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雞內金,解決了患者的脂肪瘤,說實話,有的方子,寫出來的那一刻,就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有很多患者問過我:大夫,中醫能治脂肪瘤嗎?
我都會告訴他們:能治,不但不用手術,還不會復發。
我記得有一位患者,看診時說:西藥已經喝了很久了,但是沒一點好轉。本來都打算去做手術了,可是朋友告訴我,就是去做了手術也沒用,照樣復發,手術只是治標不治本,不過是花錢買罪受罷了。
這樣一來,患者又糾結了。打聽來打聽去,患者決定尋求中醫治療,試試看中醫能不能解決。
聽到這,我突然想起了一位老同學,那次他剛好在我們這里出差,我倆一起聊了聊。那時我才知道,畢業后沒兩年,他就去做了西醫,他說:做了西醫后才明白,像脂肪瘤、結節、囊腫這類病,還是中醫有效果,所以我一般都不建議患者做手術。
做手術前前后后花幾萬塊,活動受限,還有康復期;中藥最多喝三個月,不過幾千塊。不知道那些鐵了心要做手術的患者是怎么想的,只能說西醫太會調教患者了。在西醫看來,中醫是不行的,是落后的,患者呢,是傻瓜,必然會對他們言聽計從。
我無奈一笑,我沒想到的是,這些話是從醫生嘴里說出來的,他也很無奈:沒辦法,見得多了,想法也就變了,現在不就是利益當頭的社會嗎,誰有資本誰說的算!
我的思緒也被帶回到之前,那時候,就算藥架上全落滿了灰塵,也只愿這世間再沒有患者。可惜這樣的光景再也沒有了。
話不多說,我們回歸正題。仔細看了這位患者的情況,他肚臍以下的腹部以及兩條大腿內側,長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脂肪瘤,有葡萄那么大。
四診合參后,辨證開方:白術、雞內金、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白芥子。
結果如何?
患者服藥一個月后,瘡面已經變軟了,突起處也變平了。這時,在原方的基礎上調整藥量后,叮囑患者繼續服藥。前后共服藥兩個半月,脂肪瘤就像沒來過一樣,完全消失。隨訪至今,未曾復發。
下邊講講治療思路吧。
首先,我們要對脂肪瘤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脂肪瘤是西醫的病名,在中醫里它屬于“痰核”范疇,可以說它是痰濕的老大,普通的痰濕只是蝦兵蟹將,只能在身體里流竄,而痰核就像是壯大的敵人,它們會抱團在皮里膜外,所謂皮里膜外指的是五臟之外,表皮之內。
大家也不一定非要理解的很透徹,說白了,脂肪瘤就是痰濕聚集,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包塊。因此,治療上要以健脾、破結、化痰為主。
脾為生痰之源,痰濕的本質就是脾虛,只有把脾胃養好了,才能徹底改變痰濕體質。方中白術補、雞內金消,正符合攻補兼施的思路,白術是健脾第一藥,雞內金化淤滯,身體任何地方有淤滯,用它都可以消掉。
脂肪瘤這種痰核,屬于皮里膜外之痰,就是五臟之外,表皮之內,如果再把范圍縮小一點,那就是皮肉之間,所以要開破。白芥子素有“頑痰可搜”的稱號,這個搜字用的很是巧妙,可以看出,不管痰濕藏得多深多隱蔽,白芥子都不在話下。
脂肪瘤的本質就是痰濕,自然要化痰。半夏、陳皮既能化痰,又能行氣,還能健脾。再用茯苓治濕,濕生痰,濕是痰的母親,也就是說,痰是在濕的基礎上一點一點形成的。最后再加入一味炙甘草,用來調和諸藥,順便固護脾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