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傳世名畫 . 山水篇(61-90)
愚雅軒祝您全家新年幸福、安康
中國傳世名畫 . 山水篇
(61-90)
061 《早春圖》
北宋 郭熙 絹本水墨 縱158.3厘米 橫108.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郭熙,中國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陽溫縣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布衣,好道學,喜游歷。善畫,初無師承,后在臨摹李成山水畫中受到啟發,筆法大進,后升遷待詔,成為宮廷畫院重要成員。郭熙能畫出“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此畫表現出冬去春來,大地復蘇的細致的季節變化。在章法上兼有高遠、深遠、平遠,層次分明,畫中雖無桃紅柳綠的景色,卻已傳達出春回大地的信息。畫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樹繞巖葉溪開凍,樓閣仙居家上層。不籍柳槐間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062 《溪山春曉圖》
北宋 惠崇 絹本設色 縱24.5厘米 橫185.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江南平遠山水景色。畫面前后始終以重山疊嶺為背景在這山溪河流中間,崗巒起伏,平渚相牽,其上林木蔥郁,花開爛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畫中布局取平遠之勢,但崇山疊嶺,云氣蒸騰,亦顯境界深幽,而縈繞于山間的河流、湖水與云氣融為一片,又使其境空靈渺遠。畫中筆法溫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隨形變化,濃淡相宜。其敷色簡淡,醒目異常,增強了畫面春日融融的明麗氣氛。此圖無款印,傳為北宋惠崇作。引首有李兆蕃篆書“溪山春曉圖”五字。
063 《沙汀叢樹圖》
北宋 惠崇 絹本設色 縱24厘米 橫2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惠崇(?-1017),北宋詩畫僧,淮南(今江蘇揚州)人,一作建陽(今屬福建)人,與希盡、惟鳳等八人時稱“九詩僧”。畫工小景,煙雨蘆雁,寒汀遠渚,沈括歌其為“小景惠崇煙漠漠”,實為南方山水畫派之支流。此圖原是《唐宋元集繪冊》中的一幅,梁清標定為惠崇所作。表現早春季節郊野沿河的景色。河塘里水草浮在水面,林木煙籠霧鎖,溪水明凈,具有抒情的詩意。
064 《漁父圖》
宋 許道寧 絹本淡設色 縱48.9厘米 橫209.6厘米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許道寧,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曾在長安市賣藥,畫山水招徠顧客,后師李成,至中年成名,專工山水,脫去舊習。畫高峰峭結,頗似李成,但差清婉致遠。老年筆筆簡練,峰巒峭拔,林木勁硬,故張士遜有詩云:“李成絕世范寬老,惟有長安許道寧。”此圖畫江岸上群峰,江心有捕魚船數只,筆法堅挺,學楊成而有所變化,所謂“峰巒峭拔,林木勁硬,別成一家體。”觀此畫信之。所畫層巒疊嶂,似有輕云繚繞其中,山石形式別具一格。漁舟水波也有一番情趣。
065 《關山密雪圖》
宋 許道寧 絹本設色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許道寧擅畫山水,學李成而能自成一家之體。長于畫林木、平遠、野水,是繼李成、范寬之后在北宋最享有盛名的山水畫家。本圖繪覆蓋大雪的高山寒林,畫中山巒起伏,皴筆很少,山頭俱施以粉,水天皆用淡墨渲染,景物荒寒蕭寂。畫左有小字款書“許道寧寫李咸熙關山密雪圖”。畫上鈐有“明昌御寶”、“沈周寶玩”等印鑒。
066 《湖莊消夏圖》
