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當代社會思潮的新特點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 現實思考 - 學術文苑 - 宣講文庫 - 宣講...
當代社會思潮的新特點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來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編輯部 作者:魏紅霞 安徽財經大學政治學院 發布時間:2009-10-13

  社會思潮一般來講是指在一定歷史階段,反映一定階級、階層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會理論作指導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心理的思想潮流。社會思潮屬于社會意識層面,是社會生活的“晴雨表”,社會變遷的風向標。它通過影響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觀念和行為方式,達到對社會存在的調控、改造和導向作用。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和沖擊。認真研究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適時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弘揚積極影響,化解和抵御負面影響,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發展,更有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當代社會思潮的新特點
  社會思潮屬于社會意識范疇,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它由社會存在決定,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由于不同階段的社會存在狀況不同,社會思潮呈現出不同特點,當代社會思潮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新特點:
  1.復雜多樣性
  二戰之后美蘇“冷戰”結束,社會思潮由于蘇東劇變而直接爆發,意識形態的直接對壘轉化為多種價值觀念的沖突。社會主義運動走向低潮,以資本主義文明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取得強勢,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生態馬克思主義、后殖民主義、消費主義、民族主義、分析的馬克思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等紛紛登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影響,東西文化的交流互動,國內思潮涌動。社會思潮的多樣復雜性主要表現為研究內容的多樣性,由于理論旨趣不同,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不同,即使是同一問題,研究視角也不同,因而,社會思潮的研究內容呈現出豐富多樣性,既有經濟、政治、哲學又有文化、生態、倫理等;社會思潮類型的多樣性,當代社會思潮依據其性質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親疏關系不同,“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存在主流社會思潮、非主流社會思潮、反主流社會思潮三種流向;參照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挑戰程度,也可以分為維護性社會思潮、弱挑戰性社會思潮和強挑戰性社會思潮三種類型。對不同社會思潮應做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主流社會思潮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因而必須加強建設,廣泛傳播;非主流社會思潮體現著差異性和多樣性,對它應該尊重和包容,并加以正確引導;反主流社會思潮體現著現實生活中消極的、落后的方面,對它必須加以抵制和批判,化解它的負面影響。”[1]社會思潮性質的多樣性,其中既有順應歷史潮流的積極進步思潮,也有逆歷史潮流消極落后思潮。社會思潮復雜多樣的呈現,首先是由于新媒體的采用,社會快速走向信息社會,加快了思想文化的傳播速度,為各種社會思潮的流動開辟道路。其次,社會進程的加速發展產生了新問題、新需求、新思想,一時不可能被主流意識形態所解答和消化,為一些新的思潮的興起傳入提供了存在空間。最后,改革引起的具體的利益格局變化和利益矛盾的沖突,使人們原有的利益歸屬、價值判斷和情感親疏受到了沖擊和震蕩。
  2.批判反思性
  西方社會思潮的主題集中于對西方現代性和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不足進行批判分析,這與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走的彎路進行反思相映成章。批判反思性成了當代中西社會思潮的共同特色,從當代社會思潮的名稱就可以看出這一特點。對主流觀點的抗爭與反對的反全球化運動;對傳統思潮的超越與發展的新保守主義、新理性主義、新自由主義、新殖民主義、新儒家。對各種現代社會思潮的延展與挑戰的后殖民主義、后現代主義等等。[2]反思與批判有思想解放的進步意義,但是走向極端就成了消極性的思潮。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拒斥形而上學、反對理性主義、消解理想主義,消極傾向在于全盤否定、批判一切。中國是后發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難免受其感染,它與國內否定馬克思主義理論、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否定共產主義理想的論調相茍合,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
  3.直觀現實性
  當代社會思潮的理論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大多從對元理論的研究轉向對當下具體問題的關注,試圖從不同視角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風格各異,思路迥然。例如,西方的“左派”、“右派”和“第三條”道路,都把重點和落腳點放在應該采取何種經濟和政治對策來解決社會經濟政治矛盾,“左派”和“右派”二者爭論的焦點就是政府能否干預社會經濟生活,前者主張國家干預經濟、實行社會福利政策,后者主張充分發揮市場自身的作用,主張財產私有化,完全市場化,貿易自由化,減少國家干預,政府只需為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做好“守夜人”。與西方相對的,我國的一些社會思潮也是緊緊圍繞人們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爭論,如新自由主義主張迎合全球化趨勢,財產私有化,完全市場化,迅速與國際接軌,采用西方的方式解決國內現實問題。新保守主義主張立足民族利益,拒斥全球化,反對市場化改革,告別革命,采用舊有的體制和傳統文化解決社會現實問題。
  4.國際全球性
  全球化為各種價值觀的對話和交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全球化的推進,社會思潮關注的問題也日益具有全球性,如當今世界綠色環保運動就是受生態思潮的影響而增強陣勢,全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日益席卷全球,世界各國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緊跟潮流,融入其中。
