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階段識字提出了如下目標:能熟練地 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累計認識漢字3500個。這,既是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是對學生的水平要求。那么,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生真的能達到這一目標嗎?答案是否定的。
現在學生的識字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學生的識字量明顯不夠,對一些常見的漢字不能夠準確地拼讀出來;在學生的書面作業和作文中,經常可見學生寫的錯別字;在聽寫測試中,學生常會由于字詞掌握不扎實而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所學字詞的含義,經常會出現忘文生義,用錯字詞的現象。
為此,在初中語文識字教學的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也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和探索。在教學中,他們也積累總結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列舉幾例,讓我們來領略一下老師們智慧的結晶:
一、在進行新課教學前,老師會讓學生自己總結課文中的字詞, 在學習新課前集中展示在黑板上,課后讓學生熟記;
二、讓每名學生準備一本字典,當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生字和生詞,借助手中的工具書,學生就會自己掌握字詞知識;
三、把總結生字生詞的任務分配給幾名學習成績較好,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當他們把字詞總結出來后,再讓寫字好的學生工整地謄抄在紙上,印出來,下發給學生;
四、把所學過的生字生詞分幾個時間段來進行測試。在學生的遺忘周期內進行多次的記憶強化,反復鞏固記憶,達到熟記的目的;
五、在閱讀課外書籍中,讓學生準備一個生字生詞本,把在閱讀中遇到的生字生詞抄錄下來,時時熟記,擴大詞語的積累量;
六、為了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生字詞,采取了把詞語連綴成文的方法,把所學詞語放到一個語言環境中,既加深了詞語的記憶,也練習了詞語的運用;
七、圍繞生字生詞開展分層次教學,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不但會寫,而且,還要會用。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只要會運用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以上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的確能夠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但在激發學生認識漢字的興趣上效果并不明顯。學生只是在被動地在老師的安排下來認識漢字,運用漢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是被動的。那么,怎樣讓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帶著興趣來學習,在快樂中學習呢?教師們不妨嘗試以下的方法:
一、取經小學教識字。
小學階段是系統的教學漢字的初始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研究出許多有效的方法。這些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在小學階段認識了大量的漢字。在小學階段,要求學生掌握2500個常用漢字,漢字教學的任務量是中學的兩倍還要多,他們的識字教學,趣味性更強,也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例如:
(一)編故事識字法
形象性的東西,故事性強的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在學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比較直觀的手段、有趣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把所學過的漢字進行加工,讓他們趣味化、生動化,編成一段段小故事,來加強記憶。例如,在講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課時,在解決生字生詞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講“錦帽貂裘”的“裘”字的寫法的,“一個人把一堆衣服踩在腳下,求別人給他一件皮衣,原來他愛慕虛榮”,這樣,既講了“裘”字的寫法,也讓學生理解了“裘”是“皮衣”的意思;
(二)編歌謠識字法
歌曲我們學得快,是因為歌曲講求韻律,富有節奏。那么,我們在教學中,也可以嘗試把一個個讓學生無法產生興趣的漢字編成歌謠,當成歌曲唱出來,以此來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例如,在講《過零丁洋》一詩中,我們可以編這樣的歌謠來記憶“身世浮沉雨打萍”的“萍”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清”:草下有水波平靜,大汗淋漓落青苗;在講《錢塘湖春行》一詩時,我們可以編這樣的歌謠來記憶“誰家新燕啄春泥”的“啄”字:一只鳥,真厲害,啄了豬一口,正在正中間。
(三)猜謎語識字法
把所學的生字生詞編成謎語,讓學生在猜謎語中學習生字,掌握生詞。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趣味中既識記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義,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一舉多得。例如,在學習《鳳棲梧》一詞中,我們可以這樣讓學生記憶“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憔悴”一詞的:心內焦躁的士兵。
我想,這樣的識字教學,定會成為我們語文學習中的一個美妙的小插曲,為語文課堂教學,為識字教學增添精彩的一筆吧?
二、說文解字我來講
漢字是是表意的文字,通過它的字形和結構,我們就可以簡單地推測出漢字的含義,我們從漢字的造字方法和本源來進行識字教學,既能夠讓學生牢記漢字的寫法,也能夠更好地了解漢字的音、形、義,加快識字速度。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簡單講解一些漢字的起源的知識,介紹漢字的構造條例,簡單介紹漢字六書——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知識。然后,讓學生根據造字的規律和知識,在每天上課的前三分鐘,針對所學課文中的生字,進行關于字的講解,可以就字形來講解,也可以講和文字有關的故事。
三、咬千文,嚼萬字
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查找所讀內容中的文字錯誤。在學生所閱讀的文章中,不管是課本還是課外書,都會有一些錯誤,但這些錯誤學生查找起來很困難。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互相閱讀他們所寫作的作文,在作文批改中查找同學作文中的錯誤,這樣,在學生的集體參與中,都在為同學查找字詞錯誤中感受到了成就感,也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們的識字水平。
“文”有很多種,我們生活中見到的廣告牌、商店名、報紙……只要是文字,都可以成文,所以,讓學生去生活中查找錯別字,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識字水平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四、開展校園“漢字聽寫大會”
中央電視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吸引了觀眾的關注,也讓國人開始對漢字逐漸重視了起來,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們的目光,是因為它的新穎的競技形式讓人們在娛樂中學會了漢字的書寫,了解了和漢字有關的知識。而這種娛樂性的識字形式,也能夠吸引在校學生的積極參與,所以,這種簡單的競賽形式,完全可以在校園中開展,這,無疑是激發學生學好漢字的一種極好的形式。在具體實施中,在識字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以年級為單位,以學校為單位來開展“漢字聽寫大會”,相信定會促進我們的識字教學。
總而言之,識字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語文教師如果是實施可法,既可以集中消滅,也可以逐步解決;既可以小處著手,也可以大處著眼;既可以分工協作,也可以單兵作戰。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育者只要運用得好,對策得當,識字教學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注:備課研討之用,草就于2014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