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將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體制保證?!稕Q定》提出,積極推行公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決定》中的一個重要新觀點,是對我國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重大突破,股份制的地位空前提升,為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開辟了新的道路,必將極大地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體現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
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對于股份制,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股份制是所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既不姓“社”,也不姓“資”。黨的十六大要求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除極少數必須由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行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次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從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種實現形式到主要實現形式,這是對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的深化和飛躍,是一項重大理論突破,深化了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有制及其實現形式的理解,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實踐發展的客觀要求。認識的深化,理論的創新,來自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如何實現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實踐創造了多種形式。同一性質的所有制在不同企業可以有不同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如國有企業可以國營,可以承包經營,也可以通過租賃、參股、合資等方式經營。不同性質的所有制在不同企業可以采取同一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如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和私有制企業,都可以采取獨資經營、參股、控股經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探索公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的實踐中,股份制這種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異軍崛起,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些企業突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的界限,橫向聯合,以資金、技術、設備等投資入股,以股份形式集資開發項目或組建新企業。經過近20年的艱苦探索,試點、擴大、普及,實踐不斷發展,理論上一次次突破,股份制已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這是實踐作出的科學結論。
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股份制企業是由眾多出資者投資形成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它產生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它以入股的方式把分屬不同所有者的資本集中起來經營和運作,實現股權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股份制企業主要有兩種組織形式:不能公開發行股票的有限責任公司,能夠公開發行股票和流通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業也是一種股份制形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廣泛運用,我國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要求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更能促進生產力發展,特別是要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恰恰具有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功能。一是股份制有利于聚集各種生產要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通過股份制,可以聚集或重新組合資金、技術、人才,推動生產要素的有效流動,特別是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把社會資金、消費資金轉化為生產建設基金,為重點開發建設項目聚集資金。二是股份制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股份制企業由于投資主體多元化,追求利潤最大化以保證股東的經濟利益,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益。三是股份制有利于政企分開,走向市場。股份制企業按照《公司法》進行運作,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可以減少行政干預,較好地協調地方、部門、企業之間的生產經營和利益關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集團發展。四是股份制推動兩權分離,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股份制企業以其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復合的財產形式,支配和享用出資者的財產,形成較大的聯合資金和企業財產,必然要求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推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企業資本的運作效率。總之,股份制的本質要求和功能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充分發揮,更能適應我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正是我們努力尋找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國企活力的重大舉措。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這一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堅持并能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運,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而股份制不能籠統地說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國家和集體控股具有明顯的公有制性質。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有利于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有利于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凝聚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堅持和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非公有制經濟參股進入國企,為民營資本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就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各項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保證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同時,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和搞活國有企業。黨的十五大特別是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改組國有企業,有進有退,抓大放小,關鍵是以資本為紐帶。股份制作為主要實現形式,以資本為紐帶,可以完善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區別不同情況實行絕對控股、相對控股、適當參股甚至完全撤股,既增強了國有企業的控制力和競爭力,也為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國有企業留下了廣闊的天地。如何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始終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和重大問題。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國有企業實行改組,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帶來股權結構的合理化和經濟利益的多元化,從而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行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相互制約的體制,建立多元化的權力結構,體現權力分工與制約,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就能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從而增強國有企業的生機與活力?,F在許多國有企業改制后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來源市場化,投資方式多樣化,加快了國有企業多元化的速度,投資銷營全面走向市場,推動國有企業的迅速發展。
把股份制作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不僅要在認識上有新提高,還要在實踐中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理論的每一次突破和創新,都為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這也證明,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這次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首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必將大大推進股份制企業的發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