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補記慎遺…麻桂各半湯之二#健...
《傷寒論》…補記慎遺…麻桂各半湯之二
#健康大Ⅴ創造營# 1、真的很喜歡劉希彥老師講的、且多次強調的:人體的表里循環是大循環,而五行生克的臟腑理論講的是小循環。所以治人要多從大循環上去思考理法,而當下則多從小局部專精處著眼思考治病、思考方藥。大循環可以影響或決定小循環,小循環或難以影響或決定到大循環。
2、所以劉希彥都是講:《傷寒論》的思路是著眼于人體大循環的。所以當人體肝腎氣血有問題時,《傷寒論》不是講肝腎怎么樣了?氣血怎么樣了?而是問肝腎氣血為什么有問題,然后,并不是讓藥去補肝腎氣血什么的,而只是讓藥去恢復人體的秩序,而不代人體行事,這是順應思維,也是當代與當下最流行的至理共識:人體最好的醫生是自身的本能。
【自注1:說不能見病治病,我們都懂;說不能見肝治肝、見腎治腎,或中醫都懂;說不能見病欲愈、見方欲加,或很多醫做不到;說上醫治皮毛,說治皮毛糾臟腑之偏、治未病,很多人曬笑;】
【自注2:臨床亞健康人多,五臟六腑很難說哪有病哪沒病?見五臟肝心脾肺腎都有虛損,見六腑也或有不利,于是乎誤套誤用“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一些醫者臨床常見一方治五臟六腑兼而同上之大方,其實這在中醫用藥上也是在所難免。所以中醫里有抓主證一說,實際應用卻也難免患得患失,總是希望大而周全。】
【自注3:問題是上問題該如何解決呢?其實我們認為,從中醫外治臟腑經絡理念與理法上,可適度解決此類問題:比如一條街道堵塞,我們如若精準疏通當然更好,而若左右旁通及相干與不相干之道,都加以疏通,其利弊取舍是不是無須左右權衡----這就相當于外治取舍;再如一條街道堵塞,我們如若精準內部改造疏通當然更好,而若左右旁通及相干與不相干之道,都加以內部改造疏通,其利弊取舍是不是必須左右權衡-----這就是相當于內調內治取舍之難。】
【自注4:其實我們在理法上談至簡還是容易,在臨床要真正執行至簡,就有時自己都真正感覺難了。表里內外陰陽就是至簡的大循環,就是綱,其余都是目,綱舉目張。哪怕是都知道說的那一部分醫者,又有誰都做到了嗎?其實,沒做到也正常,畢竟都在三界內,同在五行中】
3、所以西醫以藥治病灶也好,后世中醫以治“癥”也好,都不過五十步笑一百步,究其實都是沒有找到治人的根本。
【這里沒有任何攻擊西醫治病灶、中醫治“病癥”的意思,相反在專精細微領域的高大尚的突破及在醫療領域應用,確是大眾之福】
4、還是以劉希彥老師的講解結束今天的話題吧:
劉希彥:
以這個方子【麻桂各半湯】為例,我們可以來談一下如何運用經方治慢性病。
我們知道,蕁麻疹、帶狀皰疹之類的頑固性皮膚病,西醫是沒有特效藥的。
古中醫不管它是何種病毒,長何種皰疹,所有的皰疹其實就是本條所說的,濕氣到了皮膚下出不來了,于是形成皰疹。再辨證如果是太陽證的話,我們就可以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來治。
我建議患者用這個方子治好皮膚病的案例很多,都是三五劑藥就能治好。
我有一個朋友,自己家里有搞中醫的,去泰國旅游一越回來得了麻疹,吃了一年多的中藥還只是好些了,沒有治愈,平時什么蔥姜蒜、海鮮都不敢吃,說是發物。
我認為治這個病不需要禁發物,不但不禁,麻黃、桂枝、生姜本身就是最發。病在表從表解,發出去病就好了,這就是道家的順應思路。
我看那個朋友吃的方子里都是些什么丹皮、白鮮皮、金銀花、生地黃之類,說是清血熱,結果清了一年多還沒清好、這就是后世中醫的思路,不從整體來看待人體,而是憑局部現象得出一個結論:“血熱”,然后用藥去對抗,去清這個血熱。
為什么治不好,原理我在前言里已經說過了,西醫以藥治病灶也好,后世中醫以藥治“癥”也好,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完其實是沒有找到根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