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我感覺自己太失敗了,直到找工作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干哪一行,不知道自己能干好什么,我的生活沒有熱情,工作沒有激情,更多的時候感到生活的無聊和無趣。如何才能培養發掘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真正的內在持續動力?
只有在興趣范圍內做事,你才能充滿熱情,才會認真,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在上學的時候,我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興趣、愛好。各種特長班、興趣小組,也從來沒參加過,即使參加了也是父母的意愿。別人練歌、練舞、練畫、練身體的時候,我并不在意。
然而,當我畢業后,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歡和擅長的工作,愛好體育的人做了體育老師,愛好唱歌的人在為自己的歌星之夢奮斗,愛好繪畫的要立志做個好的插圖師,只有我不知道做點什么好。有時候仿佛自己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也什么都不會;有時候仿佛自己的興趣又很廣,什么都可以做做。
突然間,我感覺自己太失敗了,直到找工作的時候,也不知道自己適合干哪一行,不知道自己能干好什么,我的生活沒有熱情,工作沒有激情,更多的時候感到生活的無聊和無趣。如何才能培養發掘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真正的內在持續動力?
很多年輕人,對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除了沒有人生理想外,很大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曾經有好幾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后,托我找份好工作。當我問起他們想進哪個行業的時候,他們的回答幾乎異口同聲:"都可以!"我又問:"有什么興趣愛好,或者特長?"答曰:"沒有,只要有份工作就行!"
這種態度,即使找到了工作,未必是他們喜歡的,也未必是適合他們的。其實,我也知道,他們的內心也是痛苦的,苦于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苦于沒有自己的愛好和特色。所以他們沒有方向。沒有方向感的人當然容易迷路。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意思是一個人只有對某件事物產生了興趣,才可能將它做得最好。興趣,就是一些你喜歡做的事,每當你做著時,你會感覺到很輕松、很投入和有想永無止境地做下去的感覺。
每個人都應該了解自己的興趣,找到自己的特長,并在熱愛的領域中發揮自己的潛力。有的年輕人對什么都感興趣,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找工作的時候就沒有競爭力;有的年輕人興趣面太窄,以至于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還有的年輕人工作和興趣不一致,工作起來力不從心。
世界頭號投資大師巴菲特,小時候是一個內向而敏感的孩子,無論是讀書還是在生活中,他的表現與一般孩子無異,甚至還不如。許多人都嘲笑巴菲特行動、思維緩慢,但巴菲特卻將這一弱點轉化為自己最大的優點--耐心;同時,他還發現自己對數字有天生的敏感,并對其充滿了興趣。
在27歲之前,巴菲特嘗試過無數的工作,做銷售、充當法律顧問、管理一家小廠,但最終他結合自己的優點--耐心、對數字敏感,將自己的職業轉向為一名投資家。在明確的職業規劃引導下,巴菲特拒絕許多外來的誘惑,也忍受住壓力,堅定不移地按著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前進,最終成就一番驚人成就。
年輕人不要動輒說自己沒什么愛好,也不要說自己好像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每個人必定會有一些愛好,只是你自己還沒有發現。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你可以問自己:
對于某件事情,你做起來是否很輕松?
重復了多次,你是否仍不感到厭煩?
完成了之后,你是否有一種滿足感?
你是否愿意去學習它?
是否有件事情是你一直所向往的?
你還可以回顧一下平時的生活。在工作之余,你是愛好玩游戲還是養寵物?是愛好跑步打球還是繪畫攝影?是愛好美容打扮還是寫作讀書?這些都能潛在的表明你的興趣所在。
從現在起,挑出自己最擅長的興趣來發展,把興趣和能力結合起來。如果你堅持認為自己找不出興趣,認為自己沒什么特長,那就盡可能多地給自己一些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比如,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課題和老師,然后從中挑選你感興趣的。或者通過圖書館、網絡、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唯有接觸,你才能嘗試;唯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有時候,你之所以對任何事都沒有激情,是因為自己接觸面不夠廣,對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又怎么能談得上是否喜愛呢?不斷地開拓自己的視野,不僅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不要以為興趣就是與生俱來的,有的興趣其實是可以培養的,一些東西,也許一開始你只是稍微有些興趣,然而越接觸越深入,會越不舍得放手,那么,那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這也需要你平時廣泛地接觸,不要懶惰。
每個年輕人都應該發展和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并將其變成自己的優勢和能力,這便是你立足于社會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