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討論理科與文科的長短,從當下謀生而言,前者當然好于后者。如果有大學問家打通兩者壁壘,能否融為一體呢?不過像笛卡爾、胡塞爾是從數學起步轉向哲學;康德早期研究“星云說”;維特根斯坦開始學的是“飛機”專業。可見,從理科起步研究哲學頗有建樹。
我國人文學者金克木有篇短文《兩個月亮》,說的是一對夫妻,男的是科學家,女的是文學家。在秋高氣爽的晚上兩人散步。當時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妻子說“今晚的月亮真圓。”丈夫說“沒有圓規畫的圓。”
金先生評論道:一個是詩文頭腦,文學眼光;一個是數學頭腦,科學眼光。各有各的道理,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照舊散步交談,照舊相敬如賓,直到白頭偕老。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與政智人物甘地見面了,前者說“我們不要毀壞藝術”;后者說“藝術不要毀壞我們。”前者辦國際大學;后者曾搖過手紡車,進行民族獨立運動~。以上,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猶如~天堂歸上~帝;世俗歸凱撒。
就夫妻而言,還是不同專業為好。雖然致思路徑不同,但正因為不同才具有知識上的互補性。如果是相同專業,總是試圖比高低,或者相互瞧不起,誰也不服誰。
文科~理科的起始是一家,生存需要而分化,以后的融合是很可能的,這就像否定之否定(正~反~合)那個哲學命題,金管濤就用高等數學“勢函數”解析華夏封建王朝“超穩定結構”,就是一種非常具有價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