  5.強弱并存性
  在當代社會,由于西方現代化的超前和文化傳播的強勢,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進,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向全世界傳播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經驗的同時,也在傾銷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和歐洲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他們利用強大的綜合國力,在全球范圍內傳播資本主義文化信息,力圖確保在文化領域主導世界話語權,使得西方強勢東方弱勢的局面不斷加劇。目前,在國際文化領域發出最強音的仍然是西方,西方主宰著世界的話語權,其影響力波及全球。雖然中國近幾年的經濟實力大增,但綜合國力還不很強大,尤其是文化“軟實力”還較弱,因此,當代世界社會思潮主要是歐美聲音,尚缺少中國本土聲音,形成了西強東弱、強弱并存的局面。
  二、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
  1.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1)開闊了眼界,活躍了思維 當代社會思潮復雜多樣,內容廣博,含涉經濟、政治、社會、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生態、道德倫理等,無所不包無所不論,這對于思維活躍、求新求異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桌文化大餐。從思潮所研究的內容來看,既有以全球的視野審視人類社會發展現實境況,思考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預測社會發展的趨勢,描繪社會發展藍圖的,如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全球化思潮、信息化思潮;又有從社會具體視角關注社會經濟制度和體制、政治制度和體制、文化制度和體制的現狀及缺陷、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提出具體切實可行的改革方案和對策,解決現實問題,如資本主義危機理論、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第三條道路”和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等;另外還有從價值倫理的角度探討社會公平與正義、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善與惡、美與丑、平等、自由、民主、和諧等,從反思的角度對資本主義現代文明進行質疑和顛覆的后現代主義更是風靡全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整個肌體。當代社會思潮內容的豐富性,關注問題種類和視角的多樣性,解決問題方案的創新性、超越性和前瞻性,無疑開闊了大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大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大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他們對現實問題的多向度思考。
  (2)促進理性思考,更加關注現實 當代社會思潮的理論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大多都從元理論的研究轉向對當下具體問題的關注,試圖從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風格各異,思路迥然。可以看出,當代社會思潮一旦被大學生所接受,必然引起他們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現在有很多大學生非常重視國際共同關心的生態問題、糧食問題、人權問題、全球化問題等。許多高校的大學生自己成立了環境保護協會,并義務搞一些環保活動。另外,大學生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問題、價值倫理和一系列民生問題的看法,表達他們的愿望,尤其是關注國內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腐敗問題、就業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假冒偽劣問題、社會保障問題、道德滑坡問題等,并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發表自己的言論并提出對現實問題的思考。許多大學生都能夠冷靜的、客觀的、辯證的看待這些問題,他們既能從西方的社會批判理論思潮中找到這些問題存在的共性,同時也看到有些問題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制度的健全和市場的進一步完善,有些問題自然得以解決。所以,多數當代大學生對我們的社會和國家的未來還是充滿信心和希望的。
  (3)增強了愛國心,喚醒民族意識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進,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向全世界傳播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經驗的同時,也在傾銷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和歐洲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他們利用強大的綜合國力,全球范圍內傳播資本主義文化信息,力圖確保在文化領域主導世界話語權,使得西方強勢東方弱勢的局面不斷加劇。另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傳播西方文明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對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的文明給予曲解和妖魔化,以此來顯示資本主義“自由民主”文明的優越,這種狀況激起了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憤慨和不滿。由此,發展中國家如何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如何在開展東西文化交流的同時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民族主義社會思潮的興起就是這種狀況的反應。通常所說的民族主義就是指殖民地知識分子為追求和維護民族國家的獨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獨立的立場上來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強調本土文化的優秀傳統和積極價值,也可引申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拒斥和反對西方的文化霸權。與民族主義思潮具有同樣理路的后殖民主義思潮的眼界似乎更為開闊,立意更為高遠。它意在通過揭示西方殖民者對東方傳統文化的歪曲,強調文化領域里的平等對話、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的重要性,目前這兩種社會思潮的勢力和影響也不同程度地在我國存在著。由于受這兩種社會思潮尤其是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大學生的愛國心被激起,民族意識被喚醒。其中最為典型的事件是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斯拉夫的大使館,2001年4月1日美國一軍用飛機撞擊我國的一架軍用飛機,2008年4月7日法國巴黎市政府支持藏獨分子搶奪奧運圣火并抵制掛中國國旗,自2002年以來日本參拜靖國神社和竄改歷史教科書事件等,都引起了大學生的強烈抗議,他們以在互聯網上發帖子、在學校舉行演講活動等多種方式表達愛國心、民族情。
