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瘋癲史鑒
據說北宋時期,文學家蘇軾跟好友佛印法師相處的時候,總喜歡賣弄口舌占些便宜。有一次兩人對坐論佛時,蘇軾笑著問道,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說,我看你像佛。蘇軾聽后哈哈大笑,對佛印調侃道,你知道我看你坐那兒像什么嗎?一攤牛糞。佛印笑而不語,絲毫沒有生氣。
蘇軾回家后炫耀這事兒,蘇小妹對哥哥蘇軾呵呵冷笑:佛家有經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里有佛所以看你像佛,你看佛印像牛糞說明你心里有什么?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有什么樣的心情,就能看到什么樣的風景。從美好的事物中享受美好,并領略其中的趣味,就是所謂的欣賞。
懂得欣賞的人會充分尊重別人的理想。東漢初期,有一個叫馬援的年輕人,祖上因為謀反被殺,連續兩代人受累,家道中落很難入仕,但馬援的志向卻很遠大。
馬援的哥哥馬況對弟弟的異常表現,時常感到驚奇,不過卻沒有出言打擊。馬況安慰弟弟說,你有才華,一定會大器晚成的。好的工匠不把沒有雕琢過的玉給人看,你可隨你的愛好去做,他日必定能光芒四射。
馬援得到哥哥的鼓勵后信心更足,常常告誡自己和身邊的人,大丈夫立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后來馬援終于得遇明主,追隨光武帝劉秀為天下統一立下汗馬功勞,以馬革裹尸的氣魄,成為東漢開國名將。
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創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尊重的需求處在第二位。尊重需求被滿足的時候,人就會產生強烈的愉悅感,會提高對自己的信心,也會提高對別人的認同感。
懂得欣賞的人,會真心的,不帶偏見的從別人身上發現更多的優點,為自身的成長汲取營養。西漢學者著名學者揚雄,非常欣賞司馬相如賦,每次自己作賦,都要拿司馬相如當榜樣模仿。
在不斷的模仿學習中,揚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成帝時期,揚雄應召為皇帝做賦,《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四賦陳述鋪陳非常精彩,其說理諷諫的功底還要強過司馬相如。
尤其是《蜀都賦》,揚雄在其中描繪了成都的秀麗山河及當地富饒的物產,開創了后世京都大賦的先河。除了辭賦外,揚雄還精通儒學,淵博的學問冠絕一代人,當時有人甚至曾將揚雄跟孔子相比較。
欣賞,尊重,學習。不斷為自己鋪路,自然也就越活越好。當然懂得欣賞,并不是別人的過錯都視而不見,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接受事實的情況。然后用一種發展性的眼光,去相信別人以后的改變。
欣賞也是一種等待,我們有理由相信欣賞的種子,在時間的醞釀下一定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感謝你的耐心閱讀,感覺還不錯的話還請花費幾秒鐘時間點贊或評論支獎勵一下,如果愿意關注那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