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近來,理想、信念、信仰教育倍受重視。理想、信念、信仰對人的發展有何意義?對教育有何價值?本人從學理角度作了點思考。昨天發的一篇,與今天的一篇,以及后面還會有幾篇,形成對德育的系列思考。
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處理好三種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他人及社會的關系;人與自己的關系。
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們需要充分地認識自然,因此而發展起了人的理性,發展起了自然科學;
在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中,人們需要道德、法律的規范來協調、規范、制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因此而有了倫理與道德,有了法律;
在處理人與自身的關系中,人們關心著安身立命的意義,關心著自我存在的價值,關心終極存在的生命意義,因此而誕生了信仰,誕生宗教。
理性、道德、信仰都是人的生存所需要的,人類對這三者的正確的追求,導致了理性精神、仁愛精神、信仰精神的產生,這三種精神是人生的三原色,完整的人生不可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方面。但是,目前,人類的生活是不完整的,非常可怕的是,人類正在失去這三種屬于生命原動力的基本精神。
這三種人類的原精神雖然是人類生存所必須的,但其發展卻不是自發的,而是要通過教育和自我修煉來促進其發展的,教育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這三種精神相對應,應該有三種教育:理性(科學)的教育、道德的教育、信仰的教育。
目前我們的教育是不完全的,理性教育過強,出現了科學至上的傾向,且科學走向技術極致,對科學精神卻不關注,科學功利化,有走向反科學的趨勢;道德教育無力,人們在道德方面出現了經濟發展,技術進步,道德卻滑坡的現象;信仰教育幾乎是空白,或是高高在上地懸在半空中難以落地,出現了信仰教育的真空現象,使得許多人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或是人生有意義的目標了。