宋 趙令穰 絹本設色 縱19.1厘米 橫161.3厘米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趙令穰 ,字大年,北宋后期畫家。為宋太祖五世孫,工草書,愛好收藏書畫,猶以晉宋以來法書名畫為最,官至崇信節度使觀察留后,善作坂坡汀渚水鳥小景,時宋室有不得遠行之禁,故其所畫景物不出京洛間三百里,畫畫貴有新意。生平傳略見于《畫繼》、《宣和畫譜》等。此圖畫風工麗,筆墨柔潤,表現湖邊柳岸幽居的情趣,塘中荷葉田田,岸邊煙樹迷離,清幽靜謐,景色宜人。
067 《雪山歸獵圖》
宋 翟院深 絹本墨筆 縱155厘米 橫99厘米 安徽省歙縣博物館藏
翟院深,營丘(今山東益都)人,宋代前期畫家,出身于樂工,擅畫山水,學李成幾可亂真,但不能跳出藩籬,缺少創作,也缺乏自己的畫風。此畫表現北方山區冬日寒冽景象。畫中雪山崔巍,老木寒柯,氣象蕭疏,因畫面所點綴的獵人與犬而得名。此畫左下楷書署款“營丘翟院深畫”。翟院深無作品流傳于世,此畫是歙縣博物館自安徽文物商店收購,不見于著錄,是一幅李成傳派的宋畫。
068 《春山圖》
宋 燕肅 紙本墨筆 縱47.3厘米 橫11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燕肅(?—1040)字穆之,祖籍山東益都,博學多聞,曾歷任地方及中央各種官職,秉性正直,為政清簡,精明干練,頗有建樹。在科學上也有重要貢獻。《春山圖》是一幅畫在紙上的水墨全景山水。畫上春山聳秀,溪流板橋,竹籬村舍,高松垂柳和高士在山水中尋幽訪勝的刻畫,流露出畫家對林泉之樂的向往。畫中生拙凝重的筆墨和山水造型,與一般的職業畫家迥異,帶有早期文人畫的形跡。
069 《千里江山圖》
宋 王希孟 絹本設色 縱51.5厘米 橫1191.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希孟(公元1096—?),北宋畫院學生,受宋徽宗趙佶親自指點,才華橫溢,畫藝早熟。他18歲時用半年時間嘔心瀝血完成《千里江山圖》,不久便去世了。《千里江山圖》是以一匹整絹創作的青綠山水畫長卷,氣魄宏大,構圖嚴謹,刻畫精細,色彩絢麗,充分展示了中國山水畫的風貌。畫家在布局上獨具匠心,使之“咫尺有千里之趣”。此畫用筆精細, 既能把握住山水景物的起伏變化大勢, 對各個局部的刻畫又細致入微, 畫面既顯得富麗凝重而又和諧統一。元人評價此畫時道:“設色鮮明, 布置宏遠, 使王晉卿(詵)、趙千里(令穰)見之亦當氣短。在古今丹青小景中, 自可獨步千載, 殆眾星之孤月耳”。
070 《后赤壁賦圖》部分
宋 喬仲常 紙本墨筆 縱29.3厘米 橫560.3厘米
美國堪薩斯城納爾遜美術館藏
喬仲常,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北宋后期畫家。工于雜畫,師李公麟。此畫以白描手法分段表現蘇軾的《后赤壁賦》內容,人物形象及山水樹石筆墨極為簡括,不受固定成法局限,風格質樸無華,是早期士大夫畫之本色。全卷以八幅紙相接,押縫處鈐有北宋徽宗時期權勢顯赫的宦官梁師成的收藏印。由于早期文人山水畫很少有作品流傳下來,此畫顯得彌足珍貴。
071 《瀟湘奇觀圖》部分
宋 米友仁 紙本墨筆 19.8厘米 橫289.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暉,一字平仁,小名寅哥、螯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米芾長子,世稱“小米”。官至兵部待郎、敷文閣直學士。工書善畫,承其父法,稍加己意,略有所變。常自題“墨戲”二字。畫江上云山,濕筆勾皴點染,在當時是一種大膽的創作。《瀟湘奇觀圖》是米友仁存世不多的作品之一,畫面峰巒起伏,云霧出沒,層林被飄渺的煙靄籠罩,山石和樹木都用水墨點成,渾然一體,全然不覺線條及皴擦的痕跡。后幅有米友仁的自識,并有薛義、董其昌等十四家題記。
072 《清明上河圖》
宋 張擇端 絹本設色 縱24.8厘米 橫528.7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擇端, 北宋畫家。字正道, 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后習繪畫,徽宗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善畫,其市橋徑郭、舟船車轎尤妙。這是一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畫長卷, 描寫北宋都城汴粱(今開封)城鄉間的社會風情,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此畫構思構圖引人入勝, 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不僅代表當時美術技法、風格,對研究民俗、經濟、市井規劃等也有重要意義。從作者刻畫細致的人物衣著、集市場景中,可以感到濃郁的民風,而人叢中夾入的風景又有山水畫蹤影。
