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為大家分析了一類常見的肩胛骨不穩定狀態,即靜態時從背側觀察個案,能夠清晰的看出肩胛骨下角是“翹起來”的。
我們已經知道此類伴隨肩胛骨下旋的異常,
胸小肌、肩胛提肌以及菱形肌
可能存在張力過高的情形,
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夠忽視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上斜方肌。
上斜方肌的功能
我們先來看上斜方肌的兩個功能:
01
它可以和肩胛提肌一起上抬肩胛骨,
即在休息位置上,肩胛骨在胸廓上向上移動的動作。
02
上斜方肌與下斜方肌、前鋸肌一起負責肩胛骨的上旋。
在手臂的外展或屈曲的動作中,
肩胛骨的上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外展動作為例,
當手臂外展超過30°時,
肩胛骨的上旋動作開始產生,
并基本上滿足盂肱關節與肩胛胸壁關節2:1的運動比例:
盂肱關節每運動2°,肩胛胸壁關節則運動1°。
這種精準的肩胛骨與手臂的協同動作被稱為
肩肱節律。
所以,
當手臂外展90°時,肩胛骨上旋30°;
當手臂上舉180°時,肩胛骨上旋60°。
此時肩胛骨下角正好在腋窩的下方,
并且與腋中線(腋窩中點向下的垂線)呈一條直線。
肩胛骨的穩定需要依靠與其相連接的肌肉各司其職。
在正確的時機、正確的位置協同啟動,
才能夠確保在運動中肩胛骨處于胸廓正確的位置。
這樣才能使上肢更有效地發揮功能。
也就是說,
肩胛骨的穩定需要
“天時”、“地利”、“人和”,
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
都有可能造成“整個系統的崩盤”。
在這里上斜方肌無疑是我們理解這類問題的一個切入點。
上斜方肌動態評估
我們來看《臨床肌動學》對于此類問題的經典描述:
“當下斜方肌與前鋸肌無力時,上斜方肌就會勝過這些肩胛骨上旋肌(下斜方肌和前鋸肌),產生肩胛骨上抬而非旋轉,造成盂肱關節的擠壓”。
所以,
上斜方肌雖然也參與肩胛骨的上旋動作,
但是在手臂外展的過程中
它一定不可以出現過度激活,
否則會出現聳肩,
甚至只有通過側屈脊柱才能勉強抬起手臂,
這是非常典型的上斜方肌的代償方式,
可以作為上斜方肌動態評估的一種方法。
此外,
為了確認上斜方肌在肩關節外展過程中
是否處于過度激活狀態,
治療師可以將手放在被檢查者的上斜方肌處,當上舉手臂時監測肌肉的收縮,
如果肩關節外展30°內感覺到收縮,
那么上斜方肌是過度激活狀態。
我們也可以通過肌肉長度測試
來檢查上斜方肌的緊張度。
方法是客戶屈膝,仰臥于治療床。
治療師坐于床頭,
一只手固定客戶肩膀,
另一只手托住客戶頭部向對側側屈,
一旦感覺到上斜方肌的束縛感時,
即達到測試位置,
如果此時側屈角度小于45°,
則表明上斜方肌是縮短的。
總
結
01
靜態評估時,肩胛骨下角翹起同時肩胛骨處于下旋狀態,上斜方肌過度激活。
02
手臂外展時,出現聳肩,或者脊柱側屈代償,上斜方肌過度激活。
03
手臂外展30°內,觸診上斜方肌收縮,上斜方肌過度激活。
04
仰臥位,被動側屈頸部,側屈角度小于45°,上斜方肌縮短。
上斜方肌過度激活是引起肩胛骨不穩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上斜方肌的過度激活也說明無論在靜態姿勢還是動態動作中,肩胛骨都有可能脫離于胸廓的正確位置。
參考文獻:
1. 《臨床肌動學-理論與實務應用》,Peggy A,Houglum,Dolores B,Bertoti,163-200
2. 《運動解剖書》,[法]布朗蒂娜.卡萊.熱爾曼,217
3. 《The Vital Shoulder Complex:An Illustrated Guide to Assessment,Treatment,and Rehabilitation》,John Gibbons,96-108
儀立麥姿?
儀立麥姿?普拉提是集普拉提課程培訓、認證及健身服務為一體的普拉提服務品牌。提供由國際認可的專業普拉提教練培訓體系,致力于將普拉提的美好與益處帶給每一位學員和會員。
B e n e f i t B e a u t i f u l l y !
JOIN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