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數學學習,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數學可以說是一門刻骨銘心的的科目。很多人在讀書生涯過程中,花費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等去學習數學,可結果還是沒有學好這一門科目。
一個人從上幼兒園開始,進入小學、初中和高中,甚至是絕大部分的大學專業,數學都是一門必須科目。如果一個人沒有掌握好學習數學的方法技巧,甚至只能是依靠題海戰術來提高數學成績,不用多說,這樣苦學數學的日子,體驗過的人都懂得這四個字“苦不堪言”。
不過,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都離不開勤奮努力,甚至在很多時候勤奮都成為了成功的關鍵詞。換句話,如果你想學好數學,提高學習成績,然后去多解題多做題這并沒有錯,而且必須要學會這么做,但為什么很多人做了那么多題目,卻依然學不好數學呢?
做事,我們講究一個方法技巧和效率,讀書學習更是如此。
效率和高效這些詞相信大家并不會陌生,特別是近十幾年在“課改”中提出“高效課堂”這一詞,深深影響了所有教育工作者。聽的多和了解的多,并不代表能正確認識其本質。
什么是高效?
高效,一般指效率高,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學習任務,而且質量與其他人一樣或者更好。
舉個例子,同樣的一個小時,A同學做對了50道題目,而B 同學卻只做對20道;或是A同學用了一個小時做了50到題目,有40道題目是對的,那么正確率為80%,而B同學用同樣的時間做了80到題目,也有40道題目做對,但正確率只有50%。
很明顯A同學的學習效率遠遠高于B同學,長期以往,兩人的學習成績將不斷被拉開。無論是哪一門科目的學習,解題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把題目做對,其次才能追求速度,這個順序切不可對調。因為如果一個人先追求解題速度,就不會考慮知識的熟練程度、解題步驟的規范、學習毛病的克服等,只會為了解題而解題。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很多學生一下課,迫不及待拿出作業本,遇到不懂的地方一邊翻書一邊寫作業,這樣的學習方式怎么可能出好成績呢?最合理的方式應該是先復習一下老師上課講過的知識定理和方法技巧,在結合書本的例題,熟練知識的運用方法等,然后再去寫作業,這樣才能達到幫你鞏固知識內容和提升學習能力。
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可以得到兩個好處:
一是鞏固已學的知識定理和方法技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是幫助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發現哪些地方沒有掌握好或哪些內容已熟練掌握等,為后續的進一步學習提供一個參考或幫助。
因此,當一名學生剛上完課,沒有及時鞏固好已學知識內容和方法技巧,甚至對知識定理都還是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前提下,就去寫作業或進行習題訓練,怎么可能出好成績?這樣的學習態度只會讓你學的又累又苦,最終感嘆為什么做了那么多的題目,學習成績還是那么差。
看到這里,你或許會感嘆連寫個作業都要這么麻煩,是的,讀書學習從來就是一件麻煩事,如果想要把書的更好,考出一個理想成績,那么這個“麻煩”只會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加倍。
如何做才能讓學習變得更加高效呢?個人覺得至少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永遠不要忽視基礎的積累和鞏固
沒有地基就沒有高樓大廈,沒有基礎知識就不可能有好成績。
對于基礎知識定理和方法技巧的學習,我們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記憶的表面,而是要熟知其推導過程,能從一個知識定理推導或聯想出相關的知識定理;對某一個知識定理的運用場景,要盡量做到心中有數,如求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既要考慮到函數圖像的頂點位置,也要考慮到實際的取值范圍,更要結合題目背景設計的實際意義,而不是看到所有求最值問題,直接套用頂點坐標公式。
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更不能有一知半解的心態,很多學生都只是知道某個知識點,處于一個大概清楚的狀態,而不是能立馬說出相關知識點以及運用技巧,不要小看這一熟悉程度,在考場上卻是致勝關鍵。如處在中考和高考這樣壓力巨大的考場里,每位考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這種考試情緒會讓很多考生出現知識記憶模糊,明明懂的知識點卻記錯,造成失分,這就是基礎知識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原因。
因此,掌握基礎知識和方法技巧,不僅要熟背,更要學會運用,能從一個知識點推導出相關的知識定理,形成知識脈絡,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是上課要認真聽講,不以對老師的喜好來對待學習
上課要認真聽講,這句話相信大家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聽了很多遍,但能一直做到的卻不多。
上課認真聽講,要聽懂老師講的每一句話,跟進老師講課思路,不僅要抓住課堂重難點,解決疑難點,更不要忽視簡單知識的學習。一些學生上課總有種壞習慣,自己懂的就不聽,只聽不懂的地方,關鍵是你不認真上課,怎么知道老師在什么時間講你不懂的地方呢?
很多時候,認真上課,總比你自學更有效率。
中小學生剛好處于一個心理和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期的孩子容易以對任課老師的喜好來引導自身的學習態度,遇到喜歡的老師就好好學,遇到不喜歡的老師就抵觸學習,甚至上課搗亂,最終受害還是自己。
一個人會遇見什么樣的老師,很多時候不是自己能決定,更何況讀書學習不是為了老師或家長而學,而是為了自己個人的成長,為將來的工作生活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三是用好錯題本,學會把“錯”變成“對”
什么樣的學習狀態的叫學習進步?有人說是分數的提高,這沒有錯,但只有努力把題目都做對,你才會得到高分。
同時,任何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做錯一些題目,這些錯題就是你自身學習毛病和薄弱環節的外在表現。因此,我們把這些錯題摘錄下來,記錄犯錯原因和正確解題過程,形成錯題本,經常拿出來翻一翻或重做,反思總結,參透同類型問題的方法技巧,努力做到“解一題會一類”。
四是提高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
數學思想方法一般是指對數學知識和方法技巧形成規律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
換句話說,數學知識是數學思想方法的載體,而我們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技巧解決問題時候,那么數學思想就是處于指導性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揭示概念、原理、規律的本質,它是溝通基礎知識與能力的橋梁。
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知識、定理、方法、規律等一種本質上的認識,它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形成的規律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根本策略。
因此,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數學的精髓與核心。
中小學階段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函數思想、整體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類比思想方法、對應思想方法、逆向思維方法等,這些數學思想貫穿于數學知識定理當中,需要學生認真去體會和感悟,在解題反思中學會思想方法。
數學本身就一門比較復雜、邏輯性和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想學好它,就必須具備吃苦的精神,勤奮努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重視基礎,多總結反思,持之以恒,都會收獲理想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