區電務、工務、供電等部門進行線路維護檢修。
軍馬場車站是蘭新高鐵上的制高點,是武威南車務段管轄的一個三等越行站,一名站長,一名值班員,兩個人擔負著這里的工作重任。這里人跡罕至、風雪肆虐、高原反應強烈。平均海拔3600米,年平均氣溫只有零下4、5度,空氣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80%。有時一天就要經歷四季,時而陽光直射,時而陰云密布,時而雨雪交加,時而大風呼嘯。
“在這里長年流行著這么一句話,“這里一年只有兩個季節,一個是冬季,一個是大約在冬季。”蘭新高鐵開通后,我到軍馬場車站也有三個年頭了,也是第三個年頭在軍馬場車站過春節了,雖然是一個三等越行站,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接發列車,把好應急處置,夜間“天窗”維修作業盯控。站好每一班崗是我們的責任,保證祁連山隧道群安全暢通是我們的使命。”軍馬場車站站長古榮欣說。
春節期間,對于軍馬場整個站區來說,工作強度沒有因為春節而絲毫減弱,大家放棄休假,在深夜里對管轄的線路和隧道進行檢查維護,在刺骨的寒風中為線路安全排除隱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成為高鐵線路背后的“守護者”。
在平日里就不辦理客運業務的軍馬場車站,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顯得更為安靜,臘月二十九多數職工交接班后早已踏上了回家路。“這一天看著來回穿梭的列車,其實我們也挺想家的,列車駛出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宋輝說。
老家在陜西咸陽的宋輝是一位90后,29歲的他是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軍馬場綜合維修工區工長,前兩年因為工作原因,春節沒有回家,去年才結婚的他,本來打算今年春節回家和父母妻子團聚,但今年因為疫情防控,他依然選擇了堅守,為旅客安全出行值班值守。
宋輝他們工區承擔著蘭新高鐵上下行140公里線路和祁連山上7座隧道的養護維修任務。按往常一樣,農歷大年二十九19時開始班前教育學習,22時,職工們開始清點檢修設備,23時準時進站開始作業,凌晨5時整個作業檢查結束,每次從作業準備到巡護檢查結束,時間達到12個小時。
軍馬場海拔高、氣溫低,作業難度大,對此,軍馬場綜合維修工區加大設備檢查頻次,尤其對道岔及融雪裝置進行了重點檢查,確保設備安全。
在這個只有冬季和大約在冬季的無人區里,軍馬場站的鐵路人早已把車站當成了家。他們把使命和擔當,把愛企情和愛國心一起種在了巍巍祁連山下。
由于白天高鐵要不間斷運行,晚上23點到次日5點之間,要完成對管轄內高鐵線路和供電、信號設備的維修和養護,這樣日夜顛倒的日子是他們的工作常態。深夜時,氣溫降至零下20多度,與他們相伴的只有腳下的鋼軌和頭頂上的圓月。
除了夜間忙“天窗”,他們白天要繼續對設備進行巡視檢查。蘭新高鐵自開通運營7年以來零失誤、零意外,安全護送每一位出行旅客的“好成績”也充分證明了這群默默奉獻的鐵路人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雖然有苦,但生活也有樂,這些堅守在世界高鐵海拔最高點的鐵路人用自己的方式迎來新年鐘聲。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守和努力,才能保證旅客列車的安全。
愿這里的大山更美,更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