073 《雪江歸棹圖》
宋 趙佶 卷 絹本設色 縱30.3厘米 橫190.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在橫卷形式的構圖中,江面平靜,白雪封山,銀妝素裹,山勢雄偉,可見江中鼓棹片片歸帆,岸邊點點稀疏行人,使整個畫面在平穩安靜中仍顯出生氣,靜中有動。如當時蔡京題跋所云:“伏觀御制《雪江歸棹》,水遠無波,天長一色,群山皎潔,行客蕭條,鼓棹中流,片帆天際,雪江歸棹之意盡矣。”本幅有趙佶瘦金書自題:“雪江歸棹圖。宣和御制。”和草字押書“天下一人”。
074 《蘆汀密雪圖》
宋 梁師閔 絹本設色 縱26.5厘米 橫14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梁師閔,生卒不詳,北宋畫家,一作士閔,字循德,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工詩書,官至忠州刺史、左武大夫等職,《宣和畫譜》評論其花鳥“取法江南人”,“精致而不疏,謹嚴而不放”。此圖描寫冬日的湖中景物。薄暮悄然降臨,瑞雪覆蓋的淺灘上,黃櫨枯槎在寒風中搖曳,水禽們有的依偎棲宿,畫家以細膩、凝煉的筆觸、簡約舒緩的平遠式構圖,真實地再現了隆冬時節荒寒蕭瑟的意境。
075 《千里江山圖》
宋 江參 卷 絹本水墨 縱46.3厘米 橫546.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江參,字貫道,衢縣(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為南宋前期畫家,妙于丹青,頗受士人重視,甚至連南宋高宗也知道其大名。江參擅長畫山水,學董源、巨然的畫法,是描繪江南水鄉畫派的繼承者。畫中林木蔥蘢,山峰重疊,時而溪水,時而幽谷,景色連綿,有一條曲折的小路貫穿其間。江參用硬筆勾畫石頭的輪廓,頗有力度,又十分注重水分的運用,并借鑒了米芾水墨云山的技法,使得畫面具有江南水鄉的格調。
076 《長夏江寺圖》
宋 李唐 絹本設色 縱44厘米 橫249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唐(約1050—1130),河陽三城(令河南孟縣)人。原是北宋畫院待詔,離亂后,到臨安街頭賣畫,被一個內官發現,后又重入畫院。其畫法遠追李思訓,變小斧劈而創大斧劈,筆意不凡,使人產生一種“神驚目眩”的威壓之感。長江岸上群峰羅列,寺觀叢林,互相映帶。江水粼粼,風帆出沒于其間,氣勢雄偉壯闊。用筆方硬堅重,山石峭麗雄渾,氣魄雄偉,境界浩莽,用墨善用墨沉沉的、濃厚的墨韻,厚實而滋潤。畫上有“李唐可比唐李思訓”題簽。
077 《萬壑松風圖》
宋 李唐 絹本雙拼 縱188.7厘米 橫139.8厘米
此畫有款在遠峰上一行:“皇宋宣和申辰春,河陽李唐筆。”此圖畫法與《江山小景畫卷》最為接近。但構圖滿實, 有一種威壓的力量欲突出畫面,用濃墨重色畫萬松深壑,高嶺飛泉,云霧巒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氣勢雄厚之極。墨色澀而不枯,厚重而又不失靈氣,山石虬勁豐實,筆意不凡,能曲折多變地勾劃出丘壑的變化,遠山空靈峻麗,似有升騰之意,石下小泉流水,似有汩汩之音,別有一番雄奇秀麗之境界,氣魄壯麗,云中山頂,四面峻厚。
078 《江天樓閣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97.4厘米 橫54.6厘米 南京博物館藏
此圖無款印,寫江天坡石,遠山樓閣,舟船人物,松枝虬勁。精致生動。可看出典型的“馬夏”式構圖,取一角之景,加以遠山的綿延起伏,浩渺深遠,意境深幽,為畫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畫上鈐有“蒼巖”、“萬幾清暇”、“大雅齋”、“慈禧太后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
079 《秋山紅樹圖》