  (4)增進現代意識,擁有現代理念 當代社會思潮中的許多理論都是針對東西方現代化進程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進行闡述的,所以包含先進的思想內容和現代理念。如民主與科學、平等與效率、自由與法制、競爭與合作、正義與和諧、公平與個性自主、綠色生產與消費等。現代意識和現代理念的獲得是當代大學生社會化必需的,它有利于當代大學生迅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去,更好地為社會多做貢獻。
  2.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理想信念淡漠 近三十年,西方后現代主義和意識形態終結兩股思潮撞擊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后現代主義思潮作為現代資本主義晚期的“文化邏輯”,散發著理想破滅、主體消解、傳統喪失、文化虛無、碎片思維的信息,它反本質、反規律、直觀平面化的思維,放棄對人生、社會和世界的終極層面的探索,開始正面現實,折射出西方社會理想危機、信仰危機和文化危機。后現代思潮通過電影電視中的“無厘頭”、滑稽劇嘲笑傳統、游戲人生。它雖然能夠啟迪大學生批判傳統,大膽創新,發展個性,可它的消極頹廢卻腐蝕人的心靈,窒息人的深層思維,致使少數大學生理想破滅,信念動搖,感覺生活空虛無聊,處于虛無迷惘狀態,失去了人生追求目標,沉湎于網絡游戲。目前,我國每年都有一些大學生自殺,雖說不能完全歸罪于后現代的虛無性,但也不能說與此無關。有些大學生甚至懷疑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過時了,因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自然界、思維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和一般規律,與后現代勢不兩立。也有部分大學生受西方敵對思潮如新自由主義的影響,對社會主義制度及四項基本原則產生懷疑,社會主義信念動搖,共產主義理想喪失,認為社會主義改革應完全照搬西方模式,這樣我國就很快趕上發達國家,國內現實問題就很快得以解決。
  (2)價值取向唯功利化 唯功利論是西方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偏激體現,它主張一切從利益出發來衡量人的價值,部分大學生受此影響,學習和生活上也唯功利化和實用化。學習上追求實用知識的學習,熱衷于那些畢業后能夠對自己帶來直接利益和實惠的專業,而那些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培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部分人文學科卻遭受冷落。曾經在《中國青年報》上有這樣一段話印證了這一現象,“有人花錢買智育,有人花錢買美育,有人花錢買體育,就是沒人花錢買德育”。甚至有些大學生把自己的人生信仰也建立在功利基礎之上,入黨動機實用化。少數大學生把入黨作為找到好工作的籌碼。價值取向唯功利化、實用化的結果是人為物所役,失去對自由全面發展的自覺追求。
  (3)消費主義傾向呈現 所謂消費主義是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大肆鼓噪并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極力推銷的,以過度消費和高消費為特點,以追求享樂主義為目的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傳媒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西方強勢媒體大肆鼓噪‘消費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一味地宣傳個人主義,過分地崇尚消費和享樂,以至于使社會的全部意識形態都卷入消費市場的軌道”。[3]由于受消費主義影響,大學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受到了嚴重沖擊,表現之一:消費觀念扭曲,生活奢侈、享樂、攀比現象較重,有些學生家庭條件并不富裕,生活卻不節儉,為了獲得與同學趨于一致的消費,把家長給的學費用于買奢侈品。表現之二:消費方式高檔化,追求時尚流行。手機、衣服等日常用品買名牌,有的男生抽名牌香煙,有的女生買名牌化妝品。這些學生把消費當作快樂的體驗、身份的象征。有些大學生為了獲取錢財置道德、法律于不顧,不擇手段,甚至采取欺騙、盜竊、搶劫違法犯罪等方式,結果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大學時光。表現之三:生活學習懶惰,貪圖安逸,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美德在一些大學生身上蕩然無存。
  (4)民族意識狹隘性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傳播西方文明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對發展中國家和落后國家的文明給予曲解和妖魔化,以此來顯示資本主義“自由民主”文明的優越,這種狀況激起了發展中國家人民的憤慨和不滿。由此,發展中國家如何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獨立性,如何在開展東西文化交流的同時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民族主義社會思潮的興起就是這種狀況的反應。“通常所說的民族主義就是指殖民地知識分子為追求和維護民族國家的獨立,站在殖民地民族獨立的立場上來批判西方的文化殖民,強調本土文化的優秀傳統和積極價值,也可引申為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拒斥和反對西方的文化霸權。”[4]由于受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大學生的愛國心被激起,民族意識被喚醒。與此同時,有些大學生在表達愛國之情時,展露出狹隘的民族意識,以對峙的思維方式對待國際爭端,甚至有些學生期望政府采用極端方式解決。
  上述現象雖然只是在少數大學生中存在,但若任其發展,后果將會很嚴重,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積極應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應對措施
