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是由于鼻腔內粘膜腫脹、失去正常功能形成的。既可以表現為單發息肉,又可以表現為廣泛的所謂鼻息肉病,鼻鏡檢查時可見鼻腔內有單發或者多發的表面光滑的荔枝肉樣半透明樣腫物。
感冒后, 鼻子不通氣,就是鼻腔內粘膜腫脹的結果。應用口服藥物或局部滴鼻藥物, 腔內粘膜腫脹消退后, 鼻子就會又通氣了。但是, 鼻腔內粘膜反復腫脹,就會像長期裝滿水的氣球一樣失去彈性,無法復原,形成鼻息肉。
走進「鼻息肉」
在鼻腔周圍有許多骨板圍成的空腔, 醫學上稱為鼻竇, 包括蝶竇、篩竇、額竇和上頜竇。有些鼻息肉的形成與這些竇腔內粘膜水腫墜入鼻腔有關。下文描述幾個鼻息肉的特點,了解一下。
1、病史長
患者就診時多有較長時間的「鼻病病史」。起初的感覺是鼻內似有「擤不出的鼻涕」,這是鼻腔上半部被息肉堵塞所致,夜晚可出現明顯鼻塞,常張口呼吸,久之可繼發慢性咽炎。
2、持續性
鼻塞多為持續性,血管收縮劑滴鼻無明顯療效,這是息肉很少有血管分布的緣故。又由于息肉無神經分布,故很少有噴嚏。鼻息肉患者的鼻涕多為粘性分泌物,若有繼發感染,可有黃、綠色膿性分泌物。繼續生長變大的鼻息肉不僅使鼻塞明顯加重,且可引起頭昏或頭痛,這可能是鼻竇受累的緣故。
3、無嗅覺
鼻息肉患者多有嗅覺減退以至嗅覺喪失。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人鼻咽部,尚可引起聽力下降等耳部癥狀,系咽鼓管咽口受壓迫所致。少數巨大鼻息肉尚可引起侵蝕性并發癥,其后果較嚴重,可使外鼻變形,稱蛙形鼻。
人的身體好比是一臺極其復雜的機器,牽一發而動全身,鼻粘膜是整個呼吸道粘膜的一部分,看似無足輕重。但是由于鼻與氣道之間存在鼻肺反射,故鼻粘膜病變與呼吸道其他疾病常有聯系:
1. 支氣管哮喘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鼻息肉」患者中有較高哮喘發病率。研究中發現用氣囊壓迫上頜竇粘膜可誘發哮喘發作,故認為鼻肺反射參與這一機制。鼻息肉發生的病理過程與哮喘基本上一致,因此兩者有密切的內在關系。
2. 呼吸道粘膜先天性異常
這類疾病包括囊性纖維化和不動纖毛綜合征。
3. 高血壓病
「鼻息肉」是患高血壓病一種促發因素,就像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一樣,鼻息肉引起的長期鼻塞可促發高血壓。
鼻息肉的表現主要是鼻子不通氣、聞不到味、講話有鼻音。出血性鼻息肉會有鼻出血的情況。當發現鼻息肉后,應當手術治療。
由于鼻腔與眼、腦相鄰, 手術有一定的危險性,尤其與眼睛僅相隔很薄的骨板, 稱為紙樣板, 手術中操作不慎,容易損傷。鼻息肉手術需要麻醉可以根據醫院條件選擇全身麻醉,或者局部麻醉。一般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時,病人處在清醒狀態,緊張會加重疼痛,所以手術時一定要配合醫生, 不要影響醫生的判斷, 因為當手術范圍接近眼眶、顱底時, 病人會出現劇烈疼痛, 這時手術醫生的操作會更加小心。全麻手術是在麻醉醫生的幫助下,無疼痛的手術。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在全麻同時控制性降血壓,術中出血少,術野清晰,減少并發癥。如果在全麻狀態下,鼻腔再給予含一定比例局麻藥及血管收縮藥配液的棉片表面麻醉,效果會更好。
由于息肉的“根”在這些骨縫中,鼻息肉手術后極易復發,許多鼻息肉患者非常苦惱,。術前術后的處理是治療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的一項重要手段,已引起廣泛重視,規范化綜合治療,是提高慢性鼻-鼻竇炎鼻息肉治愈率、防止復發的重要手段。(溫馨提示: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