宋 蕭照 絹本設色 縱28厘米 橫28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蕭照靖康后隨大畫家李唐南渡,從之學畫,山水、人物及奇松怪石,種種皆精妙,紹興中入畫院為待詔。此圖畫遠山紅樹、小舟、溪徑,無名款,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標題為蕭照之作。此畫遠山渲染,樹石運筆似草草而寫實,雖師李唐卻具己法,意境深遠。畫的右上方鈐有元內府都省書畫之印,明禮部評驗書畫關防騎縫半印。
080 《風雨牧歸圖》
宋 李迪 絹本淺設色 縱123.7厘米 橫102.8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描繪風雨將作時,二牧童趕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具有風俗性質的小景山水畫。畫中以極簡潔的場景,卻烘托了一個極充實的情境,整個牧童、牛、大樹、湖水、葦叢等景物都被置于忽來的風雨主題與氣氛之中。因而畫幅雖大,景物雖簡,但仍顯得充實而飽滿。畫中用墨、設色均輕淡細膩,除極好地表現兩牛形體、骨肉的細微變化外,對整個畫面氣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081 《四景山水圖》
宋 劉松年 絹本設色 共四段 每段均縱41.3厘米 橫69.3厘米
劉松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于清波門,故有劉清波之號,清波門又有一名為“暗門”,故其俗呼為“暗門劉”。與“李唐、馬遠、夏圭”,并稱為“南渡四大家”。此畫繪春、夏、秋、冬四景。第一幅,春景,堤邊莊院,桃柳爭妍。第二幅,夏景,柳岸虛堂。第三幅,秋景,老樹經霜,青紅如繡。第四幅,冬景,雪披高松,下蔭深院。樹石筆法挺勁,界畫工整,略近李唐,而精細過之。
082 《秋窗讀書圖》
宋 劉松年 紈扇 絹本設色
這是一幅構思構圖頗為講究的秋景圖。在圓形的構圖中景物與人物的安排可謂苦心經營:兩棵參天高松頂天立地,上部的松枝如盤龍相互纏繞,曲折多變;傍水而建的庭院后有錯落有致的山石;畫面右部是境界開闊的近水遠山,與左部構圖嚴整的庭院景致相對照。畫家是以贊美的情緒來描繪秋天景色,平穩的構圖增強了畫面的寂靜感,而紅葉與青松的對比用色,微波蕩漾的湖水,又在寂靜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
083 《錢塘觀潮圖》
宋 李嵩 絹本設色 縱25.5厘米橫 70.4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嵩(1166—1243),錢塘人,少從養父李從訓習畫,后歷任光宗趙惇、寧宗趙擴、理宗趙昀三朝畫院待詔。此卷描繪錢塘涌潮的壯觀景象。畫面以左右平直而寬闊的錢塘江面為主體,錢塘大潮由左向右奔涌而來,鋪滿江面。此作用筆細膩,雖極小之景物,仍描畫精微,一筆不茍,但因整體布景的平正大方,因而并無巧飾之弊。細筆勾描之外,淡墨輕染,其設色亦淺淡簡潔,使畫中雖有喧動之景,亦顯寧靜遼遠。
084 《赤壁后游圖》
宋 馬和之 絹本墨筆 縱25.8厘米 橫14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赤壁賦》是蘇軾名篇。蘇軾被貶黃州,兩度夜游黃州赤壁,寫下了前、后《赤壁賦》和調寄“念奴嬌”的《赤壁懷古》,寄懷古幽思,泄胸中塊磊。《前赤壁賦》主要寫真景實情,《后赤壁賦》較多虛景幻境。馬和之的《赤壁后游圖》,并未按照原文次序描繪,而是妙造自如。畫面景象比較簡練,卻點出了主要情節。一葉扁舟隨波飄蕩,艄公挾櫓觀景,正是“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
085 《江山萬里圖》
宋 趙黻 紙本水墨 縱45.1厘米 橫992.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黻,南宋時京口(今江蘇鎮江)人,住長江邊的北固山,與大江自小建有深厚的感情,對兩岸的山顏水貌、陰晴雨藹的瞬息變化真正了如指掌,元代夏文彥在《圖文寶鑒》中稱其:“作人物、山水、窠石、江勢、波浪,金、焦二山,有氣韻,有筆力”。《江山萬里圖》以長卷形式描繪長江景色。畫面由虛而實,由遠而近,由大而小,煙霧彌漫,煙波浩蕩,曾巒疊嶂,驚濤拍岸,風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險象環生,構成一幅驚心動魄的壯麗場面。
