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瘙癢癥是指女性外生殖器局限性瘙癢持久不愈的一種皮膚神經(jīng)功能礙障性疾病。病因不明,可能與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失調(diào)、精神因素,或進(jìn)辛辣刺激食物,以及冷、熱、摩擦等局部刺激有關(guān)。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局限性女陰內(nèi)外陰陣發(fā)性作癢,熱水洗燙或搔抓時尤甚。始發(fā)瘙癢,無任何皮膚病損,搔抓后可生痂皮、條狀抓痕、搓破、滲液或色素沉著。但非因老年性、季節(jié)性或某些疾病(糖尿病、黃疽病、血液病)引起,亦非霉菌、蟯蟲、痔瘡、白帶等所致。
↓《方1.》↓
銀蛇止癢方
【組成】銀花、蛇床子各20g,黃柏15g,苦參、蜀椒、白蘚皮、明礬各10g,食鹽3g。
【治療方法】上藥共煎水外洗外陰,每日1劑,煎洗2次,5劑為1療程。
【主治】本方功可清熱祛濕、活血祛風(fēng)、止癢。主治外陰瘙癢癥。
【經(jīng)驗(yàn)體會】本方選用銀花、蛇床子等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癢,頗合外陰瘙癢癥病因病機(jī)。故收效明顯。
【方劑來源】宋慧芳。外洗方治療外陰瘙癢50例。河北中醫(yī),190(2):33
↓《方2.》↓
艾葉熏蒸法。
【藥材】艾葉一小把。
【做法】將一束干艾葉放入水中,旺火煮滾后,將艾葉渣去掉,再將艾葉湯倒入消毒過的盆中,待溫度適合后,整個下身坐進(jìn)盆中,讓陰道充分浸泡到艾葉湯,持續(xù)熏蒸20分鐘左右,再洗干凈身體。
↓《方3.》↓
蛇床子散
【組成】蛇床子10g,川椒10g,明礬10g,苦參10g,百部10g,
【制用法】上藥煎湯趁熱先熏后坐浴,日洗1次,10次為1療程。若陰癢破潰者則去川椒。
【功效】濕熱下注陰癢。
【出處】上海中醫(yī)學(xué)院方
↓《方4.》↓
墨魚沌豬肉
【原料】鮮墨魚2條,豬肉250克,鹽適量。
【制作法】墨魚洗凈,同豬瘦肉一起燉熟,加鹽調(diào)味。
【用法】每日1次,5日為1個療程。
【功效】清肝利濕,止癢。適用于外陰瘙癢。
↓《方5.》↓
龍牡愈癢丸
【組成】煅龍骨、牡蠣、枯礬各等份
【制用法】上方共為細(xì)面,煉蜜為丸。日服3次,每次9g,開水沖服。
【功效】外陰瘙癢。
【出處】《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選
↓《方6.》↓
苦參外洗方
【組成】苦參、白蘚皮、蛇床子各30g,冰片3g,防風(fēng)15g,荊芥10g,花椒20g,透骨草35g
加減變化:外陰潰爛者加明礬30g;帶下多者加黃柏20g,烏賊骨30g;伴外陰部痛者加白芷15g
【治療方法】上述藥物除冰片外,煎取藥液,再入冰片。趁熱外熏外陰10-20分鐘。待藥液稍涼后,徐徐洗滌患處。每日1劑,早晚各1次。
【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主治外陰瘙癢證。
【經(jīng)驗(yàn)體會】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為濕熱蘊(yùn)結(jié),風(fēng)邪侵淫,濕熱下注。方由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苦參、蛇床子、白蘚皮、冰片、花椒,以及祛風(fēng)除濕、解毒止癢之透骨草、荊芥、防風(fēng)組成。諸藥伍用,共奏祛風(fēng)清熱,勝濕止癢之功。
【方劑來源】彭云輝。苦參外洗方治療陰癢22例。浙江中醫(yī)雜志,1986,):304
↓《方7.》↓
水仙花
【原料】水仙花瓣、紅糖各適量。
【制作法】水仙花瓣與紅糖一起搗爛。
【用法】敷患處。
【功效】祛風(fēng)除濕。適用于外陰瘙癢。
↓《方8.》↓
龍膽草薄荷治女陰瘙癢癥
【方劑】龍膽草50克,雄黃、生苡仁、苦參各25克,蛇床子、白鮮皮、薄荷各30克,川黃柏、全當(dāng)歸、益母草、蟬衣、茯苓各20克。
【用法】將上藥用紗布包煎,加水至3000毫升,煮沸后先作熱熏,待溫度適當(dāng)時坐浴,每日1劑,早、晚各洗1次。1周為1個療程
【主治】女陰瘙癢癥
【驗(yàn)證】用此方治療女陰瘙癢癥患者75例,經(jīng)用藥1-2個療程后,其中治愈70例,顯效3例,有效2例,總有效率為100%。
↓《方9.》↓
蛇黃洗劑
【組成】蛇床子31g,黃柏、沒食子各15g,
【制用法】上藥加水200毫升,煎至1000毫升過濾后加枯礬10g。濕敷、擦洗或浸浴,1日2次,每次15~20分鐘。忌食辛辣刺激物。
【功效】女陰瘙癢、陰囊舡門濕疹,并發(fā)感染化膿。
【出處】四川中醫(yī),1986,4(7):53
↓《方10.》↓
鮮桃葉煎湯熏洗
【配方】鮮桃葉500克。
【做法】將鮮桃葉加水煎湯熏洗患部,每日洗2次,或用洋桃葉適量搗爛,用紗布包好塞入陰道內(nèi),每日換2次,連用1周。
【功效】祛風(fēng)止痛,清熱殺蟲。適用于外陰瘙癢患者。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shí)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