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補貼政策的推動,近幾年來,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在經歷了一路高歌之后,近段時間接連發生多起電動汽車起火事件,使人們開始反思電池的安全性和新能源汽車的理性發展。
事實上,目前還沒有關于電動汽車和普通汽車危險對比的數據。但據美國一研究機構稱,美國公路每隔三分鐘就會有一輛車起火,但并沒有具體數據來表明電動汽車和非電動汽車到底誰更安全?美國特斯拉公司曾對外表示,特斯拉在路上行駛的30萬輛電動汽車的報告顯示,其電動汽車著火的可能性比燃油車低十倍。
盡管如此,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還是經常出現起火的事件。那么,當面對一輛熊熊燃燒的電動汽車,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去將它撲滅?當電動汽車著火后,到底應該如何處理盡最大可能降低損失?以下,OFweek新能源汽車網根據國家消防部門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火災撲救規程,為大家進行了梳理,僅供參考。
1、了解和詢問
在接到火警時便會詢問車型,一旦是電動汽車起了火,消防中心便會詢問起火電動汽車的品牌和型號,同時調閱新能源汽車資料庫,搜索汽車服務手冊及隨車《救援指南》等材料。這些都是為了迅速了解該車的動力電池種類和容量,以及車輛最高電壓、高壓線路走向……甚至會同當地經銷商了解相關信息并做好相關準備。
2、防電措施很重要
如果火勢剛起,在能夠斷電的情況下,一定要立馬斷電,并且還要將車鑰匙裝入信號屏蔽袋,并將袋子放置到距離車輛10米以外的地方。
如果起火時人員已經逃出車內,那么消防員必須要拉開15米以上滅火的距離。 同時,電動車相比燃油車型,在防高壓電擊方面需要格外注意,一定不能使用破拆工具盲目穿透護罩,或者穿刺、切割、撬開、拆卸車輛的任何結構,特別是采用防穿刺能力較差的三元鋰電池車型。到場后,消防員還得戴好絕緣手套。這些舉措都是為了防止造成高壓系統對滅火人員產生電擊危險,畢竟動力電池的基本電壓通常都是遠超人體安全電壓的380V及以上。
3、防高溫、防毒氣
此外,電動汽車起火除了高電壓防護,還得注意起火后的高溫。常見家用車的汽油起火后燃燒溫度大抵也只有500攝氏度,但動力電池起火,溫度可以達到1000攝氏度,并且動力電池燃燒后,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如氟化氫、氰化氫等,對于滅火人員的高溫防護和毒氣防護要求會更高!
4、電路起火要大量用水滅?
在很多人記憶中,電路起火不能用水,但動力電池是個例外,滅火不是不用水,而是要用更多的水!例如查閱特斯拉的應急救援手冊可以發現:如果火勢較小,沒有蔓延到電池倉,可以用二氧化碳或ABC干粉滅火器。火勢一大,就需要用更多的水,因為動力電池在火災中會發生彎曲、變形、損壞,如果水量太少,有毒氣體就會大量滲出,此時也得注意現場可能引發的漏電情況,所以我們在之前便已強調,盡量遠離車身。
5、冒煙即高危,必須長時間監控
電池起火后還有一個特點,那便是很難被撲滅。電動車的電池,往往都是鋰電池,很多電動車品牌應急救援手冊都會告訴你,電池著火可能需要24小時才能完全撲滅,冒煙表示電池內部仍處于高溫狀態,必須監控直到電池不再冒煙之后一小時以上,因為電池極易死灰復燃。之前曾發生過某電動車深夜冒煙,消防員趕到后直接將車破拆外殼進行灑水,正是因為冒煙意味著電池短路和高溫,危險極大!
小結:
整體而言,電動汽車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的情況下自燃的概率可以說是不高的,廠家在研發過程中也會考慮電動車撞擊后的電池安全問題,所以,當發現電動汽車電池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正常的操作流程,首先切斷電源,再尋求其他幫助,能最大程度地減少損經濟損失和降低危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