086 《玉樓春思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4厘米 橫25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畫水殿樓閣、漁舟、古松和江亭,本幅無名款,清代梁清標題簽為王詵之作,然而將此作與王氏傳世作品對照,并無多少相同之處。惟據圖上小楷書“魚游春水”一闋,詞意與畫意吻合,從書法風格考察,可能為宋高宗趙構以后宮廷常見的書體,故推測此畫系同時代所繪,是宋代畫院的佳作。畫上鈐有“宣統御覽之寶”等收藏印章。
087 《仙山樓閣圖》
宋 佚名 絹本設色 縱26厘米 橫27厘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重彩畫樓閣、奇峰、云樹、仙人跨鶴。清代梁清標題簽定為趙伯駒之作,但從畫面的畫法用筆和構圖立意來看,卻不似趙氏風格,應是民間畫師的作品。圖上鈐有“黔寧王子王孫孫永寶之印”和梁清標等的收藏印章。
《石渠寶芨》著錄。
088 《踏歌圖》
宋 馬遠 絹本淡設色 縱191.8厘米 橫111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南宋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初師李唐,卻能獨辟蹊徑,自成一家。兼畫人物、花鳥、作人物有軒昂閑雅之氣。與同時的夏圭,號稱“馬夏”。《踏歌圖》表現了勞動的場面。此畫主體內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農民作歡笑踏歌狀,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一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從對自然物的處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馬派“一角山”的特點。
089 《水圖》
宋 馬遠 絹本設色 縱26.8厘米 橫第一段20.7厘米
第二段至第十二段41.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水圖》畫各種不同的水波。1.缺半幅,且無圖名,2.曰“洞庭風細”,3.“層波疊浪”,4.“寒塘清線”,5.“長江萬頃”,6.“黃河逆流”,7.“秋水迥波”,8.“云山滄海”,9.“湖光瀲滟”,10“云舒浪卷”,11.“曉日烘山”,12.“細浪漂漂”。表現了不同條件下江河湖海的運動狀態,豐富多姿,水墨蒼勁。這里選兩幅。此圖四字標題多是宋寧宗皇后楊氏所書。
090 《華燈侍宴圖》
宋代 馬遠 絹本淺設色 縱125.6厘米 橫 46.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華燈侍宴圖》有御題的一首長詩。這首長詩描寫晚宴的情形,此畫即是表現晚宴的情景的。其下筆嚴正,用雄奇簡練的筆法,表現樹枝挺堅有力,水墨蒼勁,大斧劈皴,線條堅實而又爽朗有力。用焦墨作樹石,石皆方硬,危崖峭壁。樹干瘦硬如屈鐵,但剛健中又見柔合,其筆法豪放而謹嚴,變化多而融合,剛柔相濟,豪放又嚴謹。整體上給人以氣勢縱橫,雄奇簡練的印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傳世山水名畫~宋代篇之下
中國傳世山水名畫全集(三)
宋代人物畫賞析
宋代 山水畫欣賞(二)
鑒賞之四百九十中國歷代繪畫長卷·北宋
學徒日記七:“氣”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武邑县| 苏尼特左旗| 汪清县| 祁连县| 绵阳市| 江西省| 安吉县| 望奎县| 临洮县| 延吉市| 朝阳县| 黄陵县| 肇庆市| 井研县| 托里县| 桓仁| 五河县| 桂林市| 黑山县| 宁阳县| 惠水县| 包头市| 论坛| 衡山县| 衡阳县| 神农架林区| 黎城县| 铜鼓县| 分宜县| 宜章县| 荆门市| 南江县| 石阡县| 盈江县| 眉山市| 石城县| 土默特右旗| 新巴尔虎右旗| 景德镇市|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