  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本著尊重多樣、包容差異的態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當今世界是一個文化多元的世界,我們要尊重人類的多種文明成果和形式,主張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只有在多樣性的碰撞中才能不斷繁榮發展。社會思潮屬于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異性和多樣化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尊重差異絕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樣絕不是放棄主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所以在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中處于主導地位,主要是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四個方面內容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導向性、民族感和時代感,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很長時期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循的思想追求、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大學生是即將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主力軍,理性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掌握其精神實質,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進行主旋律教育,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大學生辯證學習當代社會思潮,正確處理好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的關系。一方面,對能夠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的社會思潮,積極吸納;另一方面,針對敵對的社會思潮要給學生講清楚其來龍去脈及其反動本質,“如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因為其來源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說,本質上看當然是必須否定的,但其中也包含著某些市場經濟中人類文明的共性認識成果,包含某些對我國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新體制具有借鑒意義的或可利用的思想政策因素,因此在我們對其總體上加以拒絕的同時,也要認真汲取其積極因素為我所用,而不能絕對否定了事。”[5]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其真正認識和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越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從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社會主義的信念,投入到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去。
  2.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矯正唯功利主義傾向
  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終極價值目標,而且也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本質要求。馬克思窮其一生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批判,對資本主義剝削本質的揭露,以期使人擺脫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狀態,進入共產主義社會的自由全面發展新境地。“唯功利主義的代表愛爾維修認為,人出于需要本能而進行的經濟活動構成社會生活的基礎和核心,人的價值因而體現于經濟生活中,并且由于經濟活動諸環節(包括運作環境——市場、運作機制——利益增值、運作手段——貨幣等)對利益的共同指向,使人的價值完全可能并且應該用‘利益量’進行衡量。這種觀點重視了經濟生活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基礎作用,肯定了利益原則對社會形成的驅動機制,但由于其過于強調人的生存本能,從而忽視了人作為文化存在的創造本性和超越本性,也就抹煞了精神生活中體現出的人的價值追求。”[6]唯功利主義價值觀迎合了“經濟人”的需求,為資本主義剝削合理性進行辯護。價值取向的唯功利化,勢必造成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畸形人格,鼠目寸光、心胸狹隘的利己心理,失去真誠、金錢交易的人際關系、科技理性與人文價值的背離。在大學校園里如果此種價值取向占據主導地位,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教育事業和社會主義千秋大業。因此,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矯正唯功利主義傾向,從根本上扭轉當代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錯位,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當務之急。
  實現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一是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正確引導,讓大學生懂得人的價值取向并不只停留在物質層面,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審美、道德、人文關懷、科學等超越自我的自由精神追求,人生價值并不只是為了占有物質財富,而在于奉獻社會,為人類的自由全面發展謀福利。二是學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要加強素質教育,通過開展素質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高尚的品德、高雅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博大的胸懷和寬廣的視野等,培育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三是加強校園和諧文化建設。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及報刊、社團和廣播臺的健康宣傳,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思想自由、心情舒暢、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以此提升大學生的文化品位,豐富其精神生活。
  3.弘揚節儉美德、倡導適度消費,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消費觀
