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源于它本身的藝術內涵以及人們對美的追求,書法作為一項藝術創作,應該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像王羲之、顏真卿等人的書法作品之所以被奉為神作,就是因為他們的字有一種公認的價值,大家都覺得它賞心悅目,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作品,而現在書法界大行其道的丑書,卻背離了大眾的審美觀,成了媚俗之作。
歷來的書法大家,都講究“法度”,這也是現在很多書法初學者都要學習臨摹的原因,有些字的筆畫和結構,都是經過古人無數次的摸索和實驗而總結來的,可說是一種最協調、最讓人看起來舒適的一種字體,而現在的“丑書”基本是講究隨心所欲,怎么丑怎么寫,寫完之后,甚至自己都不認識,這樣的字就是一種笑話。
每一個時代,都有人在尋求藝術探索和發展,但這個方向應該是以符合公眾審美為前提的,書法發展千年來,“丑書”也不是當代書法家的產物,早在元代時期,就有一名叫做楊維楨的書法家,他的字另辟蹊徑,狂放不羈,堪稱“丑書鼻祖”,看了楊維楨“丑書”之后,才發現現在所謂的“丑書”根本就不是書法。
楊維楨不但在書法方面有獨特的創意,而且還能作詩,會畫畫,對于音律也十分擅長,從楊維楨的穿存世作品來看,他的書法風格融合了漢隸、章草的古拙筆意,又吸取了二王的行書之風韻,之后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不拘一格的獨特風格。
楊維楨的“丑書”并非隨意涂畫,他的字中拙中見巧,看似雜亂無序,實則頗有講究,而且其行書和草書功底深厚,“丑書”也是他對藝術的一種自我創造,而且他的性格嫉惡如仇,極其鄙視無才德之人,他能創作出這種書法,和他的性格也不無關系。
由此可見,真正的丑書應該是在自己的書法功底到了一定水準,從而尋求藝術突破時所經歷的過程,雖然有時可能不能被大眾接受,但離不開對美的追求,反觀現在的丑書作品,完全背離了這個方向,只能被大眾所拋棄,不知道大家對現在的丑書有什么評價呢?
本文責任編輯:舜錦
聯系微信:shufav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