  首先,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崇儉”的傳統美德教育。崇尚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自古就有節儉惜福、反對奢靡的傳統,古代圣賢都明確肯定了這一點。例如孔子說過:‘與其奢也,寧儉’(《論語·八佾》),‘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論語·述而》);老子則把‘儉嗇’當作其處世行道的三原則之一,指出:‘儉故能廣’。(《老子》)意思是唯有儉嗇,財富才能寬廣;墨子也指出:‘節儉則昌,淫佚則亡’。(《墨子問詰·辭過》);《左傳》還把”崇儉“作為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指出:‘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 [7]通過對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大學生視節儉為美德,糾正一些大學生的“以奢華擺闊為榮耀,以節儉樸素為寒酸,以揮霍享樂為瀟灑,以刻苦發奮為傻冒”的錯誤消費觀念,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侵蝕。其次,要對大學生進行國情民情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適度消費和科學消費觀念。提倡節儉、反對奢靡不僅是古代圣賢的至尊教誨,而且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我國目前有13億人口,按照2008年前人均年收入785元的貧困線計算,到2005年底,中國還有2365萬貧困人口,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剛突破1000美元,許多不可再生性資源日趨緊張,人與自然的矛盾加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步入攻堅階段,要想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實現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宏偉目標,就要求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大學生們必須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合理消費和適度消費的科學消費觀。“科學消費觀是一種新的消費觀念,是比過度消費更豐富、更高級注重生活質量的生活結構,是一種以儉樸、方便和健康為目標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科學消費觀主張‘夠用就可以了,不必最大、最多、最好’,它摒棄了‘增加和消費更多的財富就是幸福’的價值觀”。[8]
  4.以全球視野的戰略眼光引導大學生理性審視民族利益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引導當代大學生既要有立足于民族利益胸懷祖國的民族精神,又要擁有全球視野戰略眼光,理性對待國內與國際間的沖突和摩擦。我們應當使大學生辯證地看待“當代社會發展的兩個基本趨勢:全球化和民族化,民族化是全球化發展的基礎,全球化是民族化發展的條件。過分強調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就會演變成搞全球一體化、模式化、美國(西方)化,因為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畢竟是以歐美為主導的全球化,走向極端就是否定民族特色,阻礙民族化發展步伐。”[9]如今,在世界比較盛行的新自由主義社會思潮就是妄圖利用全球化,在全世界推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達到一統天下的目的,這是我們必須警惕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引導大學生不要被西化分子在沒有硝煙的文化大餐中給同化了。“但過分強調民族化發展的趨勢,就會否定全球化強勢推進的發展事實,錯失民族化發展的良機,甚至走向封閉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中心主義。”[10]當今部分大學生受此影響缺乏世界眼光,遇到一些國際爭端,顯露出狹隘偏激傾向。“現有的國際關系體系是一個基于利益的復雜的博弈雙贏的過程,而民族主義卻常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迫使政府采取激進的外交政策從而“大快人心”,理性的選擇易被浮躁和喧囂所取代,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等各種反現代性的思想、行為和政策可能又重新出現,那樣對于民族國家來說將是一場災難。”[11]因此,我們要引導大學生正視全球競爭的現實,既要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又要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為民族的發展、國際關系的和諧做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 朱士群.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回應與引領[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39.
[2] 王建光.當代社會思潮及其對中國的挑戰[J].探索與爭鳴,2004(10):16-18.
[3] 王永貴.影響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西方主要意識形態透視[J].社會科學研究,2007(1):63.
[4] 邢賁思,李曉兵.當代世界思潮[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3.
[5] 宋萌榮.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N].光明日報,2008-7-29.
[6] 鄒廣文,吳榮荃.新價值尺度的確立與現代人文精神重建[J].東岳論叢,1996(6):66.
[7][8] 付衛華.消費主義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10):151-153.
[9][10] 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駱郁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3.
[11] 陳學明.當代中國民族主義與青年政治社會化[J].理論與改革,2005(6):12.

 

上一篇: 近期理論界圍繞金融危機有關問題研究討論情況的綜述
下一篇: 關于經濟諾獎的另一種思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新時期,為什么要加強“00后”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
2015年《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試題及答案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習題庫
和而不同的和諧觀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復習資料】——復習資料里的重點內容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劃時代的戰略意義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高碑店市| 新乐市| 大荔县| 镇安县| 汉沽区| 建始县| 琼海市| 广宗县| 泗水县| 武功县| 克东县| 资中县| 视频| 诸暨市| 浦县| 华池县| 绥宁县| 乐山市| 琼海市| 阳朔县| 长顺县| 哈巴河县| 珲春市| 乐山市| 郴州市| 喜德县| 镇坪县| 泊头市| 介休市| 平泉县| 阿拉尔市| 东港市| 镇赉县| 沁源县| 闻喜县| 隆尧县| 通渭县| 湖南省| 苏尼特左旗|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